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探索及构建
——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为例

2023-01-05 19:01王昊禾申思达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育人思政

张 悦, 王昊禾, 申思达

〔1.滁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新时代高校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重要意义

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关于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当前新时代背景下,95后、00后已经成为高校在读大学生的主力军,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伴随互联网的产生发展而成长成熟,在网络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少年学生,也就赢得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先权、主动权。互联网不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变量,更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利推进的制胜法宝。近年来,受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线上”高效快捷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常见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甚至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增量。

网络育人是一个与网络社会相伴而生的系统概念,既是引导受教育者更加辩证地看待网络与现实的世界观教育,也是帮助受教育者在网络社会中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的方法论教育。[2]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一环,网络育人不再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可或缺。它打破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时空、地域限制,拓宽了教育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增强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最大可能性,在高校“三全育人”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育人通过网络平台、网络内容、网络队伍、网络环境等各方面的建设,大力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在深化教育性和思想性的基础上,努力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新时代构建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现实挑战

互联网智能化新时代,快节奏的社会化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生活方式,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甚至过度融合,人们被迫无时无刻都要保持“线上”状态,做好随时随地“在线”沟通交流的准备。高校网络育人有着天然的网络优势,但同时也面临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和环境监管等诸多现实挑战。

1.网络资源分散杂乱,平台之间互不融通

据调查,95后青年学生在网络平台使用上呈现“双核多维”的特点,其中,“双核”是指微信和QQ空间,多维则包括微博、知乎、贴吧、豆瓣、A站B站等。[3]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平台井喷式增长,各类APP潮水般涌现,层见叠出,让人目不暇接,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无形之中占据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不可否认,丰富充裕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但他们也面临网络资源分散杂乱、不成体系的困惑,各个网络平台缺乏有效整合,重复信息较多,整体可供使用的优质网络资源较少,可利用率较低。面对海量网络资源的冲击,青年大学生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牢固树立,往往过度依赖网络寻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很容易被片面、零散、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所误导,难以通过网络学习掌握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他们还倾向于关注较多的娱乐交友类平台,受各类网络宣传和营销手段迷惑,沉迷于短暂的视觉放松和听觉快感,难以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力,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同时,各网络平台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战,没有根据现实需求充分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无法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也就难以搭建具有内在联系的融媒体矩阵,无法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网络育人工作。学生疲于接受、应付各类网络平台让人眼花缭乱的无聊信息,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极易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网络育人工作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2.网络内容参差不齐,同质化较为严重

新时代网络信息快速更新换代,网络内容种类繁杂,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传统文字类的内容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力持续减弱,图片、视频、音频等表达更直观的电子影像类内容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由于目前网络监管仍然存在漏洞和不足,对各类网络平台发布的内容缺乏严格审查筛选,这就导致其中一些庸俗不堪、虚假无效的信息充斥着很多网页界面,不少网络内容夹杂着各种广告营销和不良视频等,极易干扰大众视线,容易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很多高校网络育人平台多是作为转载、发布信息的工具,定期推送校园新闻、通知文件等,更多地起到网络信息发布的工具作用,网络育人仅仅流于表面形式,同质化较为严重,没有真正发挥育人作用。还存在照搬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现象,形而上学地在网络育人平台推出各项内容,没有深入结合地情、校情和院情,无法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需求,难以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络平台,且原创内容不够丰富,说教性过强,内容枯燥单一,思想性和趣味性不足,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度,网络影响力远远不够,育人效果不明显。

3.网络力量薄弱单一,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4.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革新,网络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空间往往充斥着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网络舆情舆论更是瞬息多变。高校大学生因其学科专业、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对各类网络平台的偏爱喜好、关注程度和使用频率各有不同,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舆论思潮的影响,如果不能保证校园网络空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清晰明朗的网络环境之中,那势必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网络环境安全大多依赖网络信息中心或宣传部门对校园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管控,仅仅是维持常规性监测和管理,监管力度还不够大,管控措施还不够强。加之缺少高校思政骨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网络育人队伍群体的广泛加入,高校网络舆情监督管理队伍结构单一,力量薄弱,相应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网络育人监管一体化联动机制,难以科学有效地预判网络舆论舆情,以处置、应对重大危急事件。

