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放血疗法对改变赤巴型头痛患者脑供血流速度的影响研究

2023-01-05 10:30曹静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藏医头痛血流

曹静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西医科,四川甘孜 626000

头痛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等特征。有数据资料显示,甘孜州头痛病年患病人数约为13万,其中赤巴型头痛约为6.5万人[1]。现代医学对于赤巴型头痛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佳,且长期使用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2-3]。藏医对赤巴型头痛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尤其是藏医的放血疗法能通过选用“寨杂”或“揉桑”放血,起到调整颅内血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4]。研究表明,藏医放血疗法治疗赤巴性头痛直接花费可降低10倍,节约直接医疗费用5 850万元[5]。因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经藏医辨证分型属于赤巴型头痛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赤巴型头痛患者经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经藏医辨证分型属于赤巴型头痛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藏医诊断参照《藏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6]制定的赤巴型头痛诊断标准:①症状:全身自觉发烧,头目疼痛,进食油腻或向阳时加重;②尿象:尿黄味重;③脉象:脉快而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1.26±5.33)岁;平均体质指数(25.68±3.17)kg/m2。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2岁,平均(42.08±5.40)岁;平均体质指数(26.03±3.15)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原发性头痛及藏医赤巴型头痛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无严重全身并发症者;④无认知障碍,思维能力正常;⑤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头痛者;②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③有晕血症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①药物治疗:为调节“隆”“赤巴”和“培根”性能偏盛、偏弱,给予口服藏药五味金色丸(国药准字Z54020101),2~3丸/次,2次/d;十味黑冰片丸(国药准字Z20063794),2~3丸/次,2次/d;②饮食治疗:忌油腻、生冷等易导致血液功能紊乱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③外治治疗:采用中药熏蒸法(药用川芎15 g、晚蚕砂30 g、僵蚕20 g、香白芷15 g)减轻疼痛。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藏医放血疗法治疗,放血前3 d开始口服三果汤(诃子10 g、毛诃子10 g、余甘子10 g)煎服,3次/d,将病血与正血分开。放血部位取藏医称之为“寨杂”或“搓桑”,即额头中上部纵向分布的血管。放血前,依据藏医天文历选择放血时机,“寨杂”或“搓桑”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藏医特殊工艺制作的羽状刀进行放血,切口与血管走向平行,把“病血”及与血同行的“毒气”排出,停止放血标准:以病血放尽而正血刚放出时停止(病血呈紫色或黑褐色,正血为鲜红色),放血后采用云南白药外敷伤口,常规纱布加压包扎。治疗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每隔7 d放血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评估,主要为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轻度疼痛;头痛持续时间<24 h,发作次数<3次/周,VAS评分2~4分;中度疼痛:头痛持续时间24~72 h,发作次数3~4次/周,VAS评分4~6分;重度疼痛头痛持续时间>72 h,发作次数>5次/周,VAS评分>6分。②脑供血流速度,包括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诊断仪,探头为ML6-15,频率为5~12 MHz,经颞窗及枕窗检测MCA、VA、BA,并记录平均血流速度。

1.5 评定标准

治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显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不影响正常工作或生活;有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较治疗前缓解,仍有轻度痛感,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治愈率+显效率[7]。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头痛程度评分(分)治疗前5.54±1.62 5.62±1.51 0.255 0.799治疗后(3.21±1.05)a(1.67±0.96)b 7.654<0.001头痛次数(次/周)治疗前5.61±1.33 5.53±1.45 0.288 0.774治疗后(2.83±1.02)a(1.59±0.81)b 6.732<0.001头痛持续时间(h)治疗前27.76±6.72 26.57±6.63 0.891 0.375治疗后(9.43±1.57)a(5.16±1.39)b 14.399<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供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MCA、VA及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A、VA及BA较对照组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供血流速度对比[(,cm/s]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供血流速度对比[(,cm/s]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cm/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MCA治疗前73.24±9.47 74.06±9.61 0.430 0.668治疗后(62.15±7.33)a(57.29±7.06)b 3.377 0.001 VA治疗前52.45±5.52 52.37±5.45 0.073 0.942治疗后(41.05±4.49)a(36.69±4.11)b 5.065<0.001 BA治疗前60.65±7.56 59.47±7.43 0.787 0.433治疗后(51.33±5.49)a(43.82±5.17)b 7.042<0.001

3 讨论

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赤巴型头痛指人体三因中的赤巴出现紊乱而导致头痛的一种症状[8-9]。本病常因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失调,气血瘀阻而引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瘀滞,日久不解,郁而化热,故见头目疼痛,进食油腻或向阳时加重,尿黄味重,脉快而张,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藏医放血疗法是藏医治疗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项技术,该疗法以藏医三因(隆、赤巴、培根)理论为基础,以七精盛衰学说及恶血生成论为核心,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藏医放血疗法在痛风、高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疾病临床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10-11]。董伯岩等[12]选取30例急性痛风赤巴型患者给予藏医放血疗法,结果显示,放血30、60、90 mL后,局部IL-1β等炎症因子呈总体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放血量增加,局部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说明藏医放血疗法能加速血液循环,通过增加局部携氧能力,发挥缓解急性痛风症状的作用。扎西顿珠等[13]研究表明,藏医放血疗法不仅对查隆病的藏医证候改善作用明显,同时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吉先才让等[14]在研究中也得到类似结论。

仁青措[15]研究表明,赤巴型头痛患者经藏医放血疗法治疗后头痛及眼眶痛症状改善率为(100.00%),太阳穴疼痛缓解率为(95.00%)。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仁青措学者研究报道相似。进一步说明藏医放血疗法治疗赤巴型头痛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头痛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藏医放血疗法可通过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特点部位血管,将病血和邪气排出体外,从而快速实现疏通气血、畅通脉络,消除疼痛的目的。国内有研究报道,头痛患者颅内血流变化以增快为主,且多存在大脑后循环脑血流痉挛性狭窄表现[16-18]。因此,为进一步了解藏医放血疗法对改变赤巴型头痛患者脑供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MCA、VA及BA均减慢,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藏医放血疗法可降低脑供血流速度,脑血管痉挛状态得到显著缓解。

综上所述,藏医放血疗法治疗赤巴型头痛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头痛症状及脑供血流速度,且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此藏医放血疗法治疗赤巴性头痛技术若能推广,可使患者减轻头痛的折磨,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藏医头痛血流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会变身的烦恼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