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民主素质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3-01-05 23:59张爱军
河南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过程民主素质

张爱军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先锋队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包括党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包括党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素质如何,决定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兴衰成败。深入分析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探析党员民主素质的理论内涵及其特征,构建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机制,对于加强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带动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员民主素质的主要构成元素

党员民主素质是指党员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思想意识、品质和行为特征。党员民主素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提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习近平强调从严治党,提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员民主素养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然要实践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具有中国特色,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实践人类共同价值中不断体现中国特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引领的道路。我们要科学解析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内涵特征和时代要求,深刻理解领导干部民主素养的功能价值。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对于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习近平不断强调要抓关键少数的政治素养和民主素养,还特别强调党的领导干部中一把手的民主意识。由此可见,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引领作用,是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党员民主素质主要由民主认知、民主意识、民主能力、民主作风等四个基本方面构成。民主认知是前提,民主意识是核心,民主能力和民主作风是民主意识的外在表现,四个方面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整体,构成党内、党外、社会的民主素质。只有加强对党员民主素质优先性培育和构建,才能对党外、社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带动和引领作用。

第一,民主认知。民主认知是党员民主素质的前提,也是党员民主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人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党员民主认知在于认识民主世界,认识民主的全过程。认识民主的全过程也是改造不利于发展民主的全过程。民主认知包括理论认知、实践认知、价值认知、意识形态认知、视野认知、格局认知,这六个方面缺一不可,统一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过程当中。实践出真知意味着民主实践出中国民主的真知,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知。

党员民主认知既包括对世界民主化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认知;既包括对民主这一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认知;既包括对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规范的一般认知,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程序、民主规范的特殊性认知。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认知深刻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性质、进程、程度和范围,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高低。党员民主素质低,会延缓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党员民主素质高,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这要求党员要具备党内外、国内外、东西方、历史与现实的民主知识、民主常识、民主理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价值认知和民主意识形态认知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价值认知对于党内民主全过程具有规范作用,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样具有规范作用,没有民主价值认知,党内全过程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会走偏。民主从来都是具有意识形态的民主,纯粹的没有意识形态的民主是不存在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民主的意识形态性质,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是中国民主意识形态的核心特征。

第二,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监督意识等。平等意识即每一个党员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首先就要求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广泛参与。党员具有党法党规规定的平等的党员权利,任何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侵犯党员权利。党员监督意识是党员民主意识的重要表现,每个党员都具有监督其他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利。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意识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能动反映和内在自觉。“民主意识是领导干部认识何谓民主、民主的中国实践、为何要实现民主、如何实现民主等问题的思想基础。”[1]需特别强调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的根本原则,不实行这一原则就难以形成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的良好局面,更难以形成毛泽东所说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党员不能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应不断地内化到意识层面,从而形成全过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党员民主意识突出体现在平等意识方面。具体体现在党内法规的平等、党内权利主体的平等、反对党内特权。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到在党章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在党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党员都具有平等的党员权利,党员的平等权利包括党员民主的利益诉求、党员的权利诉求、党员的价值诉求。共产党是由人组成的,也具有人的基本利益诉求。党员的人的利益诉求要在党的规章制度下得到满足。党员利益与非党员利益又具有不同特点,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根本利益通过具体的党员表现出来,党员利益诉求要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党员的权利诉求就是要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不能损害党员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党员对民主的基本价值诉求是一致的,但具体到党员身上又具有特殊性,要让党员的个体价值诉求得到保障。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平等地履行党员的义务,不能有高于党章党纪的特权,任何党员都不能凌驾于党章党纪之上、凌驾于党组织之上。这特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党内平等思想,平等相处,不搞个人专断,不搞党内特权。

第三,民主能力。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能力是民主认知和民主意识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能力主要包括民主执政能力、民主理论创新能力、整合与塑造政治合法性的能力、用民主的方式化解风险的能力。民主执政能力是核心,民主理论创新能力是基础,整合与塑造合法性能力是主要标志,用民主的方式化解风险的能力是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执政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带动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标志。这四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党员只有具备民主能力,才能把党内民主落到实处。如果没有民主能力,党内民主就会流于形式,人民民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难以启动。

