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综艺报年度影响力

2023-01-05 02:13储钰琦韩天棋
综艺报 2022年24期

储钰琦 韩天棋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国家电影局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今年的影视行业总体呈现“减量增质”态势,市场趋向理性、创作回归初心、优秀作品频出。剧集、节目、电影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求变,深耕内在逻辑、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总体呈现“主题创作破圈成长,多元类型破壁升级”的态势,承载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正能量”形成了“大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剧片正式发放行政许可,网络剧、网络电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标”。在“网标”之前,网络剧片实行的是备案登记制,从备案到“网标”,意味着国产网络剧片审查被纳入了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网下同一标准,网络影视产业迎来跨越升级。

剧集:主题创作迎高峰,口碑佳作频出

2022年,电视剧、网络剧主题创作引导机制更加完善,精品供给能力逐渐增强。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筹组织选题规划,集中调配优质资源,主动出题规划剧目,提前介入重点项目,全流程指导推进,从选题阶段“立项”,推出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今年,围绕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重要节点的主题创作迎来创作高峰,以《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运河边的人们》《人世间》《麓山之歌》《警察荣誉》《大山的女儿》《底线》《超越》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力作闪耀荧屏,受到年轻观众追捧。

这些主题剧集聚焦奋进之路,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模式,将蓬勃宏大的时代发展映射到一人一事或一个群体的奋斗历程,重在表现“人”和“人的故事”。如《我们这十年》选取11个主题方向,以单元剧的结构讲述“我们”的故事,全面回顾新时代十年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县委大院》以县委干部群体为主视角,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治理图景;《大考》以一座城市、两所学校和七个家庭为核心,生动再现疫情下高考故事;现象级剧作《人世间》,以新中国50年发展历程为时间轴,以主人公命运沉浮为切入口,生动描摹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变迁,引发隔代追剧热潮。这些作品将青春成长与时代命题相结合,用热血青春和不懈奋斗,书写不同时代的人民史诗,勾画新时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中国图景。

2022年的剧集仍以現实题材为主流,“温暖”为主基调,更加注重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其中,行业剧、都市剧为主类型。

行业剧方面,有书写中国重工业发展的《麓山之歌》,有聚焦基层民警的《警察荣誉》,有致敬一线禁毒警察的《冰雨火》,有诠释人民法官使命担当的《底线》,等等。这些剧集呈现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奋斗者的光芒,勾勒出新时代奋斗者群像。

与此同时,以《二十不惑2》《风吹半夏》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聚焦都市百态和家庭生活的现实题材剧集接续涌现。这些作品直面亲子关系、婚恋关系、职场生态、女性成长等话题,融入对都市群体的观照和对社会的深度思考,既有敏锐捕捉现实之问的魄力,更有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力,以现实的锐度和情感的温度,润物无声地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价值理念,引发观众共鸣。

2022年,历史、古装题材佳作频出,悬疑题材剧作创新破壁,多样题材创新风、探新路,从不同风格、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开掘。历史、古装题材方面,今年播出的《天下长河》《梦华录》《苍兰诀》《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等作品不断求新求变,结合历史符号与时代概念,融合传统文化与励志进取等正向价值观,在“情”与“理”之间承担起以史为镜的深切思考和观照当下的严肃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悬疑剧不断创新突破,以“悬疑+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以“悬疑+”的类型融合,延展了故事的叙事空间,在渲染悬疑氛围的同时,深刻观照现实社会、深度探讨人性,赋予了题材更多可能性。比如,“悬疑+刑侦”的《猎罪图鉴》,“悬疑+无限流”的《开端》,“悬疑+双时空”的《天才基本法》,以及探索上下部新叙事结构的《庭外》等。

这些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故事框架,实现了与现实国情、社情、人情的有效对接。

节目:新老元素巧融合,

“综艺+”模式不断拓展

2022年的综艺节目紧扣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香港回归25周年等重要节点,推出了一系列节目,新老元素巧融合,“综艺+”模式不断凸显。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一系列以“这十年”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从不同视角讲述时代故事。如,微纪录片《这十年》由“十年见证者”进行故事自述,通过50人50事,展现这十年间国家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纪实访谈节目《这十年·追光者》融合了访谈节目与专题晚会的形式,以青春视角记录和讲述奋斗者们的逐梦历程。主题晚会《这十年·追光之夜》以创新的文艺形式,歌颂这十年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纪录片《这十年·幸福中国》以“人民的幸福感”为切入点,从科技、法制、社会、民生、体育、文化等多个角度,记录各行各业普通人的工作生活面貌,展现中国的新发展、新变化。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以十年来人民开创美好新时代的广阔图景和生动实践为主场景,走入新时代奋进的中国城市乡村基层,走入人物饱含激情与温度的奋斗历程。

