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策略分析

2023-01-06 04:51杨磊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工作

杨磊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工商管理是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各项计划、人员安排等进行协调统一的控制。新形势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滞后性、不适用性等特点越发突出,俨然不能满足企业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还需想方设法地拓展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路径,促使企业能够紧跟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步伐,实现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落地,确保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有效控制营运管理成本

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不能忽视降本增效方面的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商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分支,合理制定企业的营运管理制度及计划,促使员工的思想行为更加规范,实现经营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规范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各会计期间的企业成本耗费情况,动态性的调整费用使用情况,逐步降低资金成本、销售成本等,有效控制税款缴纳金额等费用,为企业成本的持续下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1]。

(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核心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与企业稳健发展的影响较大。人力资源管理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薪资的调控、绩效考核、人才引进与培训等工作,都离不开工商管理在人力资源领域的有效组织调控。企业从前瞻性的意识入手,合理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强化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发挥员工的自身价值、专业优势,能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三)促使发展战略落地

企业经营的目标与方向不明确,直接影响企业的正规化发展,与市场发展规律错位,投入再多的资源要素都是无效的。工商管理有研判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职能,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问题,帮助企业动态性的调整发展战略目标,提早谋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不断革新企业的业务与经营发展模式,提高企业与市场发展规律的契合度,以夯实企业稳定运行的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商管理现状

(一)管理理念滞后

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发展,缺少创新思维理念的支撑与引导,领导层与管理层的思想观念滞后,在工商管理创新发展投入的资源少,促使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全员支持与配合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基础部门的管理未实现精细化,无法发现管理机制与市场变革间的差距,难以达到理想的工商管理效果。

(二)缺乏专业人才

企业尚未建立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工商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专业背景、管理经验、信息素养等方面尚未兼顾,无法确保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企业人才的引进、培训、考核等机制不完善,员工的创新意识不足,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沿用传统的思维与工作模式,管理模式与架构相对落后,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三)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制度不完善,无法确保监管等工作得以有章可循的展开。企业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岗位分工不明确,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内控制度不完善,促使内部管理混乱,责任推卸等问题普遍存在。长效奖惩制度处于缺位的状态,无法实现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四)与先进技术的融合不到位

首先,企业工商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建设规划相对滞后,短期目标高于长远性目标规划,缺乏实现路径,促使长期性目标难以实现。其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不统一,系统开发的深度、精细度不足,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不利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后续展开。最后,网络安全水平较低,病毒防护的功能缺位,人为操作引起的不安全因素不能忽视。

三、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提供思想保障

首先,强化管理意识。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需规范落实工商管理工作,及时识别与规避财务风险因素。因此,企业在经营中需加强重视工商管理的建设及创新发展,夯实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领导层与管理层需加强对工商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借鉴优秀的经验,促使企业的工商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在企业的内部做好工商管理方面的宣传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思想意识,解决各级员工对工商管理建设及创新发展方面的疑惑,使其意识到工商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促使全员认可与配合工商管理创新工作的良好氛围得以尽快成型。企业要想适应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依托工商管理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预测企业经营与生产中的潜在问题,做好各种经济挑战的预判及风险抵御工作,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协调性。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需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导向下,突出工商管理在内部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其职能,规范调整优质与劣势资源,重整企业风纪,积极推进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2]。

其次,明确工商管理创新发展的原则。一是突出规范化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工商管理体系与标准,建立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与工作程序,促使员工形成规范化的思维,按照既定的标准去衡量工作的成果及过程,促使企业的绩效考评工作得以公平化的展开。二是突出精细化的原则:在规则细化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粗放型的企业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过渡,为员工量身定制岗位职责任务,建立配套的绩效管理机制,保持岗位间的独立性、关联性,促使费用支出、效能产出等工作得以落到实处,更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创新性原则:创新也需做到适度有序,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会加剧企业内耗,需根据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变化进行合理创新。四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考虑客户、股东、员工,为其创造应有的价值,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服务职能。为客户打造一流的服务及产品,确保其获得满意的投入收益;与投资者建立利益联结体,实现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真正为企业发展出力;强化员工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工作成长环境,激发其工作潜力,实现其与企业的共同进步。

