以吐法为主论治情志病浅析

2023-01-05 12:56王婷王茂泓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神志痰饮情志

★ 王婷 王茂泓(.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吐法乃中医治疗八法之一,又称涌吐法,多采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药物或方剂,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吐法能使停蓄在咽喉、胸膈、胃脘间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而出,但因使用时患者自觉症状较重,不易被接受,在临床中应用渐少。而当今社会情志类疾病越来越普遍,常规方法不应,则有必要考虑吐法。导师王茂泓独辟蹊径,常用吐法治疗情志病,取效甚捷,现予以介绍,以期抛砖引玉。

1 对情志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情志病是情志或情绪异常,甚则影响生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中医的“郁证”“百合病”“癫病”“狂病”“痫病”等。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肝郁脾虚、痰火扰神、心脾两虚、气血两虚、心肾不交、心虚胆怯等,其中“痰”常常是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

情志病常因情志不疏引起,《黄帝内经》言:“百病始生于气”,情志不疏则气机失畅,津液不行,不能正常敷布,则停聚而为痰饮。停聚之废液,质地清稀者为饮,质地浓稠者为痰。痰饮随气机的升降,无处不到,随气至于胸中则蒙蔽心神,心为火脏,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痰饮所蒙则君火不明,导致神志异常,可见情绪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或痰饮郁久化热,成痰热、痰火,火气通心,热扰心神,神志不能敛藏而发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或痰与气结,痰气阻碍胸中阳气而似觉有物于胸中或咽中,表情默默,不一而足。

2 吐法为主论治情志病

吐法最早记载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书中有云:“其高者,因而越之”,意思为在人体上部的邪气可通过涌吐的方法排出,并指出酸苦药物能使人涌泄,为后世吐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神农本草经》中指出瓜蒂、藜芦、常山等药物有催吐作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言:“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上述均提及运用瓜蒂散治胸中之邪,并首次用成方涌吐,为后世用成方涌吐提供借鉴。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伤寒·宜吐》大大丰富了涌吐的方剂,如水导散、酒胆方等,并记载盐汤探吐方这类物理取吐法,同时吐法治疗的病证也大大延伸,用于伤寒、温病、时气病等,并记载医案用吐法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一钱,取吐即愈”[1],创造性地将吐法用于治疗情志病。金元时期张子和拓展了漉涎、嚏气、追泪等涌吐方法,《儒门事亲·内伤形》中亦记载用吐法治一妇人,夜寐梦与鬼神交,惊恐不孕用吐药后月余不惊且怀孕的医案[2]。《孙尚方》中亦有用三圣散治发狂之记载。明代戴元礼以吐法治愈“妇人长号”似鬼缠的郁病[3]。综上所述,可知吐法应用源远流长,用来治疗情志病也不少见。

为何吐法能治疗情志类疾病呢?老师认为,痰蒙神窍是情志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当今社会,除情志不舒,气机失畅易生痰浊外,饮食不节,多食膏粱厚味也易酿生痰浊。此外,肺虚不能布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都可导致痰浊壅盛,蒙蔽心窍,君火不明,心神失主。

张景岳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其中的阳气就包括相火与君火,君火以明,君火司其职方能神志清明。心主神明,主要是通过一阴一阳的体用关系来实现的,心血属阴为体,能濡养心神,是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心阳为用,有温煦普照的作用,使精神振奋,神志清明。而痰饮为阴邪,易伤阳气,若停聚于横隔之上,累及君主之官,若时间尚短,影响气分而未涉及血分,可出现一系列消极、低沉类情志病。若痰浊郁久化热而成痰热、痰火之证,痰热、痰火属阳,而心又为火脏,两阳熏灼,则心神不敛而发为亢奋、狂躁类神志病。

吐法能使聚于上部的痰邪迅速排出体外,使心阳的正常功能得以发挥,故吐法用于治疗情志病倘若对症可以快速见效。但在使用吐法之后,应注意消除生成痰浊的其他因素,如肝郁不舒、气机不畅所致的气郁痰阻,脾气虚、脾不升清所致的气虚痰阻等。

