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创作分析
——以黄海作品为例

2023-01-06 11:06王佩朝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海设计

王佩朝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作为电影的附属产品,海报和电影本身一样,具有着商业和艺术的双重属性。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海报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既具艺术品位、又有商业价值的海报作品。 其中,黄海可谓是占据了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半壁江山”。 他设计的海报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同时,也将影片的中心思想、主题和色调融入其中,被BBC 称赞为“这位天才的设计师把中国电影海报送上了世界之巅”。 下文将从表现技巧、表形方式、表意构思三方面来分析黄海海报设计的特点,力图为中国电影海报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路。

1 表现技巧

1.1 讲究细腻的摄影技巧

电影海报的目的和预告片、路演等推销活动一样,同样是宣传电影本身。 它是一部电影的门面,不同的电影自然需要不同风格、不同设计的海报来凸显自己的独特之处。 面对不同受众人群,海报还有第二目的,那就是作为艺术作品存在于世,但是票房推销始终是首要目的。 理论上,一张海报要想让观众产生期待,它必须直观地告诉观众一些电影相关的信息。 除此之外,这张海报还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足够引人注目、充满吸引力。 电影是经由摄影所产生的艺术,影像是一部电影中最为核心的元素。 因此,利用摄影手段表现出的图像能够直观鲜明地表现一部影片的主题以及内涵,将其运用在海报设计中也是理所应当。

2010年的影片《唐山大地震》讲述了由地震所引发的一个家庭的情感纠葛故事。 在影片的海报中,黄海选择了女儿方登的特写。 她头发凌乱、满脸灰尘、目光无神,表现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惊恐之感,这种状态也代表了地震中普通人的心理活动。海报中光影覆盖了女孩的左脸,而右脸却陷入一片黑暗,则暗示了这场天灾带给这个女孩的阴影和苦难。 地震时女孩和弟弟困在一块水泥板两端,营救一方意味着牺牲另一方,母亲痛苦地选择了营救弟弟,却不曾想到女孩随后被救出并被一对军人夫妇收养,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一家人巧遇并再次相认。 这幅海报中的打光和造型既代表了大地震中的芸芸众生,又真实化、立体化地深入刻画了遭遇地震和家庭双重创伤的女孩,在视觉上直观地刺激到观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影片《撞死了一只羊》讲述了司机金巴遇到杀手金巴,他们一人准备给撞死的羊超度,另一人要找寻杀父凶手,杀手登上司机的车后,两人的命运便产生了联系。 海报中背景是佛教里的曼陀罗,是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而它正代表着海报中的茶馆。 这个茶馆其实是司机金巴的梦境,这个茶馆就如同曼陀罗一样给予了他慰藉:司机金巴撞死了杀手金巴,出于愧疚金巴超度了他,导致杀手的梦进入了他的生活,之后所有的梦境与现实颠倒了过来。 整张海报充满了一种虚幻之感,就如同影片中现实与梦境之间的藕断丝连一般。 光线从茶馆右侧的窗户射入,照亮了前景的老板,这种虚实的光影,与海报中人物身着的色彩各异的藏族服饰一起,加强了整张海报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1.2 讲究细腻的摄影技巧

近些年来,电影海报设计也开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尴尬期,出现了大量质量极为糟糕的海报作品。 但是它们的产生并不应该归咎于艺术创作者和设计者创造力的缺乏,究极原因,其一是因为电脑特效的高速进步,各种特效软件的出现使得制作海报变得十分容易;其二,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电影票房的猛增,导致电影公司为了规避风险、谋求利益,往往会参考前人的海报设计。 比如2009年《阿凡达》爆火之后,大量的商业片都开始在海报上使用影片主演的特写来吸引观众。 从票房求稳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海报毫无疑问就失去了它们的艺术性,而仅仅成为片方吸引目光的手段。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电影的中心思想、主题和色调,尽可能地提炼在一张单独的、视觉化的图片中,关键是使海报能够代表这部影片,而不是指望一些ps 特效和演员大头照来卖票房。 而黄海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不断出圈,是因为他在这一方面总是有着特别的巧思。

以影片《我不是药神》为例,黄海就在本片对海报中使用了独居匠心的手绘技巧,将表层的海报设计与底层的影片逻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海报采用做旧效果,营造出一种破败的生活质感,隐含了

