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视角下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3-01-05 12:12张明昊
中国商论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组态创业板补贴

张明昊

(兰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寒冬”,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是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市场萎缩的重要举措,也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企业创新发展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现状使地缘、人口等因素对本地区企业创新优势积累挤出效应显著。西部创业板企业作为本地区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相较东部同类型企业,其创新能力依旧较弱,创新发展速度仍处于低位运行。如何行之有效地提升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已成为实现本地区经济创新式发展、缩小东西部企业创新发展差距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既有针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呈现两种迥异的研究方向。国内学者的研究聚焦于环境、企业行为和企业内部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注重实用性和政策导向,以求切合实际地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环境因素层面,政府的利好政策、服务供给以及监管督查对企业创新绩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这既符合我国企业发展依托政府帮扶,遵循政府指引的特点,又是企业实现创新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行为层面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主要涵盖企业跨界搜索、技术迭代组合、研发经费投入、相关技术引进、有效发明专利和研究项目合作等[2]。企业内部关系层面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作用则更为微观,例如高层管理团队垂直对差异、科研小组间的关系质量和关系强度均能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国外学者则更加关注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升。绿色创新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企业生产能力和社会认知均达到较高水平后,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的风尚导向,企业会寻求绿色创新,而企业主动性、行业竞争压力、市场信息以及消费者诉求等因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产生关键影响[4]。

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既有研究多以某特定类型企业为主体,忽视企业所处区域特征,针对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白;其次,既有文献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一因素的影响机理,忽视多因素交互联动对结果造成的“多重并发效应”,难以获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据此,本文跳出传统线性分析结构,结合“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框架,选定分析结果更能体现多因素联动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重点影响因素及其多重并发影响路径,以期明确各因素对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揭示促进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启示。

1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结合研究目的与国内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层次,在综合考虑指标代表性的基础上,本文从企业结构、企业行为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构建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SCP分析框架。其中,企业结构因素分别包含企业规模、资金结构和科研结构,企业行为因素则包括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专利数,外部环境选定政府补贴强度作为基本构成因素。

1.1 企业创新绩效

企业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企业发展中,从而带来企业价值增加。现有研究中常见的衡量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主要有企业获得专利数和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两种。针对科技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使用企业获得专利数作为衡量当地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西部地区大多数创业板企业资金较为有限,其资金运作优先满足自身良性运转,对于申请专利这种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的行为,企业会慎重进行,这就导致企业的专利获取数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创新绩效。其次,西部创业板企业专利研发周期较长,同时其专利研发还会囿于外部经济发展与人才缺失等因素,使得专利对创新绩效反映趋于模糊。综合对比后,本文将企业年末营业收入作为衡量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

1.2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指根据不同规定和标准划分出的企业大小。企业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于1943年由熊皮特提出,在之后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中,企业规模就成为关键变量。对于企业规模的衡量一般使用企业总资产或是企业员工总数进行,但针对企业特点的不同,两种指标不能相互替代。对于西部创业板企业而言,企业本身归于知识密集型,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与员工规模不成正比,这使得将企业员工总数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有失偏颇。因此,本文确定企业资产总额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

1.3 资金结构

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资本间的比例关系,本文采用企业产权比率来反映西部创业板企业资金结构。产权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值,相较其他资本比例,产权比率能够更加客观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较低的产权比率能够说明企业占有更多的自有资本,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1.4 科研结构

科研结构是指企业内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数量所占比重。结合西部创业板企业业务构成的特点,科研人员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部创业板企业而言,科研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比重决定了企业对于行业内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掌控能力,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及企业未来在行业中的相对位置,相对较高的科研人员比重能使企业在创建初期就占得发展先机,掌握创新优势,获得行业有利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1.5 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是指企业用于产品技术更新和材料工艺改进的各种费用。研发投入被学者认为是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两者存在较强的内生性。相较其他因素,研发投入的资金直接作用于产品的开发、升级和改造,直接作用于技术的革新、引进和提升,直接拉动相关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自主性,给予其更多研发创新资源。因此,本文将研发投入作为影响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又一重要因素。

1.6 企业研发专利数

专利是指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常见的专利种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实际专利。企业研发专利数是企业创新行为的直接成果,能够突出反映企业创新行为的连续性、积极性和具体规模。当然,一般企业专利都存在滞后性的特点,但对于连续经营的企业,企业研发专利数可以衡量企业的科研资金投资和人员投资,从而反映出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因此,本文引入企业研发专利数,探究其对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1.7 政府补贴强度