第四,民主作风。党员民主作风是民主认知和民主意识的外在表现。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民主作风,不但会提升民众对国家认同度、对政府信任度,增强执政合法性,而且会化解各种各样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否则“领导作风恶劣,群众就不会服从;领导犯了错误,群众就不批准”[2]。如果没有民主作风,“不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主人,搞特权”[3]332,人民就会失去对国家、政党、政府的信任,就难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只会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是搞了新的形式主义,并视之为官僚主义在新时期的新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党员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关系,党员民主权利是平等的,领导干部的民主权利不能高于普通党员的民主权利。对此,邓小平早就强调过“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3]332党的制度具有自上而下的层次结构,但这种层级结构并不是否定平等的理由,“就是下级服从上级,说的是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下级必须执行,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党内同志之间的平等关系”[3]331。在邓小平看来,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和法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民主作风与民主制度关系上也同样如此。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内民主作风。没有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作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民主认知、民主意识、民主能力、民主作风四者不可分割。党员的民主认知决定了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视野和格局,也决定了是否顺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大趋势。党员的民主意识影响着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政治伦理和政治规范。党员的民主能力深刻影响着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兴衰成败。党员的民主作风具体体现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诚意。党员民主素质只有综合运用,才能通过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

二、党员民主素质的基本特征

党员民主素质是党员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层面形成的民主心理过程。民主素质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没有对民主实践的感性认知,就无法上升到对民主实践的理性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感性与理性必须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否则就会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民主自发与自觉的统一。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表明,当决定和决策陷入僵局时,“投豆子”也可以化解僵局,解决的方式具有自发性。但在巨型的民主过程中,仅靠“投豆子”这种自发性的民主不但难以化解僵局,而且还会陷入时间性、规模性的新困局,需要间接民主这一中介破解巨型民主的困局,就需要民主的自觉。党员民主素质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结构性。党员民主素质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历史特征。党员民主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脱离时代和实践的稳定性,形成民主素质层面的思维和习惯路径。党员民主素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种民主素质的结合和心理建构,具有结构性。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党员要形成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素质。

第一,党员民主素质是党员对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民主不但是理论认知和实践认知的问题,而且是实践民主的心理体验和感知的问题。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体验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民主体验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体验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好处,才能产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感,进而才具有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志。如果在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时感受到麻烦、困惑,费时费力且效率低,就难以产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向情感,也就失去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志。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包括投票过程的民主,更包括广泛参与的民主,党员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而产生民主的激情和动力。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形成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爱戴、忠诚拥护的情感力量。“民主意识也是一种意志力量,鲜明而强烈的民主意识能够转化为民主信念,在民主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领导干部增强领导能力、提升领导艺术。”[2]民主意识只有转化成民主意志,才能实现领导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如果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最终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志,转化不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信念,党内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就具有了夭折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第二,党员民主素质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失去了根基。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就失去了格局,这对党员民主素质的分析同样适用。党员民主素质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感性与理性密不可分,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理性对感性的约束。理性下降到感性,使理性具有生命力。民主素质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感性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性形成互塑的过程,也是相互渗透的过程。没有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感性,也就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感性就具有极化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党员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感性直观的认识,也具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认识基本上是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绩效形成,进而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态度。理性的认识是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理论与实践形成的。

第三,党员民主素质是自发与自觉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具有自发性,尤其是全过程社会民主更具有自发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可能来自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趋势和实践趋势的本能直觉,也可能来自基层党员主体对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能判断,从而自发地形成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党员民主素质的形成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种自觉的过程就是把民主素养当成能力和领导艺术培养的过程,自觉形成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要有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真诚态度,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力争把各方面的真实意见掌握全、掌握准,进行反复研究、反复比较、择善而从。要把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做出科学决策。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往往具有自发性,只有把人民群众自发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并做出科学决策,才能把民主的自发性变成民主的自觉性。民主素质只有从自发到自觉,才能实现民主决策的科学化。如果民主决策不能实现科学化,就具有导致无效决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科学决策如果没有民主化,就失去了合法性、失去了民众的正向反馈。党员民主素质自发自觉构建的过程既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过程,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的过程。

