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六君子”陈师道故里、寓居处和家族墓园考

2023-01-06 07:22周奎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彭城白云山龙山

周奎生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徐州彭城县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八月,卒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二月,享年50岁。他曾任徐州、颍州州学教授和秘书省正字等职,死后安葬地也在徐州。

他是独具风格的诗体“后山体”的创立者,是江西诗派三位诗宗之一。不但诗文成就卓著,而且人品道德堪为世代表率。《宋史·文苑传》评价:“师道高介有节,安贫乐道。”[1]他在南宋时期被列为“苏门六君子”之一,自明代以来又与韩愈、苏轼、杨时一起被供奉于徐州四贤祠(现云龙书院内)中,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重。

一、陈师道故里在今徐州市鼓楼区

陈师道曾在文章落款中写下了故里名称。《御书记》落款:“元祐元年闰月乙丑,徐州彭城县王乡任化里臣陈师道昧死记。”[2]711这是他最完整的一次落款,但这里的“王乡”不是具体的乡名,而是泛称:“王治之乡”的意思,用以显示对朝廷的恭敬态度,只能由此知道他家住任化里。《白鹤观记》落款:“元符元年九月甲寅,东里陈师道撰。”[2]701在此,任化里又被陈师道称为东里,由此可知应在城东方向。

陈师道诗中多次描写了赋闲在徐时住宅周边的环境。“漏屋檐生菌,临江树作门。卷簾通燕子,织竹护鸡孙。”(《次韵夏日江村》)[2]244“江上双峰一草堂,门闲心静自清凉。”(《次韵夏日》)[2]271“有家汴泗间,岁久榛棘荒。稍知田家乐,感此归意忙。”(《秋怀十首其二》)[6]

诗中的江是指泗水,根据以上描写可以判断,他家住在泗水岸边,就着两棵大树作门,门对泗水。屋后有两座山峰,而且离汴泗交汇处不远。再结合他自称住在东里,基本可以推断位置就在今天的白云山西麓。白云山位置在徐州城东,北宋时也称东山。白云山有两座山峰,连在一起,呈西北—东南走向。据明嘉靖《徐州志》记载,西北侧的古称彭城山,东南侧的古称定国山,当年都在泗水东岸。泗水从北而来,遇到白云山和响山的阻挡,折而向西,在徐州城东北角与从西而来的汴水汇合,形成“汴泗交流”的景象。白云山西麓距汴泗交汇处仅有数里,与诗中描写的地理形势十分相符。

白云山得名与白云庄有关。北宋徐州隐士张谋父(字仲连)在此处建有白云庄,号称“张白云”。词人贺铸时任徐州宝丰监钱官,与寇元弼、陈师仲(陈师道次兄)等人成立了彭城诗社,他们活动的主要地点就在白云庄。贺铸《题张氏白云庄》诗前小序云:“彭城张谋父居泗洲之东山,耕田数百亩,中择爽垲,列树松竹,结茅其间,榜曰:‘白云庄’。”[3]229在泗水折西处,由于水速减慢,在白云山西侧形成了一个沙洲,称泗洲。贺铸《和人游白云庄二首》诗前小序又云:“乙丑正月晦日,与余乡段询慎从、李成父、寇元弼步出彭城之上洪门,泛舟访张谋父于白云庄。”[3]231这里的“上洪门”即是徐州城东门,因其在百步洪上游而得名。由此可知,张谋父当时就住在泗洲之东山,因建有白云庄,东山后来也称白云山。

陈师道诗中有在白云山与邻里交往的记载。陈师道曾向张谋父要过花,他的《张谋父乞花》诗云:“二顷田园汴泗东,春来心事几人同。”[4]558这说明他与张谋父的住处临近。陈师道还有一位好友张仲达,号负山居士,是一位隐士,也住在白云山。他的《别负山居士张仲达》诗云:“田园相与老,此别意如何。更病可无酒,犹寒已自和。高名胡未广,诗兴尚能多。沙草东山路,犹须一再过。”[2]110诗中提到的“东山”就是白云山,他们相约一起过隐居生活,终老田园。

