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地方小剧种的再繁荣路径研究
——以临朐周姑戏为例

2023-01-06 02:47郎月铃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临朐剧种戏曲

郎月铃

(潍坊学院 音乐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周姑戏又称“周姑子”或“肘鼓子”,清代中叶起流行于山东,是山东境内地方戏曲声腔系统的源头和主体,吕剧、五音戏、柳腔、茂腔等剧种的旋律皆来源于此,因此周姑戏有鲁戏渊薮的意味。临朐周姑戏也是肘鼓声腔系统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流行于山东临朐并播及青州、沂源等地,被称为中路肘鼓,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世纪70年代临朐县政府在整理发掘这一濒临失传的剧种时重新命名为“临朐周姑戏”。2009年临朐周姑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临朐周姑戏的艺术特点

临朐历史久远,文化兴盛,文人辈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繁衍了众多的民间艺术,临朐周姑戏就是在这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产生发展而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临朐周姑戏距今已有200 余年历史,主要特征是原始古朴、节奏跳跃、唱腔跌宕,本土口语化浓郁,山歌风味显著,叙事与抒情兼重,唱腔卓尔不群,独树一帜。

周姑正调是临朐周姑戏的主要唱腔,取材流行于临朐一带的“盼情郎”和“梁祝”两首山野民歌。唱腔音阶多为六声构成,兼用五声音阶,骨干音为“5、1、3、6”,“4”音很少用,唱腔以“5”为主音,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唱腔旋律之中。以“”和它的五度移位“”为主题核心素材,可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变化、重复、移位、扩展等处理,行腔的落音一般在“1、3、5”上。在周姑戏唱腔中,落音规律的巧妙运用使周姑正调的旋律平添了许多美感韵致,也是该剧种的一个突出特征。

周姑正调的基本曲式结构为四句民歌体,由四个完整的乐句组成,每个乐段通常用开板、承板、续板、锁板组成,用起、承、转、合定位唱腔的结构关系。

正调类、二板类和曲牌类是临朐周姑戏的三种基本板式。长板唱腔为周姑正调的基础,其他不同的板式结构多根据剧情变化、人物塑造需要,调节唱词、节奏衍生变化形成的。临朐周姑戏的优秀曲牌有20多种,如“五尺耙”“过仙桥”“南腔”“醉仙翁”等,近年来,临朐周姑戏还创作了“农家乐”“杨柳风”“迎春调”等多种现代曲牌。

二、临朐周姑戏的发展现状

(一)保护传承取得的成绩

2009年,临朐县政府以列入非遗为动力,下大力气整理传统剧目、创编现代剧目,2016年2月随着现代戏《淌水崖》的成功编演,临朐周姑戏的传承保护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相继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支撑性文件,提出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在内的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也明确了地方小剧种的传承保护地位。山东省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了各项政策和具体措施。临朐县政府持续加大对周姑戏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有效激活了临朐周姑戏创排演出的内生动力,现代周姑戏《担当》《报喜鸟》等新编剧目斩获系列大奖。

目前,临朐县已与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签定周姑戏“三位一体”保护传承模式的相关合作协议,以理论、实践、传播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朐周姑戏进行发掘与保护。建成了“临朐周姑戏传习所”,定期开展失传剧目挖掘、示范展示及教学活动,拟每年定期培养周姑戏骨干200人次以上。

(二)临朐周姑戏传承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临朐周姑戏生存发展现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回到现实,当前地方戏曲的发展无疑都处在一种尴尬境地,面临着诸多无奈。与其他地方小剧种一样,临朐周姑戏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1.没有建制院团

临朐周姑戏自形成到现在,一直由民间艺人自发演出,没有专业剧团,多在村头巷陌演出,很少登上舞台。近年来,县文化馆陆续组织业余演员排练演出,但骨干演员临时拼凑,形式松散,演出质量难以保证。

2.缺少资金、政策的扶持

仅凭有限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只能满足临时性的排练和应景演出,剧本打造、演员排练、舞台美化、宣传推介等工作因缺少资金保障无法有序组织。另外,对传承人没有明确的保护政策,演员权益和剧团的发展也缺少相应保障。

3.艺术传承堪忧

当前无论城乡,真正懂戏、爱戏、愿从艺的年轻人群体几乎不存在,即使戏校培养的专业学员由于回报达不到预期也都相继转行,青黄不接境况尤为突出。创作人才匮乏,新戏好戏出不来。