一种淡淡的萎靡和绝望,与影片中所呈现的底层病患生活形成了共鸣。 海报中的人物并没有直接使用演员的照片,而是使用了手绘形象。 画面中央是一尊壁画上的印度佛像,佛像温和注视前方,手捻一粒胶囊,与影片中的“麦格芬”—癌症药物遥相呼应。 影片的六位主要人物围坐在佛像四周,似乎寓意着他们对“慈悲之心”的守护。 角色们着装都不相同,正视前方、面露愁容,只有一人低头不语,暗示着他与大家的立场冲突。 整张海报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同时对比度强,使观众在看到海报的第一眼,就会被其中的图形和色块所吸引,不由自主地猜测影片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关系。 这样简单直接地用手绘的方式来吸引观众,通过二维的海报来实现观众与图片、与电影、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这种情感交流恰巧是用单纯的电脑设计所实现不了的。 黄海正是通过这种繁琐的二次创作,让海报在电影和观众之间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使得他赢得了海报界“半壁江山”的赞誉。

2 表形方式

2.1 精妙绝伦的构图方式

构图同样是电影海报的关键要素。 好的构图能够加强海报的空间感、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并且能够在视觉上直观地告诉观众电影中关于情节、人物、戏剧冲突等的关键信息。 因此,利用构图也是电影海报成功的主要因素。

如影片《太阳照常升起》的海报,其基本采取对称性构图的方式,背景选择了一轮虚焦的落日和由其产生的红色霞光,焦点处是剪影出来的两位角色和影片的英文名称。 两位主人公分站在两端,右侧人物举枪指着左侧人物,一静一动,加强了人物之间的联系,使得海报不显得单调和孤立。 枪的长度与片名长度大体一致,人物手臂倾斜角度与英文字幕倾斜角度相同,使得枪、人物、影片名称达成了物象、人物与文字上的平衡,实现了视觉上的和谐。

对称性构图具有稳定、平衡、相互应的优点,黄海设计的海报也多次以这种构图方式来呈现,但他同时也没有拘泥于此。 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海报中,黄海就采取了另外一种构图方式——中心焦点式构图。 这种构图方式通常将表现主体放置于画面中心,在视觉上强化它的中心地位,在实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明确主题。海报中黄海选取了影片中的汝窑大青釉弦文三足樽作为背景,并将其铺满这张海报。 瓷器的裂纹如暗流涌动般,将观众视线引导向海报中心。 中心处在瓷器的裂纹中有一处破损,而其形状被设计成一个在不停敲打的人的模样,人物面朝上方,姿态虔诚,旁边则是“大历史、小工匠”的字样。 其中含义不言而喻:在以文物为代表的厚重历史面前,我们人类必须充满敬畏。 这种设计使得海报与影片相得益彰,实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2.2 古色古香的水墨元素

艺术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符号,其背后代表着不同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记忆。 正所谓“最民族化的就是最世界化的”,只有将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作品中,才能创作出有口皆碑的优秀作品。 黄海设计的海报之所以能够在海内外都得到广泛赞誉,除了扎实的设计基础外,另一关键之处就在于他的海报将中式意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影片《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影片海报以黑、灰、黄三色为基础,上半部分的文字信息与下半部分的人物对比极其强烈。 人物四周的泼墨与人物本身的英雄气质相得益彰,肆意喷洒、狂放不羁,有着极强的张力。 且人物与墨点之间近实远虚,在平面海报中构建出了景深关系。 在景深处这些泼洒出来的墨点又象征着漫天大雨的意境,为影片中的大战做足了铺垫。 这些处理使得海报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凸显了强有力的英雄气势。

影片《黄金时代》是作家萧红的传记电影,记录了她从逃婚至香港到因病去世的短暂一生。 在漂泊的旅途中,虽然战事不断、颠沛流离,但萧红依然笑对人生。 影片的海报利用“泼墨”的技法,生动地刻画出了大时代中的这位小人物,以及她的洒脱。白色背景象征着时代浪潮,萧红孤身一人站立其中,显得十分渺小却又坚定、执着,四周泼洒的无数或大或小、或粗或细的墨点和线条,预示着这位作家在乱世中命运的沉浮,更是预示着她对时代车轮的抗争。 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她用笔书写出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泼墨技法有着深浅不一、笔势豪放、气势磅礴的特征,而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和《黄金时代》这两部影片中,黄海结合了影片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在海报中主要使用浓墨,展现出了粗旷、洒脱的精神与气质,因而受到了广泛好评。 将古典、雅致的中国风传统元素运用到海报等讲究差异化、多元化的现代设计中是近几年的潮流,黄海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各种元素的内涵和表达意趣,才使得他的作品不断出圈、不断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里。