白云山一带属于二乡,古称昌化乡。明正统本《彭城志》载:“二乡古名昌化,去城之东,凡六村,今为九里。”[5]因此,陈师道所说的“王乡”是指昌化乡,他的故里应在:徐州彭城县昌化乡任化里,即今徐州市鼓楼区丰财街道下淀社区白云山西麓。

二、寓居处主要有三地

陈师道先后任徐州、颍州州学教授和秘书省正字等职,在任职地均有寓居处。

(一)在徐州的寓居处为太平兴国寺胜果禅院

陈师道《持善序》说:“元祐二年春,徐之东禅,主者怀超梦出庭中,见二大师象系于木下,怪而问之。对曰:‘此陈教授氏之物也。’是夏,师道始承命至,则馆于东禅,岂于二大士缘有素乎?”[2]738元祐二年(1087年)夏,陈师道在苏轼等人的推荐下,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州学教授,寓居在徐州东禅。徐州东禅又是什么地方呢?陈师道《老柏三首》诗序云:“胜果院后庭有柏,见之二十年矣。疏瘦如故。余寓其舍,数以水溉之,遂有生意。”[2]242由此可知,他寓居的地方又叫胜果院。具体在什么位置呢?陈师道在《观音院修满净佛殿记》里说:“吾州之南山太平兴国寺,山之南北凡十有七院,其东南隅别为胜果禅院。”[2]701徐州戏马台亦称南山,由此可知胜果院就在今天戏马台东南角,当年属于太平兴国寺下设的一座禅院,之所以称东禅是就其位置而言,此地是陈师道在徐的寓居之所。

南宋学者徐度的父亲徐处仁曾任徐州知州,徐度跟随父亲在徐期间,曾受教于陈师道的大弟子魏衍。徐度《却扫编》记载:“陈师道字无己,世家彭城。后生从其游者,常十数人。所居近城,有隙地林木间,则与诸生徜徉林下,或愀然而归,径登榻,引被自覆。呻吟久之,矍然而兴,取笔疾书,则一诗成矣。因揭之壁间,坐卧哦咏。有窜易至数十日乃定,有终不如意者则弃去之。”[6]这里说陈师道“所居近城”,且“有隙地林木间”,与戏马台东南隅地理状况相符。

(二)在颍州的寓居处为城东观音院西侧

陈师道在颍州所写《中秋夜东刹赠仁公》诗云:“盈盈秋月不馀分,叶露悬光可数尘。此地正须烦一笑,要令排户问东邻。”[2]164东刹即是观音院,陈师道《请观音院禅师疏三首》云:“进兹东刹,今号左禅。”[2]767陈师道称东刹为东邻,说明他寓居在观音院西边。仁公即是寺僧普仁,与陈师道多有交往。《后山谈丛》卷四“王安石请道”条云:“余语禅者普仁,仁曰:‘障必自去,非人能去也。渠如此道而不解乎!’”[7]东刹位置在颍州城东,也称东禅,是陈师道常去之处。他有《东禅》诗云:“东阡急雨未成泥,度密穿青取径微。邂逅无人成独往,殷勤有月与同归。”[2]162

(三)在汴京的寓居处为城南陈州门一带

陈师道在为官之前曾长期寓居在汴京城南,以授徒自给。他《城南寓居二首》云:“游子莫何归,韦杜城南村。”[2]90进京注官时曾住在名为翠微院的禅院,此院位置在陈州门附近,他《秋怀十首》其四云:“翩翩王公孙,馆我翠微院”[2]272,其九云:“北阙书不上,南山田不归。朝莫陈州门,悠悠此何为。”[2]274陈州门官称宣化门,为汴京南三门中的东门,因直通陈州而得名,是京城与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陈师道在京担任秘书省正字,因经济拮据,无钱赁屋,只能临时住在城南的官船上。黄庭坚《和王观复洪驹父谒陈无己长句》诗中云:“王侯文采似於菟,洪甥人间汗血驹。相将问道城南隅,无屋正借官舡居。有书万卷绕四壁,樵苏不爨谈至夕。主人自是文章伯,邻里颇怪有此客。”[8]陈师道自东南由汴河入京,“城南隅”且能停泊官船的地方,当是陈州门一带。