政府补贴强度是指政府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资金支持。已有研究均表明政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资金补贴会激励企业,拉动企业研发行为的积极性。政府补贴能降低企业的创新费用和资源整合的成本,以达到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的目的。此外,政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补贴有助于加强政企联系,完善地区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共享、技术互助和科研一体,使企业在参与地区组织平台内部合作过程中创造和获取有价值的科技成果,为地区企业创新绩效的整体性提升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本文从政府补贴强度角度研究其与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2 研究设计及数据处理

2.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研究样本选取我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份的七十二个创业板的上市企业,通过条件筛选,排除以下企业:第一,带有ST标识的企业;第二,统计数据异常的企业;第三,三年内专利数为零或是没有申请专利的企业;第四,数据不完整的企业。筛选后得到符合条件的五十一家企业作为最终样本进行研究。

本文以企业创新绩效作为结果变量,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作为条件变量,条件变量共六项:企业规模、资金结构、科研结构、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专利数和政府补贴强度,采用样本企业2017—2019年相关数据为依据开展研究(见表1)。

表1 变量选择与说明

2.2 变量测度与数据校准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合理准确,消除主观赋权和变量度量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fsQCA软件进行数据校准分析,通过连续赋值的方法,对企业创新绩效、企业规模、资金结构、科研结构、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专利数和政府补贴强度的校准采用数据上四分位数、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设定锚点[5],将各个变量校准在0~1。

3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使用fs QCA3.0软件的“标准分析”功能,将高企业创新绩效(BI)作为结果变量进行分析。针对每个结果变量均得到包括复杂解(Complex Solution)、中间解(Intermediate Solution)和简约解(Parsimonious Solution)的三组结果方案。本文参考多数研究的做法,采用既能体现组态逻辑又能突出核心条件的中间解进行分析。将简约解中出现的前因条件定义为核心条件,将仅出现在中间解且被简约解剔除的条件定义为边缘条件,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结果变量为高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共两组。其中,两个组态路径的一致性(CS)水平分别为0.953和0.803,解的一致性(SCS)水平为0.915,均大于0.8,这表明得出的组态路径能够较好地说明结果变量。具体组态构型如下:

表2 基于中间方案的逻辑组态路径

(1)组态A1:前因构型为TA*FS*RI*EP*GS。其中,高企业规模和高政府补贴强度作为核心条件出现,高资金结构、高研发投入和高企业研发专利数作为边缘条件出现。该组态路径说明:企业规模、政府补贴强度、资金结构、研发投入和研发专利数保持高水准能够为西部创业板企业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本组态路径适于存续时间较长,发展较为成熟的西部创业板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该类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同时政府对其创新活动支持力度也随企业创新产出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表现显著,以多因素协同联动促进此类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可实现收益最大化。

(2)组态A2:前因构型为TA*FS*~RS*~RI*~EP*GS。其中,高企业规模和高政府补贴强度作为核心条件出现,高资金结构、低科研结构、低研发投入和低企业研发专利数作为边缘条件出现。该组态路径说明:当其他因素水平偏低时,若企业规模和政府补贴强度水平较高,且资金结构合理,也可以保证西部创业板企业的创新绩效较高,该组态路径适于存续时间较短,处于初创期的西部创业板企业。这一时期的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囿于诸多因素局限,因此更要依托政府补助的扶持和企业规模的发展,从而逐步扭转仅靠个别因素推动创新绩效发展的现状。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SCP范式构建了包含六个条件变量的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出因果条件间的多重并发关系。据此,为显著提升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本文基于组态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以高企业规模和高政府补贴为依托的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高组态路径揭示了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对提升西部创业板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性。因此,西部创业板企业应围绕扩展企业规模进一步实现创新绩效的提升。西部创业板企业要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条件,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制定长期稳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灵活高效的组织制度结构,并不失时机地加强同其他企业、高校或其他组织的协作,把本企业扩大到一个适度的规模。保证企业规模益于系统性集成创新和开拓性原始创新的开展,利用规模乘数效应推动企业创新绩效达到更高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与本地区创业板企业积极配合,加大对其科研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全面分析本地区企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创新行为补贴力度的同时管控补贴经费流向,将更多的科研经费应用于高质量、高技术的新型科研领域;另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避免为追求绝对创新数量而忽视创新内核。结合“木桶原理”与“长板原理”,补短板拔长板,完善地区企业创新补贴架构,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扭转西部地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落后的局面。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政府的资金补贴相对完善充足后,西部创业板企业还必须关注本企业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在具体运营时,西部创业板企业应尽可能多地积累资本,减少风险性投资,将产权比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为企业研发创新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

猜你喜欢
组态创业板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PLC及组态软件在隧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