3 表意构思

3.1 缤纷绚丽的色彩运用

除了图形、文字、构图等元素以外,色彩在电影海报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眼球,还能左右观众情绪,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黄海深谙色彩对于海报的重要性,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理,结合不同影片主题,设计出众多在色彩上极其出彩的电影海报。

如影片《小偷家族》的海报,乍一看是璀璨的烟花,随后就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主角一家人在都市丛林一隅角落中的容身之地。 他们围坐在紧凑的屋檐下,抬头观赏着绚烂的烟花,洋溢着一种明亮、轻松、活泼的氛围,引起观众对于影片美好情节的无限遐想。 但实际上在这里黄海使用了反差式的设计。 如同他们紧凑的住所一般,影片中的这家人没有血缘关系,他们或是失业,或是残疾,或是以偷窃为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并没有看到美丽的烟花。 虽然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但是剧中人物面对苦难生活却无比乐观、无比真诚,他们缺少物质财富,但在精神生活上却无比富足,共同组成了温馨、和睦、融洽的家庭。 因此,这张色彩绚丽的海报就如同一家人美好的精神乌托邦,在苦难现实中为其提供庇护的港湾。 色彩在这张海报中既直观地传递了视觉信息,同时也以暗喻的方式融入了影片情节,赋予了浓厚的情感启迪。

又如《芳华》的海报,由大片的桃红色作为背景,左侧是从画外延展进来的桃花,人物被置于海报下半部分,再往下则是碧绿的水池。 同片名一样,这幅海报不仅在色彩上十分鲜艳,同时对于色彩的分割与递进做得也十分出色。 桃红色的背景、粉色的桃花、黄色的人群、碧绿的水池,这些色彩层层递进、相互中和,虽然艳丽却并不突兀。 这幅海报就像是影片所描述的青年人的人生一样,纯粹、蓬勃、充满生命力,与影片达成了极好的平衡与互文。

3.2 多样独特的字体结构

文字是一个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 作为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以及唯一一个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向前发展的文字,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时间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表意文字。 在传达信息这方面,汉字也自然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极大的作用。 因此,在电影海报中黄海也利用了汉字的这一优势,在海报设计中加入了多样且独特的字体设计。

黑体稳重老练、楷体端庄大方、草书则狂放洒脱,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传递给观众的视觉信息也就不同。 在《影》的海报中,黄海使用了中国书法中的行草,将片名“影”书写得流动、奔放,笔画之间浓淡相宜、刚柔并济。 其中笔画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再加上水面的分割线以及人物之间一体两面的暗喻,共同组成了这幅极具中国风特色的优秀海报。

不止是中国传统书法技巧,在一些描写当代生活的影片中,黄海同样会利用现代化的字体设计来贴合影片主题。 在影片《少年的你》海报中,片名字体的形状与姿态被设计得异常的锋利、尖锐,就仿佛同片中叛逆少年的性格。 同时,为了烘托影片“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主题,黄海将片名竖向放置,“少年”通过一撇融合在一起,“的你”则恰好在“少年”之下,犹如被庇护一般,正好贴合影片两位少年相互保护、共同成长的主题。

结束语

自从电影海报诞生以来,它就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延续的见证。 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电影海报设计在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责任。 随着“中国电影走出去”命题的被提出,电影海报也无疑成为中国电影不断走上世界舞台的极好的助推器。

作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领军人物,黄海的作品从影片本身出发,在海报中蕴涵了影片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表达,既能达到影片宣传的商业目的,又兼具着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倾向,同时每一幅作品都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黄海海报作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提供思路与参考,同时希望中国可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海报设计,为我国电影的传播和文化的宣传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黄海设计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刻舟求剑
东方湿地 黄海明珠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黄海 用海报为电影打开一扇窗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