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推出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港乐季》,打破传统音乐节目的线性叙事,融入叙述、互动、沉浸、体验等多种元素,通过主题竞演,呈现了一部鲜活的“港乐史”。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百年青春·当燃有我——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以“青春讲演剧”的方式融合了戏剧、影视、演讲等多种表演形式,串联起百年历史激荡中青年高光人物的人生选择,引导新时代青年在磨砺中成长,勇担时代使命。

2022年,文化类节目佳作不断,涌现了《闪耀吧!中华文明》《博物馆之城》《诗画中国》等口碑作品。《闪耀吧!中华文明》以六大考古现场为依托,采用真人秀和纪录片结合的形式,推理、解密历史谜题,带领观众一起走近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博物馆之城》采用职业体验的方式,深入体验博物馆基层工作,展现文博人不为人知的工作细节,国宝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以及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与精神风貌。《诗画中国》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

音乐类综艺势头不减,除了前文提及的《声生不息·港乐季》,还有《我们的歌4》《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等。今年的音乐类综艺主要依托“怀旧”发酵。如《我们的歌4》邀请歌手翻唱经典,《中国说唱巅峰对决》众多老牌选手回归。怀旧元素不仅为节目贡献了话题热度,还融入了人文情怀和价值传递,用情感触动观众、引发共鸣。

此外,“小而美”的带货类综艺,开始尝试综艺化表达与线上带货相结合的新形式,在不同平台上赋能农产品、生活用品、美妆产品等的销售。如,聚焦于“双十一”品牌offer的真人秀《所有女生的OFFER 2》记录了直播团队同各品牌方议价的全过程,节目热播的同时,也助力国货品牌出圈。

电影:类型题材再细分,

市场呈回暖之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影片供给等因素影响,202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遭遇不小挑战。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12月22日,中国电影2022年度总票房(含预售)291.65亿元,比2021年的470亿元,少了近200亿元,同2020年203亿元的总票房相较有所增加。2022年下半年,随着影院复工率回升及更多优质影片定档,电影市场呈现回暖趋势。

今年,在重点档期播出的主旋律影片表现亮眼。這些影片的一大共性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题材切口更加垂直细分。《长津湖之水门桥》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水门桥战”,该片延续了前作《长津湖》的高票房与高口碑,以40.67亿元总票房获得年度票房冠军。《狙击手》取材于抗美援朝真实狙击手群像事迹,讲述中国志愿军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同美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收获国庆档票房冠军的《万里归途》,以中国外交的真实撤侨事件为背景。作为继《战狼2》《红海行动》之后的又一部“撤侨”题材电影,该片选择了“手无寸铁”的文职外交官为叙事主角,传递了人民生命至上的价值情怀,展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家形象。影片不以武力对决和打斗作为重头戏,而是以文戏武唱的形式来表现中国外交部工作人员的成长,是对“撤侨”题材电影求新求变的一次有益尝试。

这些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中的多元故事选择,不仅为影片创作贡献了新的元素和维度,更为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提供了新的表达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科幻电影表现不俗,既有“科幻+喜剧”的《独行月球》,也有“科幻+动画”的《熊出没·重返地球》。其中,《独行月球》凭借31.02亿元的票房,位居2022年票房榜第二位,目前是中国电影总票房榜排名第二的科幻片。从2019年收获46.86亿元票房的《流浪地球》,再到今年的《独行月球》,科幻电影在创意、科幻设定、科幻文本的视听语言转换等方面已迈上新台阶。

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题材细分再细分。《人生大事》讲述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孤儿小文,两人从互相厌烦到相互救赎的故事,通过小人物的互助传递温暖治愈力量。《奇迹·笨小孩》讲述20岁的少年为让妹妹过上更好的生活,同一群平凡人组队创业,共同追逐幸福的故事,融合亲情、创业、喜剧、动作等类型元素,故事饱满立体。

网络电影方面,《特级英雄黄继光》以黄继光与母亲的关系为切入口,展现了黄继光的参军及成长经历。影片凭借精良的制作和真情演绎,得到了广大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高度认可。《目中无人》以侠客的内核、复仇的故事主线,以及充满暴力美学的武打场景,收获了影迷和业界的喜爱。

今年,电影行业也迎来多项政策利好。8月11日,国家电影局提出了丰富影片供给、发放1亿元观影消费券、推动减税退税、房租减免等扶持政策;11月21日,财政部提前下发2023年中央补助地方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多地电影院陆续恢复营业,全国影院营业率开始显著回升。岁末年初,《阿凡达:水之道》《航海王:红发歌姬》《流浪地球2》等影片将陆续上线,优质影片供应数量提升有望激发大众观影热情,将进一步带动观众向影院回流,促进国内电影市场加速回暖。

(作者储钰琦系中国传媒大学教师、主任编辑,韩天棋系北京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