三、新时代高校“四位一体”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路径

面对当前网络育人各方面存在的现实挑战,高校要立足网络平台、网络内容、网络队伍和网络环境的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和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形成高校网络育人新格局。

1.整合网络资源,强化网络平台互通互融

《QuestMobile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达到11.67亿,月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时长分别达到115.1次、6.6小时,持续加深的使用习惯,推高了生活数字化程度,导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新形态,即迎合用户需求,通过平台间的相关渗透协助,来覆盖更广泛的用户服务场景,即从平台整合到平台渗透。[4]对高校网络育人平台而言,亦是如此。面对两微一端及各类网络平台的资源信息,首先,要依据现有的网络育人平台,由高校宣传部、教务处等部门对校园教育教学平台分门别类开展规范化、网格化管理,把优质的网络资源筛选出来,充分整合资源,以学校、学院的官网官微平台为引领,努力打造校园融媒体矩阵,形成育人合力。其次,要深化各网络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融,打造独具校园特色的网络育人品牌。通过强化各平台互动共享,强化平台内部管理和平台外部交流,努力打造平台相辅相成、内容有机呼应的网络育人模式。最后,集合校园慕课、泛雅、学习强国等教育教学类平台,QQ、微信微博等两微一端日常交流类平台,加上抖音、B站等娱乐休闲类平台,努力打造出人气旺、辐射广、能量大、活力足的校园一体化社区式联动平台,充分保证网络平台互通互融。

2.丰富网络内容,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内容建设是第一生产力。优化内容生产,提升原创内容的思想性,保持网络内容持续不断地原创输出,是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取胜的关键性因素。高校网络育人应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中国梦。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良网络育人方法,摒弃单调枯燥的宣传方式,着力打磨思政育人元素,将先进事迹或感人故事以恰当的形式融入网络宣传报道,[5]努力创作思想上有深度、内容上有温度、表达上有力度、格局上有广度的网络作品,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结合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主流校园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充分吸纳校园第一、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将教育教学、实习实训、调研考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内容融入网络育人当中。积极推进网络文明进校园,编制《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举办网络文明教育周相关活动,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培育较高网络文明素养,不信谣不传谣,不做无脑“键盘侠”。积极总结推广高校网络文化节优秀作品,包括网络育人优秀工作案例、优秀网文、微党课、微视频、微电影等一系列“微”作品,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热潮。

[25] Department of the Navy, 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the 21st Century Sea Power, https://www.hsdl.org/?view&did=479900, October 2007.

3.凝聚网络力量,推动网络队伍专业建设

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网络育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网络平台的良性运转需要精通网络技术、熟知网络规律、研判网络舆论和擅长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因此,高校要打造一批知网、爱网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6]高校要充分凝聚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级学院辅导员等各方力量,深化网络育人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对高校网络育人能力的培养力度。强化各类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教育引领、学习服务等功能,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网络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增强上网自律意识,不沉溺娱乐,不迷信营销,保证文明上网,对网络热点舆论,理性客观应对,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此外,还要利用辅导员、班主任例会等机会定期组织专题科研交流活动,开展网络育人的课题研究,注重总结网络育人工作相关典型案例,为网络育人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充分凝聚高校各方网络育人力量,逐步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网络素养较强、育人经验丰富、舆情防范到位的高校网络育人专业化队伍。

4.净化网络空间,增强网络监督机制保障

高校要积极加强网络舆情舆论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在校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即时动态,协调网络信息中心和宣传部门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管控,以网络教学和网络管理为支撑,将网络育人队伍纳入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当中,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相协调的网络育人一体化联动机制,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空间。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和信息反馈机制,尤其在面对校园舆情热点时,第一时间启动校园舆情应急管理预案,采取恰当措施及时处置舆情事件,防止事态进一步发酵扩大。事后要深度剖析事件本质,透过现象解读隐藏在内部的深层次含义,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网络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教师队伍积极适应网络育人工作的需要,改变教育教学思路,化被动为主动,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反馈,积极推动互动教学。高校要坚持正确科学的网络文化定位,借助优秀网络文化的宣传和影响,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去伪存真,及时甄别、抵制虚假不实信息,增强辨别能力,明确大是大非,学会正确选择,尽快成长为理性思考、知法懂法的新时代好网民。

