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粮改饲工作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3-01-06 03:43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宁县草畜饲草

牛 敏

(甘肃省会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会宁 730700)

会宁县地域广阔、耕地面积多、饲草资源丰富,牛羊养殖历史悠久。自2010年开始,会宁县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草畜是第一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发展饲草基地化、养殖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推进草畜产业发展。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千家万户繁育、大场大户育肥”的肉牛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以东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肉牛养殖集中区,以中北部山区为主的肉羊养殖集中区。特别是2015年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016年引洮一期及人畜饮水工程和2017年产业达标奖补政策的相继落实,进一步加快了西门塔尔牛、安格斯肉牛、湖羊等良种的引进,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会宁县牛饲养量达到16.9万头,其中存栏13.2万头(基础母牛存栏11.75万头)、出栏3.7万头;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332万只,其中存栏129万只(基础母羊存栏98万只)、出栏203万只。

2016年以来,会宁县被甘肃省列为“粮改饲”项目实施试点县,共安排“粮改饲”试点专项资金3 694.2万元(2016—2021年)。通过扶持大型牛羊规模养殖场、草产品加工企业,购置饲草收贮加工机械等,加快构建了“粮改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循环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体系。通过连续6年“粮改饲”项目的实施,会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本着发展壮大会宁县草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养殖场(户)进行玉米青贮技术指导,玉米青贮技术得到了逐步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1 会宁县粮改饲工作实施背景

2015年5月,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草食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然而饲草料供需缺口巨大的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草食畜牧业乃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自2016年开始,甘肃省粮改饲项目由省畜牧兽医局下达并在会宁县开始实施,总体目标是以发展饲草业和草食畜牧业为抓手,探索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和种养结合农牧业发展新途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土地增效、循环利用、永续发展的目标,增强饲草生产能力,特别是青贮饲料的收贮、加工、利用能力。

2 粮改饲工作实施措施

2.1 组织领导是保障

会宁县粮改饲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与一开始就建立的组织领导体系密不可分。项目起步时,就成立了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并制订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各级行政汇报会、技术研讨会、培训会、项目促进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解决了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2.2 宣传培训是关键

会宁县坚持“宣传不漏村,培训不漏人”的原则,全面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确保了技术到位率和培训效果。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乡镇畜牧干部、科技示范户、项目区群众进行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每户发放一张“明白纸”,培养一名“明白人”,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确保了技术资料入户,成果落地见效。

2.3 抓点示范是核心

会宁县充分利用示范区的核心辐射和带动作用,始终将抓点示范作为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将建好中心示范区作为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常抓不懈。依靠示范区典型样板的带动作用,扩大了技术的辐射面和应用率。

2.4 科技创新是动力

项目实施中,会宁县把科研与生产对接起来,把成果与效益结合起来,通过品种提纯改良、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切实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增强了项目的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和效益型。

2.5 狠抓关键措施落实

项目实施期间,会宁县在大面积示范推广中狠抓各项关键青贮技术措施的落实,把好青贮池的建设、青贮草的湿度、蛋白质含量、压实程度等主要关口,切实加强青贮管理。

3 粮改饲工作推广成效

3.1 总结出四种工作思路,推广了三种玉米青贮收储模式

困扰会宁县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种植和养殖相脱节,一方面造成养殖企业缺少资金及专门的饲草种植、收购基地,收储饲草困难;另一方面全县生产的秸秆等饲草多为玉米收获后的“余料”,品质不过关或被闲置浪费。在粮改饲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四种工作思路,同时制定出适应会宁县具体情况的三种玉米青贮收储模式。

3.1.1 四种思路 一是在建设商品草基地上下功夫。鼓励扶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人工草地更新改良力度,着力培育整流域紫花苜蓿商品草生产基地。以规模养殖示范区及肉羊、肉牛规模养殖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秸秆加工利用技术,以养殖企业为依托,探索发展“青贮银行”等秸秆青贮新机制,实现秸秆过腹还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出实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基地为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借鉴其他县(区)草畜产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围绕肉羊、肉牛等不同产业,规划建设规模大、功能全、特色明显、带动较强的草畜产业科技园区,实现养殖、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紧密结合,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按照规模养殖场“五化”要求,引导建成市级以上养殖业龙头企业35家,规模养殖场(小区)500个。三是在培育产销体系上促发展。按照“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强市场、提高产值、互惠双赢”的原则,围绕饲草料、肉制品、乳制品等精深加工,组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加工龙头企业和经营实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养殖,延长产业链条。鼓励各类畜产品购销组织及养殖专业户积极参与流通,积极鼓动电商、微商参与产品营销,建立健全市场销售网络。四是在完善产业支撑上见成效。强化动物疫病防控,认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