第四,党员民主素质具有历史性。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党员的素质要求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民主认知、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和民主作风等都具有历史性,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阶段性。党员民主素质结构既体现了长历史素质结构,也体现了短时期历史结构。从长历史结构来说,党员民主素质的历史性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政治文化的民本主义的创造性转化上,并因此在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向上得到明显展示。从建党百年的历史来说,党员民主素质的历史性体现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民主话语上,“革命”的民主话语、“建设”的民主话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具有历史性特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面临着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影响与选择。改革开放前的民主话语与改革开放后的民主话语不同。改革开放后基本上围绕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不同的民主素质结构。改革开放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结构要求既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特性,又体现了不同的素质结构特征。这包括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为中心的民主素质结构、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为中心的民主素质结构和以民主集中制为中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素质结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民主实践、民主道路、民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4]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党员民主素质要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党员民主素质构建要具有制度化素质、参与化素质、程序化素质、规范化素质。党员民主素质体现在全过程上。

第五,党员民主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党员民主素质的稳定性体现在对民主信念的稳定性、民主价值的稳定性、遵守民主制度的稳定性,最终形成稳定的民主思维方式、民主行为习惯。参与、决策、立法、作风都以是否实行民主原则、民主规范作为唯一标准。党员民主素质一旦形成,并通过经验和习惯得以固化,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民主素质主要以直接感知为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发生变化,党员的民主素质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新的政治心理和感受会渗透到原来的政治心理和感受当中,促使党员民主素质在缓慢的、动态的变化当中,逐渐形成新的稳定的民主素质结构。改革开放40 多年,既是党员民主素质形成的过程,也是党员民主素质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党员民主素质日渐稳定的过程。民主素质的稳定性,突出表现在对民主价值维护、捍卫、强化的稳定性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价值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党员民主素质特征影响着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性特征和广泛参与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党员民主素质特征就代表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党员民主素质特征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性、结构性和稳定性。

三、提升党员民主素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包括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包括非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性民主决定非制度性民主的内容、范围和程度。对于党内民主来说,制度性民主就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根本制度。只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因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4]。非制度性民主为制度性民主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民主不但分为制度性民主和非制度性民主,也分为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政治民主是社会民主的前提和保障,社会民主为政治民主提供有力的支持。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与非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对党员的民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内民主素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度的党员民主素质,或者说如果党员民主素质低下,就不能坚持、巩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度,就难以承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走向形式主义,民主权利就难以健康行使,党员就难以担当起带动人民民主的重任,也就不能通过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带动非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就不能带动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只有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才能不断地带动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5]29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党内民主,提升党内民主素质,领导是民主的领导,执政是民主的执政。民主领导和民主执政才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至上价值。“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5]29其中,完善民主集中制成为重中之重,“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6]49。党员的民主权利需要党员民主素质来支撑。没有党员民主素质,党员的民主权利也很难得到保障。

第一,提升党员民主素质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理念的必然要求。“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4]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争取民主、建设民主、完善民主,不断地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走向胜利,构建了百年大党的政党制度体系、政治道路发展体系、政治目标构建体系、政治发展自信体系,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发展绩效和生态文明绩效;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并通过民主的自我纠错机制改正错误。改革开放40多年,既是经济不断发展逐渐建成经济强国的40多年,也是追求民主不断实现民主的40 多年。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的不懈追求,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构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形态和现实形态,并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所有这些都与党员的民主素质分不开,也验证了党员的民主素质提升对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党员民主素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是制度化过程,没有制度化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制度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党员的民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化水平如何,与党员主体的民主素质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断提升党员民主素质,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高速有效运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4]在“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4],这都必然要求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党的领导要求党员具有高于民众的基本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不但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民主素质要求,还提出了党员的法治专业素质要求,进而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规定和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体系。宪法保障的民主权利体系的实现,需要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推动和实现,因此,“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6]127。人民代表大会自身既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关,也是推动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机关,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民主的政治判断力、民主的政治领悟力、民主的政治执行力,加强宪法和法治建设,才能“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4],不断维护和捍卫宪法的民主权利体系。

