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1-08 00:01巨慧慧
知与行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科类学术交流出版单位

巨慧慧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01)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1]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公众的阅读方式与习惯逐渐改变,移动终端APP、微信、网站等新媒介层出不穷,信息化脚步越来越快,学术期刊原有的出版与发行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2]鉴于此,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改变原来固有的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新时代我国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全功能发展的时代,传播方式和传播效率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积极推进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期刊管理和期刊采编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论证,实现了编辑办公自动化,以及基于“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刊”的立体式传播渠道。本文基于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学术交流》期刊信息化建设实践,提出进一步提高社科类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现状

本文对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中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进行了网络调研,主要对期刊网站建设、采编系统建设,以及微信公众号注册与运维情况进行调研,绝大多数期刊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各出版单位建设的期刊网站、稿件处理系统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目前,在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中,约49%的期刊出版单位通过与中国知网合作建设期刊网站;约39%的期刊出版单位自建了期刊网站;个别期刊出版单位未建设期刊网站。无论是自建网站还是合建网站的期刊,网站构成元素基本相同,具体栏目包括期刊简介、学术委员会、投稿指南、学术动态、期刊征订等,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各期刊出版单位普遍建设了稿件处理系统,在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中,有近一半的期刊出版单位采用中国知网“腾云”采编系统,还有一部分期刊出版单位自建稿件处理系统,个别期刊出版单位尚未建设稿件处理系统,依然通过邮箱收稿。按照国家编辑出版“三审制”要求,无论是自建系统还是合建系统,其主要功能基本相同,具体包括作者注册、作者投稿、审稿、反馈意见等功能菜单,同样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二)各期刊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数据频率整体来看呈现正态分布

目前,在笔者调研的49种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中,仅有两家未开设微信公众号;各期刊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频率呈现正态分布,有少部分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多,推送频率较高,如《读书》微信公众号自注册以来已经推送1 005篇原创成果,《开放时代》已经推送1 134篇原创成果,《探索与争鸣》已经推送3 067篇原创成果,《学术月刊》已经推送1 174篇原创成果。大多数期刊都保持着每月信息固定推送的状态。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推出的《C刊公号传播力指数季榜》,在《CSSCI刊源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1)“CSSCI源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是国内首次以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力统计报告。“CSSCI源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以“中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数据库”数据为基础,覆盖4个学科大类25个专业类的700余种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从2022年一季度发布的18 000余篇推文中选择了样本期刊公众号推送的原创论文公众号数据进行下卷拟合,构建指数模型,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公众号的专业榜单。榜单采用独具特色的活跃度、覆盖度、专业度、认可度、流行度、互动度的六度模型框架,设置6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详细信息见网址: https://mp.weixin.qq.com/s/ExIbipd7Pwd4mH_A_IXruQ 。(社科类综合2022年第一季度)排名中,位列前十的刊物有:《文化纵横》《人民论坛》《探索与争鸣》《中国社会科学》《读书》《开放时代》《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辑刊》《文人杂志》。

二、《学术交流》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为进一步推进《学术交流》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其学术影响力、网络传播力,为其赋予新的形象和传播价值,自2015年以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围绕《学术交流》期刊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一网一微一平台”建设,即围绕《学术交流》期刊开展了网站、微信公众号、期刊采编平台的建设工作,进而提高期刊的关注度和引用率。

(一)期刊网站建设与管理

建设网站的目的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可以充分展示《学术交流》期刊的总体形象, 展示期刊的质量和品牌, 及时公告期刊所刊载的研究成果, 方便读者查询阅读期刊,拓展期刊的服务功能,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二是为了有效应对假网站的欺诈行为。编辑部想通过建设官方网站的方式亮明身份,防止作者上当受骗。总之, 建设网站是期刊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2014年年底,启动了《学术交流》期刊网站建设工作。项目组制定了《网站建设方案》,明确了工作进程、工作计划、工作内容以及参与部门。工作进程分为:调研阶段、规划阶段、建设阶段、测试阶段、使用阶段。工作内容包括:填写网站建设需求调研单;通过网上调研,提出网站样式建设的基本意见;由美工设计2-3版网站效果图;项目组进行沟通及协商,对网站的内容及样式进行确认;网站需求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网站的搭建及服务器的配置工作;开展网站开发、基础信息录入、网站测试工作;对网站管理员及关键用户进行培训;网站上线后开展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为了增强网站的规范性,完成了网站中、英文域名注册,网站开办资格申请以及网站备案等工作。建成的《学术交流》网站主要包括主管主办单位、学术顾问、编辑队伍、栏目设置、精品推荐、过刊查询、在线投稿、学术要闻、通知公告、最新文章、专题策划、精品推荐等栏目。网站对外免费发布期刊文章,充分突出了网站的学术性和对广大读者的服务性。