4.观众群体的缺失

周姑戏的主要观众是老年人,忠实拥趸群体的萎缩难以阻挡。代际断档,一般年轻人很难接受戏曲的节奏。在校学生课业繁重,除非酷爱很难接受戏曲。当前人们对娱乐的参与意识日趋强烈,已从单一欣赏向展现自我转换,戏曲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参与愿望。

5.唱腔、剧目缺乏时代感

周姑戏的唱腔虽然古朴动听,但大多数观众都在期待现代视听娱乐,临朐周姑戏在现代化呈现方面显然不足。另外,传统剧目大多表现老题材,与当今的价值追求相去甚远。一些新编现代戏为应景宣传需要,不接地气,很难贴近观众。

三、新时代临朐周姑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在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标志性成就就是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从微观角度审视,以临朐周姑戏为代表的地方小戏的再繁荣,可以更直观地体现农村文化振兴的葱茏翠色。一出大型新编剧目《淌水崖》的成功,让人们眼前一亮,也逐渐廓清了创新方向,坚定了逆势前行的信心。

(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是临朐周姑戏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地方小剧种的再繁荣必须融入国家、省、市乡村振兴策略实施规划之中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非遗”保护中,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和保障是力量之源和最终保证。

1.畅通渠道,建立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上级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政府可以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剧种的理论研究、文献整理、剧目创新、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工作。同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在非遗专项资金额度中明确周姑戏专项经费,并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社团和个人通过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支持临朐周姑戏的发展。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以实现“双赢”为导向,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有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公益活动。与此同时,县政府可以在预算区间内加大扶持力度,把演出活动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深入推行“政府买单”举措,开展“走偏远山区,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以及民间戏曲文化公益讲座等活动。

2.明确责任,健全体制,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推行和完善制度体系,是非遗小剧种传承发展的保障。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强、具体管用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第一,实施传承人“活态”保护,明确传承人权利与义务。建立健全传承人保护机制,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增强获得感,鼓励他们积极挖掘传统经典剧目,创编新戏,广收门徒,在扩大宣传临朐周姑戏的同时解决传承断档问题。第二,政府还应注重落实民营剧团、社团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减免民营剧团的税费,定期组织相关展评活动,对民营剧团的编创成果进行奖励,支持剧团的改革和发展。第三,根据《非遗法》及文化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尽快建立专业院团,使其成为具有非遗传承主体功能的公益性保护传承机构。参照其他地区建团经验,健全架构,明确待遇,落实制度,稳定队伍,明确主体责任,健全运作机制,推动尽快生成文化生产力。

3.汇聚资源,提升宣传推介效果

首先要凝练文化精神,陶铸思想魂魄。县政府可以从打造临朐核心文化符号的高度,把临朐周姑戏作为核心品牌,进行地方文化核心元素浓缩提炼,形成如“沂山、龙湾、周姑调”等经典语汇,对临朐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解读和重塑。以此为基础,开展深入研讨,适时组织举办“临朐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集众智慧,制定系统的宣传方案,先易后难,精准实施。

其次坚持科技领军,强化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数字影像、网络传媒及融媒体等一切科技手段和载体,拓展空间,提升效果。创办网站,通过普及剧种知识、宣传知名演员、教唱经典选段、剖析文化内涵等形式增加临朐周姑戏的社会影响力。以手机为载体,通过微信、微博、直播、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直播,扩大覆盖面,让更多民众真切感受临朐周姑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4.聚焦亮点,打造品牌,加强产业化研发力度

可以抓住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作为特色小镇旅游经典予以推出,探索文旅结合的新尝试。打造周姑戏展览馆,将周姑戏的艺术特点、发展轨迹、历史演变用动态与静态相组合的方法集中展示,让人们了解这一活态艺术,拓展旅游的社会价值。政府可以创建非遗聚集区,组织开展“非遗流韵”走进景区的演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共赢。

(二)学校教育是临朐周姑戏保护与传播的重要力量

学校教育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最好的载体,传统文化教育面向广大学生是根本之需,非遗项目进校园也是必要之举。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将非遗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们了解、喜欢临朐周姑戏,感知本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1.义务教育阶段的传承

中小学校应从学生自身条件和戏曲基础出发,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周姑戏剧中人物、剧情以图片、音乐和动画变成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以历史典故导入、音乐欣赏感知、学唱旋律深入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掌握周姑戏的相关知识和经典唱段,让培训兴趣为主的教学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心编排学习方案,让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另外,中小学可以成立戏曲社团,定期组织戏曲展演、比赛及戏曲文化节等,给学生们提供有效的艺术实践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风采,鼓励学校之间进行周姑戏社团交流,在互相学习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临朐周姑戏在地方高校的传承