四、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案例分析——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为例

2020年以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张悦通过建设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求和特点,依托学校和学院多年来学生工作扎实高效的优良传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领域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悦己兮”融媒体矩阵,建立跨校联合、合作共建、普惠共享机制,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凝聚育人共识,汇聚育人资源,提升育人实效,不断深化网络育人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1.多平台联动,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阵地

“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服务大学生群体,走“学生”路线,努力融入大学生专属的网络话语体系。工作室运营微信公众号“悦己兮”为基础平台,继续完善“学生说”“悦姐谈”和“悦设计”3个原创专栏建设,下设“大学之梦”等11个子栏目,并以视觉传达系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基础,增设组织育人方面的栏目“视传E家”,努力强化各角度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及时开通视频号“悦己兮”和抖音号“悦己兮”与微信公众号“悦己兮”形成三平台互动,与今日头条号和安徽省“尚美影视创客实验室”等网络平台形成融媒体矩阵式运营,通过推送微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增强趣味性,更好地渗透到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室结合美术设计专业特色,积极提炼总结线下思政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课程育人、组织育人等各方面的工作做法,形成原创文章或设计作品线上推送,充分保持话题黏着性和关注度,线上线下相结合强化育人实效。

2.四个“一”助力,营造疫情期间思政育人“云”环境

“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利用美术设计专业优势,运用文字、图片、漫画、音频和视频等相结合的形式,推动“战疫”与“育人”、“引路”与“成长”、“疏导”与“暖心”相结合,营造疫情期间思政育人“云”环境。自疫情发生以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多样化、广覆盖的融媒体矩阵,通过“一封信”交流、“一幅画”创作、“一个树洞”在线和“一系列视频”渲染等四个“一”齐发力,以手中画笔为利器,坚持用原创艺术作品发声,把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生动教材,通过艺术创作提升抗击疫情的感召力、凝聚力,不断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深化网络育人实效。截至目前,“悦己兮”共推送抗疫相关作品计149件,其中《一封辅导员的来信》2件,绘画、海报等艺术作品147件,包括教师34件,学生115件,其中多件作品荣获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安徽赛区奖项。

3.携手共成长,促进师生同心同向队伍建设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悦己兮”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高校网络育人教师团队,以及集采编、策划、运营和推广为一体的学生运营团队,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合作的网络育人工作机制。教师团队通过骨干培训、网络培训、进修访学等形式,积极学习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最新前沿知识,努力提升网络育人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千方百计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工作室主持人张悦先后荣获滁州学院2020年“十佳辅导员”、2020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和安徽省2020年度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学生运营团队充分发挥美术设计专业优势,强化文案策划、摄影摄像、图像创作等专业技能,形成采编部、制作部、运营部和推广部相互配合协调的工作模式,团队成员深入做好思想管理和职业规划,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自我教育能力。学生团队成员多次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并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安徽赛区乃至国家级的多个奖项。师生同心同向,合作共赢,努力把“悦己兮”建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实践平台。

4.专业化培育,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围绕网络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注重总结网络育人案例成果,坚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工作案例《打造“互联网+思政”模式,发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功能》获批滁州学院2019年首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培育项目,《打造“互联网+思政”模式,建设“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品牌》荣获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工作案例二等奖。经过不断的培育建设,工作室积极申报各类项目,进一步孵化教科研成果。2020年12月,“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成功获批2020年安徽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学生团队积极申报并顺利获批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教研项目《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探究——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为例》顺利获批滁州学院2021年校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工作室认真总结网络育人的经验做法,撰写相关学术论文,主持人张悦发表《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探究》等论文,从网络育人能力方面强化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把握青年大学生思想脉搏,认清教育主客体角色,营造开放共享式网络育人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积极加强平台建设、内容建设、队伍建设和网络环境监管,从思想引领、学习指导、能力提升、心理辅导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逐步形成师生互动合作的网络育人工作机制,建设成为有温度、有情怀、有影响力的校园网络育人品牌,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信网络平台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