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化轨道上服务国家和社会
——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这十年

2023-01-07 23:15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宋文景
中国民政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民政部慈善事业慈善

☉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宋文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慈善事业和社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这十年,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依法兴善的新时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或修订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国务院先后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民政部等部门出台了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慈善活动支出等规章或政策性文件;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建立完善慈善表彰奖励制度、支持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身慈善事业等多项政策,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法治保障。

这十年,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格局逐步形成。慈善组织有序发展,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万家,已成为凝聚正能量的重要主体;慈善参与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参与渠道更加丰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慈善文化深入人心,民政部组织开展的“中华慈善日”专题宣传活动、“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和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激励了更多单位和个人投身慈善,公众慈善意识不断提升;慈善作用更加突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支持民生兜底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慈善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为特征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大格局逐步形成。

这十年,志愿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国务院颁布了首部志愿服务专门行政法规《志愿服务条例》,民政部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标准,各地新出台或修订了地方志愿服务条例,志愿服务进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发展阶段;服务机制不断创新,志愿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项目化运作方式逐步普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不断涌现;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迅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这十年,社会工作事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工作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职业水平考试、学历学位教育、在职在岗培训“三位一体”的方式,打造了一支160万余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服务平台持续拓展,全国已有1.5万余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建成乡镇(街道)社工站2.1万余个;影响力日益彰显,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踔厉奋发博中流,奋楫争先谱新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相信,随着法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国家和社会。

猜你喜欢
民政部慈善事业慈善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之路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义卖
J.K. Rowling Receives a Rare Honor from Prince William at Buckingham Palace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