第三,党员民主素质是协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协商民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6]291。对于中国来说,年度、代际、职能都离不开协商,如果这三个维度离开了协商民主,那就失去了历史根基、文化根基和制度根基。年度是指政治协商民主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又有年度性特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一般每年都在3月份召开,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集中协商。代际是指根据政治家的更替协商大政方针,协商内容具有代际性调整。职能是指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时代的协商民主的职能,协商民主基本制度不变,协商民主内容和实践发生变化,协商民主的职能也会相应变化。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变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组成部分。年度、代际、职能的协商民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更需要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具有民主素质才能实现。

中国有着协商民主的历史和文化,也有协商民主制度,建立在历史文化和现实制度基础上的协商治理才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才具有协商治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5]295习近平在纪念政协成立65 周年大会上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6]297协商民主就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6]292。“因此,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6]297协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对党员的民主素质提出一般性要求的同时,也对其民主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协商民主体系对民主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协商民主是各协商主体按照自由平等的原则,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增强政治一致性,缩小政治差异性,减少政治冲突,增进社会福祉。平等对话、沟通协商等所有过程都离不开民主素质。

第四,党员民主素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成员中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起带头和引领作用,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民主素质低,就可能导致全过程人民民主失范和无序。全过程人民民主包括基层党内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要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的民主素质,从而起到对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引领作用。基层党内民主要“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5]51。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民主形式,而且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和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4]。群众自治、社区自治、村民自治、社会组织自治、网络自治等人民群众创造的不同的自治形式,一方面表明了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表明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种民主相适应,防止全过程社会民主扭曲变形。党员民主素质对于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制度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都起着打地基的作用。

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坚持、巩固与完善,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只有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员民主素质互相匹配,才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否则就会导致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不平衡,或者是低民主素质牵制民主制度,或者是民主制度降低民主素质的提升。

四、构建党员民主素质培养体系

党员民主素质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主要包括民主制度化、权力运行公开化、民主责任常规化、回应民主常态化、党法党规完善化、民主培训机制长效化等。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民主建设来不断培养提高党员民主素质。

第一,通过民主制度化建设巩固党员民主素质。民主素质的共识就是对制度化共识的内在体认和自主赞同。要加强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化建设、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化建设、加强社会民主制度化建设,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自始至终都能有序运行。民主素质要聚焦在制度化层面,让制度规制和成就民主素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政治参与是国家是否民主的基本标志,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有效防止民主的“休眠期”。参与原则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授权、分权和对话。授权是指掌握主导权的党内领导干部将决策权授予党员,允许他们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让他们就党内规章、决策、规则、政策、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们产生党员是党的主人翁的责任感、政治效能感。分权是指给基层党组织下放部分权力,使得基层在党内治理过程中有一定的自主权,能够把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具体化、实践化。对话式民主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要建立党内对话协商制度,疏通党员对话渠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指导下,着力进行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和推进,在政治过程的诸多领域和层面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工作安排,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7]授权、分权、对话都在制度框架内进行和完成,通过不断提升制度化水平来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

第二,通过权力运行公开化提升党员民主素质。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在制定制度、规则、政策等的过程中信息要公开。公开原则的关键是信息公开和程序公开。党要制定信息公开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的方式来保证党内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时间和方式。党内信息要有公开的程序,政党在制定、执行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绝大多数程序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并最大范围地允许党员广泛参与,尤其是与党员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更应该允许党员按照合法程序参与具体的政策制定。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党员民主素质在参与监督过程中得以不断强化、固化、提升,形成民主习惯。