加强大学的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也是今天高校的首要任务,临朐周姑戏进地方高校,是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彰显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因素的大胆探索。

首先,构建以临朐周姑戏传承为特色的本土化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可以将临朐周姑戏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将“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作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立公共艺术课、选修课、实践课与专题讲座等一体化的本土化课程体系。认真制订教学实施方案,通过对临朐周姑戏的系统学习,拉近大学生与地方戏曲的距离,让青年一代感知戏曲中的民族文化之美,培养大学生关注、研究、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意识,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另外,开设专家讲堂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定期邀请知名的戏曲专家、学者讲学授课,或邀请周姑戏名角现场表演,与大学生互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和不断实践,实施临朐周姑戏“活态传承”。

其次,深化理论研究,以科研促进临朐周姑戏的传承。

地方高校可以组建地方戏曲科研团队,围绕剧种的历史沿革、音乐特色、文化内涵、生态建设、评价界定、非遗传承等方面进行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并形成系列学术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相关成果,为临朐周姑戏剧种建设和剧目的创新奠定理论基础,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做到实处。

(三)自身建设与科学创新是临朐周姑戏传承发展的源泉

一个剧种能否长久发展,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保护之外,也离不开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只有自身努力才能真正“活下来”。临朐周姑戏要让更多的现代观众接受,必须从激发自身“活力”的角度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

1.全方位提升临朐周姑戏的艺术水平

首先要加强剧本建设,涵养源头活水。这几年临朐周姑戏已经创作了很多现代作品,例如《淌水崖》《神秘的笑声》《担当》等,这些剧情真实反映现代农民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因此,培养组建一支专、兼职编创队伍,挖掘经典,融入新风,创作出贴近时代和人民大众的艺术作品,努力打造与民生相关、具有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精品剧目,能够为临朐周姑戏的再繁荣奠定根基。

其次,多措并举,提升演员专业化水平。要切实加强传承培养,提升演员技能水平。可以学习借鉴天津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等有效形式,挑选一批有培养空间的年轻演员,组织老演员定向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和经典剧目传授,手把手言传身教,让年轻一代学到真本事。在打牢传统戏基础的同时,强化演员编、创、演综合能力的塑造,积极创造新戏剧程式及表现手法,实现“出人”的同时“出戏”。

2.尊重艺术规律,推进科学创新

在实施相关振兴策略的进程中,必须要遵循艺术规律,避免急功近利而陷入误区。

首先,要避免踏入同质化的泥淖。同质化的泛化加重了文化生态的恶化,消解了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这种趋势让临朐周姑戏等地方小剧种本已艰难的境地雪上加霜。小剧种如果把身上本有的地域烙印和核心元素洗磨掉,存在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去同质化是痛苦的选择,它堵死了“捷径”,但敞开了“新生之门”。

其次,强调地方语言特性。语言话白是小剧种、地方小戏的灵魂所在,比唱腔系统更能展现本土特色和剧种风韵。临朐周姑戏语言平实朴素,本色自然,民间俚语贯穿其中,生动俏皮,活泼多姿,以俗见胜,少书卷气,也是更能抓住观众心的妙处所在,不能轻易舍弃。

再次,要进行合理包装与宣传。地方小剧种盲目贪大求洋搞“大合作”“大制作”是最要不得的,专为列名单、获奖项、争资金、创品牌,赠票演出,蚀本耗财,之后束之高阁再无声息的行为是最大的忌讳,这也是基层戏曲工作者和观众最反感的。

最后,要适度把握政治教化。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新风荡涤着每个角落,人们很少再从戏曲呈现中获取感悟和启迪。能安然坐在剧场中看戏的人,所求的是一种高品质的艺术体验和精神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徐徐浸润,入眼入耳入心,凝聚成共同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认同。

结语

临朐周姑戏来源于民间,植根于百姓,是群众苦与乐、欢与喜的呈现,有生活源泉就能传承不息,发扬光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小剧种如果不能适应时代潮流,不改革、不创新,那么走向衰落甚至走向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能否蓬勃发展,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当地政府、文化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联合全省、全国各地其它剧种的专家以及文化学者,为保护乡土特色浓厚的地方戏献计献策,并能跳出剧种本身把眼光投向大文化生态,吸收借鉴一切有益因素,共享成果,共同提高,推动临朐周姑戏的健康发展,让老树繁花似锦,让雏凤鸣响新声。

猜你喜欢
临朐剧种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花鸟剪纸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临朐金秋笔会
临朐金秋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