养殖大户科学合理实施日常免疫消毒工作。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明确养殖污染防治的目标和措施,实现规模养殖绿色化、生态化。

3.1.2 三种收储模式

3.1.2.1 “青贮银行”模式。一是原料互换型。部分养殖场(户)饲草加工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在收储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提升收储成本,所以将种植的饲草交到附近的加工企业,通过折合加工成本来换取加工企业的青贮饲草或裹包青贮饲草。二是来料加工型。大型草企业对没有青贮能力养殖场(户)种植的全株玉米进行加工,养殖场向草企业支付加工费。三是加工贮存型。部分小型场(户)缺乏专门的青贮草存储场所,将自己的青贮草存放在大型草企业,让其代为保管、随用随取,草企业收取管理费。四是订单种植型。如会宁康塬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甘肃省万紫千红牧草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主要是通过与省内外奶牛场、肉牛场签定订单,将优质青贮草销往省内外的模式收贮饲草。

3.1.2.2 种养一体化模式。部分规模养殖企业(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采用机械化设施设备收割,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收储成本。在保证全贮饲草品质的同时,促进了草畜有机结合,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障了优质饲草料常年均衡供应。

3.1.2.3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按照“政府主导、项目支撑、企业推动、农户参与、订单种植”的思路,以“整村推进”为突破口,瞄准贫困村建档立卡户,依托大型牛羊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重点辐射周边30 km范围内的贫困村推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饲用玉米种植增加,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推动了产业扶贫进程。

3.2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3.2.1 经济效益 2016—2021年,会宁县连续6年开展粮改饲工作。以2家规模化奶牛场为例,全部使用青贮玉米代替传统的玉米秸秆饲喂奶牛后,每头奶牛日增产鲜奶3 kg,且奶质明显提高,平均乳蛋白3.2以上、乳脂率4.0左右,仅此一项为全县奶业日增收入4万元;肉牛规模养殖场及种羊场使用全株玉米青贮等优质牧草后,18月龄育肥牛出栏体重增加25 kg,6月龄羔羊出栏体重增加2.5 kg,脂肪含量减少,胴体质量提高。每头牛平均增收450元,每只羊平均增收30元。会宁县现有牛羊养殖龙头企业60家,养殖场小区(场)425家,在保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发展草牧业,牛奶产量可增加0.5万t、牛羊肉产量可增加1万t,均相当于现在产量的1/5,增加产值4.8亿元,增加纯收入1.12亿元。

3.2.2 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会宁县丰富了畜牧业饲草资源,全面推动并实现了粮和饲草的互相转变。综合技术措施的增产能力得到了全面体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饲养水平,激发了广大农民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热情和兴趣,培植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为今后推广粮改饲技术和应用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3.2.3 生态效益 粮改饲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了高产高效,适宜种植饲草玉米的大量闲置土地得到了高效利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充分利用了闲置土地。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户的科技意识不强,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低,从而对项目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速度和广度有一定限制[2]。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殖方式、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对推广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拉动及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弱。三是养殖企业、小区(场)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高,担保程序复杂,养殖场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了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缺少,多元化开发投入机制不畅。

4.2 发展建议

一是围绕适宜粮改饲技术地域,进行多层次、多渠道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大宣传培训和科技入户力度,使养殖户和农民的思想得到转变。二是培养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草畜产业发展[3]。三是加大财政资金补贴,在中央政府补贴的基础上,地方政府配套相应的资金,提高财政对“粮改饲”项目推广工作的补贴标准。四是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牧草服务公司,为粮改饲种植的农户和养殖户提供收割、打捆机械租赁、仓储和销售等服务,保障优质饲草料的收获、储存和流通,持续推进粮改饲工作。

5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而迅速地调整畜产品结构十分必要。粮改饲技术的推广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畜产品保驾护航。会宁县耕地多,农民因外出务工导致土地闲置,青贮玉米的推广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会宁县草畜饲草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推动草畜产业化发展
优质草畜品种选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草畜平衡管理模式的思考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甘肃会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宁县亚麻籽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