3 吐法应用的指征与注意事项

3.1 吐法应用的指征

吐法应用的指征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概括。

(1)望诊指征:①望印堂。心肺属上焦,在面部对应印堂区域,心肺有痰浊停聚,则眉间肤色青白而深。②望痰色。《石室秘箓·吐治法·论痰块壅塞》言:“吐不可轻用,不知禁忌而妄吐之,必致五脏反复不宁。必须看其痰吐在壁上如蜗牛之涎有光亮者,放心吐之,余则皆忌。但看其光亮者,无论其痰在上中下,此光亮之色必须俟其痰迹干而分辨之,不可据其湿痰时而即以为光亮也已。”痰色可反映正气的盛衰,色泽晦暗则反映正气虚衰,故有痰聚于上部亦不可使用吐法。③望舌象。舌前候心肺,如有痰浊则舌前苔白或白腻;痰热则舌质红,苔黄腻。④背部望诊。《丹溪心法·冷痛》中记载:“凡人每日背上一条如线而寒起,痰也,宜吐下之”,心肺疾患皆可反映于相应的背俞穴,心肺有痰,痰为实邪,故形成线状高出皮肤。

(2)问诊指征:可出现上部痰饮凝聚而郁阻胸中阳气的表现,如头晕、神志不清晰、头面自觉不清爽、心胸郁郁不舒、胸口觉寒、欲呕吐等症状。

(3)脉诊指征:王茂泓主任中医师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认为出现以下脉象可考虑使用吐法,寸脉浮滑或滑而略浮弱,而整体脉尚有力。寸候上焦心肺,脉弱何能承受涌吐剂?弱为阳虚,而此处痰饮蒙蔽于上的脉是略弱,说明并非真正上焦阳气虚之证,实乃痰饮蒙蔽心神,心阳不用,而出现的类似体虚的弱脉,又因痰饮为邪气,邪气盛于上则脉浮。

3.2 吐法应用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1)吐后常见反应:①吐痰如鸡骨。痰邪壅甚而不出,停聚体内,聚久而凝聚成胶着状态。②吐痰后头晕肢体麻木。吐后气机得以舒展,气行则血行,头面四肢血液供应较前丰富,故头晕、肢体麻木。③口渴。痰涎属津液,呕吐时正常的津液也会损伤,而造成上部津液暂时缺乏,出现暂时性的口渴。④痰未尽除而加重。《明医杂着·风症》中记载:“倒仓吐痰不尽病根,痰又甚作,胸膈之上咽喉之下居多,夜间更为所苦,吐甚难出,后服莱菔子欲吐之”,用吐法而痰未除反吐的更严重的情况,需续服药吐痰。

(2)吐法应用注意事项:①应注意中病即止、不可尽剂。吐药是逆人体生理消化系统而行的,于胃气或多或少有耗损,故邪排除后应及时停服,无需再剂。②吐后调摄亦需注意。吐后津液、胃气稍有损伤,不宜食辛辣刺激事物,加重脾胃负担,宜糜粥自养,以生津液和胃气,饮水宜稍稍与饮之,不可狂饮,防水饮不化而再聚成邪。③年老体衰、正气虚弱者及孕妇等不宜使用。吐法适宜于痰涎、宿食、酒积、瘀血、热毒等有形实邪留滞人体上部的情况,但并非出现邪留上部均可使用吐法,还应考虑到其伤正等因素,吐法终究是一种较为峻烈之法,年老体弱用之恐不能愈病而生他变,孕妇用之则有堕胎之虞。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医患配合,医生应向患者讲述病情,告知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患者理解并征得其同意后服药,服药期间与保持联系,服药出现不适的情况时及时指导,让患者信任、放心。

4 典型案例举隅

患者李某,女,54岁,形体结实。2019年11月6日初诊,自述心慌心烦,精神欠佳,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独处时紧张,平素易受惊吓,20 d前于当地医院进行心理测试,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后服用奥沙西泽片、米氮平片、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至今。患者自觉胸口冰凉,易疲倦,纳差,寐差,平素需服用艾司唑仑片助眠,寐时梦多,无口干口苦,无腰酸腰痛,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滑稍腻,脉细弦有力,尺沉,寸浮滑,右关弱。中医诊断:郁证,证型:气郁痰阻证。先服方1(一物瓜蒂汤):瓜蒂5 g,水煎服。再服方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柴胡15 g,法半夏12 g,党参15 g,黄芩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20 g,茯苓20 g,桂枝15 g,厚朴15 g,合欢皮30 g,枸杞30 g,瓜蒌皮20 g。颗粒剂,14剂冲服。