第三,通过构建责任体系提升党员民主素质。广泛参与政治的目的是履行公共责任。参与和责任是统一的,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谁参与谁就有责任。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责任成正比。没有参与的责任是不存在的,没有责任的参与也是虚假的参与。责任既包括公共权力的责任,也包括社会参与人员的责任。责任政治建设有利于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质量。“责任政治是避免民主善之花结出恶之果的保障机制。”[8]对党员民主素质来说,也同样如此。党员民主素质由党员的民主责任来体现和保障。没有党员的民主素质,也就难以力行党员民主责任。没有党员的民主责任,党员的民主素质就难以落到实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也包括党员的广泛参与。党员的广泛参与,必然全过程力行全过程的党员责任。只有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党员责任体系,才能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参与结出“善之花”。

第四,通过回应性民主机制锻炼党员民主素质。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包括党和政府的回应。党和政府回应的质量、效率、效果是衡量党员素质高低的基本标志。党和政府回应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满意度高,表明党员的民主素质高,否则就表明党员的民主素质低。“回应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形态之一,主要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经济诉求、社会诉求具有充分的回应性。回应式民主政治输入与政治输出的良性互动过程也是精英与大众良性互动的过程。”[9]反馈与回应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其核心是上级与下级、党内干部与普通党员的关系的反馈和回应。握有重大权力的党内领导在反馈与回应中处于主导地位,下级干部及普通党员在反馈与回应中处于基础的应对地位。党内干部要对普通党员的诉求进行反馈和回应,党员要对党内各个层级的干部进行反馈和回应。

政治过程履行着社会的关键性职责,政治系统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它从社会那端接受“输入”,把“输入”的信息处理后就做出某些“输出”,决定的“输出”又反馈到“输入”单位[10]。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也具有应用的限度。党内高级领导干部是党内政治输出的核心主导性力量,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充分考虑到党内各种层面的诉求,党内决策、党内政策应该是社会各种诉求、党内各种诉求妥协平衡的结果。党内的回应要及时,要有时效性,即执政党在处理各种应急事件中必须能够迅速准确无误地解决存在的公共问题,延误就是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构建党内回应性民主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素质的培养。

第五,通过党法党规强化党员民主素质。党法党规是党内民主制度化的标志,是保障党员民主素质提升的保障。没有党法党规,党员民主素质就失去制度依托,党员民主素质不但提升受限,而且可能随时会降低,甚至具有失去民主素质的风险。罗尔斯认为:“一个社会,当它不仅旨在推进它的成员的利益,而且也有效地受着一种公共的正义观调节时,它就是一个良序的社会。”[11]党法党规的正义体现在党员素质上就是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调节与规范。党内民主就是合作式民主,这集中体现在党的集体领导、落实党内民主集中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三个方面,合作的基本制度和规定是党章和党内法规。党章和党内法规就是中国特色的公平正义规则体系,是培育党员民主素质的基本载体。

第六,加强理论与实践培训,加速养成党员民主素质。党员民主素质培训包括教育培训和实践中培训。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缺少民主习惯、缺少民主意识和观念的社会来说,民主培训显得极为重要。民主培训包括对普通党员的培训,更包括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理论培训至为关键。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民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党内民主理论培训、党内民主规则的培训、党内民主制度的培训、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培训、党内民主规范与纪律的培训。这些培训的基本内容,都体现在党的若干历史文件和规章制度当中。通过民主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对党员的民主培训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既然培育党员民主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就需要系统性推进。单向度、单方面推进不但不会推进党内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而且还会影响民主的整体性,使之失去基本的平衡功能和牵制功能。

党员民主素质是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互相影响、互相推进、互相支撑来完成的。党员民主素质体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整个过程中,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高党员民主素质。党员民主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提升党员的民主素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

猜你喜欢
全过程民主素质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