三、家族墓园在祖籍地徐州

陈师道《先君行状》说:“以元祐七年五月某日,葬于彭城县白鹤乡吕栅村。”[2]840《先夫人行状》说:“先君之丧,高邮秦观为铭焉。及夫人卒,以其年七月甲子奉两亲之柩,葬于彭城白鹤乡龙山之阴先大父之兆次。”[2]845《仲父荣州资官尉陈君墓铭》说:“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某日,叔父前昆山丞珣葬于彭城吕栅之大茔。”[2]806《季父上骑都尉陈通直墓铭》说:“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几日,葬于彭城吕栅祔先兆之丙。”[2]808从以上记载可以得知,陈师道家族墓葬位置在彭城白鹤乡吕栅村,龙山之阴。那么白鹤乡在何处呢?陈师道《白鹤观记》云:“徐山下泉,州治之南,有平泉焉,深明洁甘,旱潦自如。泉之上有老氏之宫,其地为彭城之西乡,皆曰:‘白鹤’。……其泉与乡盖因观而名也。”[2]697可以明确,白鹤乡在徐州西南。那么,这里有没有龙山呢?民国《铜山县志》载:“龙山在二十五里桥庄东南,与正北里许徐家林北之龙山对峙。”[9]看来这一带有两座龙山,二山相距不远,一在二十五里桥庄东南,一在徐家林村北。到底是哪一座龙山呢?依照县志记载,笔者进行了实地考察。二十五里桥庄今称桥上村,也已拆迁安置。桥上村东南的龙山今称独龙山,有三个山头,呈东西走向,山阴方位端正,地形平坦开阔,现有龙山福地公墓。古代,这里有一条徐州向南的官道(今称大学路)通过,桥上村是商旅的必经之地,十分热闹和繁华。徐家林今称徐林,已拆迁安置。徐林北的龙山今称龙腰山,有两个山头,呈西北东南走向,山阴方位不够端正,原是一片村庄,叫樵村,现在已开发为汉泉山庄(南区)住宅小区。两座龙山南北对峙,相距约三里。对比两山的地形、走向、交通、风水等诸多因素,二十五里桥庄东南的这座龙山更符合士大夫家族墓园的选址条件,因此,可以推断陈师道家族墓园应在《铜山县志》所载二十五里桥庄东南龙山即今独龙山北麓。

陈师道在《先君行状》里说:“葬其三世二十余葬,举必亲焉。”[2]834皇祐元年(1049年),他的祖父陈洎去世,他的父亲陈琪作为长子主持家政,集中料理了三世20余人的丧葬。如果加上他自己的父母、叔辈、兄弟辈,可以推断陈家至少有30余人葬在这个墓园里。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说:“将用矣,殁于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之二十九日,年四十九。友人邹公浩,买棺以殓。朝廷特赐绢二百疋,尝与往来者共赙之,然后得归。”[4]14-16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陈师道参与郊祀典礼,感寒得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友人邹浩买棺成殓,朝廷特赐绢200匹,其他亲友合力资助,归葬徐州家族墓园。友人王立之割田10亩以抚恤其未成年子女。因此,这里也是一代诗宗陈师道的安息地。

猜你喜欢
彭城白云山龙山
简约现代风 绍兴龙山玫瑰园私人影院
白云山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小城故事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老缸调
广州·白云山
爱不会变
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