2019年12月18日二诊:患者诉服方1后呕吐5次,每次吐出大量痰涎。现诸症减轻,胸口已无冰凉感,小便频数,纳寐好转,大便平,心情较前佳,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细弦滑寸浮尺沉。予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味,具体药物组成如下:柴胡15 g,黄芩10 g,党参15 g,法半夏10 g,炙甘草10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泽泻20 g,桂枝10 g,猪苓10 g,合欢皮30 g,乌药30 g。7剂,水煎服。

2019年12月26日三诊:小便次数较前减少,小便有灼热感,胸闷心慌,易心烦,纳一般,寐欠佳,大便平,口干喜饮,舌发麻,舌暗红苔薄黄,边有齿痕,脉细弦滑,寸浮弱。予逍遥散加味,具体药物组成如下:当归15 g,柴胡10 g,炒白芍15 g,茯苓20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生姜5片,薄荷6 g后下,合欢皮30 g,台乌30 g,百合30 g,苏叶10 g后下。7剂,水煎服。

2020年1月2日四诊:服上药后症状改善,胸闷情况较前好转,小便灼热频数感消失,纳可,夜寐仍需服艾司唑仑片助眠,大便成形日行1次,口干缓解,舌质暗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左细弦左寸浮,右弦滑浊。守三诊方加枸杞30 g。7剂,水煎服。

2020年1月8日五诊:精神明显好转,焦虑感除,纳寐可,二便平,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弦滑,寸略浮右尺沉。守方加巴戟天20 g。7剂,水煎服。两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近来病情及情绪稳定。

按语:患者心慌、易疲倦、纳差,乍看如虚证,但形体结实,胸口自觉冰凉,脉有力,寸浮滑,苔白滑稍腻等让人豁然开朗,寸候上部,浮滑为有痰饮秽浊之邪,苔白滑稍腻为有痰饮,因痰饮等属阴邪,阻碍胸中阳气,故胸口自觉冰冷,心神失于阳气温煦,故心慌心烦。痰饮秽浊之邪黏滞,阻滞气机致中焦气机不畅,故纳差。精神欠佳,易受惊吓,寐差梦多,脉弦有力,乃肝气不升,胆气不降。肝主疏泄,情志不畅多责之于肝,胆气不降则常不寐。舌边有齿痕,右关弱,右关候脾胃,可知其病根源乃脾气虚,脾虚升清降浊失常,故为生痰之源。治疗上,痰饮秽浊之邪聚于上部,患者身体结实脉有力,可考虑直接促邪从上部而出,故予一物瓜蒂汤以涌吐,但此法过用易伤胃气,故仅服一剂。服药后易呕吐,嘱病家勿怪,乃邪从上出故也,为佳兆。涌吐后再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肝气不疏,方中小柴胡汤加减疏利气机,少阳为三阳之枢机,少阳病之主方小柴胡汤,且小柴胡汤除疏利气机外,能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另平素病者睡眠极差,常需服安眠药方入睡,予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厚朴下气消痰,瓜蒌皮化痰宽胸,桂枝温阳,共奏宽胸散结之效。此患者虽有脾肾虚的机制存在,但脉尚有力,先解决当前主要矛盾,即痰饮及神志问题,后期待痰饮及神志问题的标症解决后,仍需培本固元。此后以小柴胡汤、逍遥散等方收功。

观此病例,一诊的涌吐法用之得当,若易以化痰之常法,一则可能会延长疾病治疗时间,二则或引邪深入,却非良法。前期上部痰饮秽浊之邪明显,但应注意生痰之根源仍有气机不畅及脾气虚的机制存在,故后期治以小柴胡汤、逍遥散等。本例效果虽不可单纯归功于涌吐法的使用,但也不能简单归功于疏肝理气健脾等法的应用,吐法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后期标本兼治正中疾病要害,故能收效。

5 结语

情志病用吐法并非常法,但在治疗时不能囿于疏肝理气、健脾宁心等常用之法,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可以作为一种方法以拓展思维,或可收“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涌吐法作为一种“急则治标”的方法,有其应用条件,不可滥用于所有情志病症的治疗中,所谓情志病用涌吐法其实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需医者仔细辨证,不可忽视的是病家体质应该比较壮实,脉也需有力,使用后“中病即止”,毕竟吐法伤胃气,吐后需饮食清淡,后期治疗时不忘治本,方为妥当。另外,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如果因情志失常所致之疾,需知其根源,开解宽慰为法。

猜你喜欢
神志痰饮情志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微商“侵入”中老年朋友圈 老人不想“入坑”该怎么办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简单搓搓可养生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打碗碗花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