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探索

2023-01-06 05:03孙自玲仇灏高上上汪家敏
科技风 2022年36期
关键词:苏州大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孙自玲 仇灏 高上上 汪家敏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江苏苏州 2150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衔接上下游临床课程的桥梁,较多的国内外诺贝尔获得者和中国科学家的励志故事为思想政治和专业素养高度的融合提供契机,实现二者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的目标,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专业人才,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古人云: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也体现了古人对医学人才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德才兼备的教学要求[2]。

苏州大学作为苏南医学的一颗明珠,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很多优秀人才。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努力建设成高水平的一流医学院。作为医学院的基础专业课骨干教师,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培养一批知识宽厚、能力卓越、医德高尚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医学人才。基于此,笔者梳理了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和思政的融合点,整合和修改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并探讨了教学方法和目标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塑造德才兼备的一流医学人才提供指导意义。

1 挖掘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立德树人融合点

苏州大学医学院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周春燕主编的第九版《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计划是72学时,涵盖了绪论、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遗传信息传递篇、分子重组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内容,教材覆盖了所有医学院学生。该课程教材的内容点是揭示生命本质问题,每个新发现都是充满传奇色彩,为思政的融入提供了契机,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中。在知识传播中,通过线上、线下和第二课堂都可以实现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更好地根据国情客观分析问题,增加民族自豪感。我国从很久以前就能用“曲”酿酒、酿醋。唐代“药王”孙思邈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并指出可用车前子、杏仁、大豆(富含维生素B1)等治疗脚气病,最早采用动物肝脏治疗眼病(维生素A),虽然当时人类对维生素还一无所知[3]。现代吴宪提出营养救国论到蛋白质变性、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的争气和勤奋刻苦、百废待兴时期的人工胰岛素的合成、施一公的为国做事从未后悔过的家国情怀,这些事例无不激励和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持和国家的忠诚。医学的发展和诺贝尔奖新发现密切相关,都体现了科学家具有对权威的挑战决心、创造性批判思维和勇攀科学的信心。以酶的发现为例,从活细胞催化、无细胞悬液催化、第一个脲酶结晶,再到核酶的发现无不激励后代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本文重点梳理了在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合点(表1)。

表1 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思政融合点

2 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发掘深入挖掘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映射,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文化基因和价值元素。通过构建系统性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中,探索见微知著、盐溶于汤的自然融合途径,达到专业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为一体的培养目标,避免将德育内容生硬楔入专业课程的倾向[8]。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凝练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双重教学目标,依托网络平台QQ和微信,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模式[6]。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精简教学大纲和教学学时,临床五年生物化学由90学时减为72学时,延伸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能够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诺贝尔奖都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新事物的发现大多一波三折,激励学生开拓第二课堂的主动性,查找各类前沿文献,分析各种有关案例,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联系思政和专业课程的衔接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运用哲学方法解决医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团队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我们以“生物氧化”为例,演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探讨将课程思政映射点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举措(表2)。

表2 “生物氧化”的教学设计

结语

数年来,苏州大学医学院始终传承张謇先生“祈通中西,慈善为民”的办院初心和理念,始终与张謇的爱国奉献情怀一脉相承。作为生物化学的骨干教师,充分利用生物化学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挖掘思政和专业课的融合点,自然而然地将思政融合于第一课堂中和第二课堂不仅延伸了教学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互呼应,避免思政和专业课突兀地混在一起,为了思政而思政的偏激做法。立德树人是长远的过程,从点滴做起,从各部门做起,齐手培养知识宽厚、能力卓越、医德高尚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一流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苏州大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绘画作品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苏州大学藏《吴中叶氏族谱》考述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亏格4 周期纤维的陈数结果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Shifting of the Agent of Disciplinary Power in J. M.Coetzee’s Foe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