最后,渗透科学管理理念。一是规范落实目标管理工作:将目标设计和管理当作经营活动展开的出发点,围绕目标体系展开各项工作。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制定目标,对于战略目标规划的制定,需重点围绕企业的核心资源进行,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品牌、客户等企业的核心资源,并将资源的投入与效益产出关系的统揽工作,合理归置于工商管理的全局性工作内。逐步细化实现目标管理的推进措施,通过任务目标分解,促使创新发展工作得以稳定推进。二是规范落实战略管理工作: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战略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处于知识经济外部环境,企业更需加强对战略性管理的重视,逐步推动企业在市场中经济站位的提升,避免被市场发展所淘汰。企业从全球经济、长远发展视角入手去规划战略性部署,重新整合企业的发展优势,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主动适应社会,拓展业务的路径,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提供人才保障

首先,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职责固定、集权化决策、管理阶层繁杂等问题,需在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一是减少管理阶层,构建横向组织结构,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递与反馈。二是立足于组织结构形式建设临时性组织,突出内部组织结构的弹性、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工商管理的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需加强对人才储备的重视,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重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对于人才流动性较大的问题,建议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效降低人才的流动量。建立完善的薪资待遇体系,吸引和留住人才。转变以往的培训模式,更新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能够得心应手的展开岗位工作。建议实施股份制,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管理人才挂钩,加强绩效考核结果与岗位晋升等方面的关联度,以此形成命运的共同体。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等措施,使其能够主动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等推进工作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工商管理工作人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岗位工作中来。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丰富的工商管理经验、较强的职业素养等,优化现有的工商管理队伍结构,使人才工作技能能够在工商管理中得以充分展现。

(三)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合理制定工商管理的制度,促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尽快达到工商管理的目的。积累经验并吸取教训,借鉴优秀的经验,详细了解原有工商管理机制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工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了解工商管理制度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管理工作的创新,从而拓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研究与总结机制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摸索性的完善工商管理机制[3]。

其次,完善工商管理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管职能,全程监管工商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工商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更加规范,不断提升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再次,完善责任机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管理制度,激发企业的管理潜能。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明确划分岗位职责,逐步完善辅助制度,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地。在运用工商管理模式时,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维护员工与企业的利益。

最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需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规范落实分类推行、指导、规划等工作,围绕育、引、转、退合理展开内控工作,以夯实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基础。“育”是指对企业创新能力、意识、新兴产业的培育,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引”是指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推进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转”是指通过技术改造,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节能降耗等趋势转移。“退”是指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传统产业实施引退。

(四)提供技术保障

首先,立足规划统筹的源头,从高起点介入。加强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统筹,在规划、系统化设计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软硬件条件以及资源要素的投入等情况。在设计前做好调研工作,立足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的放矢地展开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各管理系统实现联网,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加强管理系统的顶层设计,合理进行统筹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实现协调发展。合理处理整体与局部之间、整体管理与单方面业务职能之间的关系,促使信息化技术在工商管理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突出配套性、综合性、系统性,避免出现信息化建设中资源浪费的问题。合理把控国家现行的政策方针,把握宏观设计的进程,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稳定展开。

其次,完善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配套基础设施,取得各部门的配合,打破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增加计算机设备的配置,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功能,拓展相关的传输手段,加速信息传输。加强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完善信息化体制,促使标准化得以尽快实现。合理筛选相关传输的数据,确保数据传输的标准化,尽快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管理设备与软件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彼此间的无障碍连接,简化管理工作中的烦琐程序,提高工商管理的效率。建立统一的工商管理规范,确保管理数据的精准度与管理内容的合理性,减少管理环节的疏忽,避免出现工商管理中的不合理现象。

再次,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安装功能强的防护系统,及时清理网络垃圾,通过数据加密和登录权限、防火墙等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完整。加强落实安全监管工作,升级安全防护与隔离设备,利用安全性较高的防御产品,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强化网络节点的管理环节,提升其接收信号的强度,以便完善网络的安全性。对操作系统实施防御保护,定期检查与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抗风险性能。机密文件实施加密存储,达到多重保障的目的。

最后,减少在系统开发方面对软件公司的依赖,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积极培育技术队伍,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创新的需求合理开发软件,推进企业的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复杂烦琐,对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离不开专门领导小组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明确自身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促使工商管理创新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四、总结

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严格控制成本,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持续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契合市场与时代的发展规律。本着创新性、精细化等管理原则,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与处理,立足企业发展现状,在人才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思想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整体性的推动企业的工商管理实现多元化的路径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不工作,爽飞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