(二)期刊微信公众号注册与运维

2012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向普通用户开放。[3]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经过对微信公众号的调研了解到,在新媒体时代,公众的阅读方式逐渐转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只是简单的报纸、图书、杂志等,而是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网站等新媒介。[2]学术期刊要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需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在微博、QQ群等群体通信软件中争取到了重要的一席,成为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布消息、强化功能、加强管理的有力工具,为了拓展《学术交流》期刊传播渠道,确有必要注册微信公众号。

2015年1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完成了《学术交流》微信公众号的注册,设计了封面图片,并推出了第一期信息。在后续的微信推送中,逐渐摸索形成了推送规律。即每期纸质期刊出刊后,首先是推送目录、摘要,其次是推送重要专题、特色栏目。至2022年7月底,微信公众号订阅数近7 000人,累计推送信息(各期目录、学术论文等)700余篇。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学术交流》微信公众号传播力不断增强,在《CSSCI刊源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社科类综合2022年第一季度)排名中,《学术交流》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排名第15位。

(三)期刊采编平台的搭建与运维

由于期刊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有限,通过调研了解到,中国知网为我国期刊单位提供采编系统服务,其采编系统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流引擎和流程定制”功能,使得采编平台实现了功能和流程的个性化配置,能够满足各期刊出版单位不同的审稿流程要求。二是“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功能,由于中国知网拥有强大的文献库,该功能可以把被审稿件和文献总库中的文献进行对比,自动生成检测报告,解决了稿件内容质量选择控制的查重问题。2014年12月,《学术交流》编辑部正式向中国知网提交了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使用申请,之后编辑部与中国知网软件公司出版媒体项目部共同开展了《学术交流》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搭建。主要由编辑部设计稿件处理流程,由中国知网负责流程在系统中的实现。笔者编制了《“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建设需求书》,明确了期刊审稿流程、期刊资料、邮件模板选择等内容。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可以根据各期刊单位审稿流程进行个性化定制,《学术交流》编辑部主要按照编辑出版“三审制”要求,对审稿流程进行了设计。经过编辑部多轮会议讨论,将建设需求书最终确定下来。按照中国知网的要求,编辑部准备了采编系统的初始数据,具体包括投稿须知、版权协议、论文模板、期刊信息、期刊图片、投稿栏目等。为了方便系统用户使用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笔者按照作者、编辑、专家三个角色编写了操作手册,有效地促进了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应用推广。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与中国知网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系统搭建、系统测试、系统上线、系统培训等工作。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的搭建彻底改变了编辑部原有的工作方式与采编流程,提升了期刊管理水平。除了“一网一微一平台”建设,2015年通过向省内某期刊编辑部的咨询,学习了“飞腾转PDF”的方法。自此之后,《学术交流》编辑部在每月推出纸质期刊的同时,制作PDF版电子刊,并通过Email每月将电子刊推送给期刊往期作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与作者的联络,使作者能够及时掌握期刊动态。

三、进一步提高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各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虽然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建设,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很多期刊出版单位都是采取合作的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二是期刊编辑部缺少复合型人才,在期刊信息化运维管理中存在短板,如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缺乏专业性,信息推送缺乏规划,随意性较强;三是期刊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还应该持续不断地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推进期刊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对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研究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对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支持大型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开发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综合性学科资讯平台、知识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学者的虚拟学术社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术期刊是具有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应该是政府的一项公共事业。[4][5]所以,政府应加强对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其次,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组建专业的管理运维团队。期刊信息化建设人员亟需掌握信息管理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期刊编辑业务。对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招聘信息技术人才,让其深度参与期刊编辑业务工作。对于招聘的信息技术人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信息理念与技术,可以通过参与编务工作、校对工作,使其快速融入期刊业务工作中,这有利于其开展期刊信息化建设与运维工作。二是对期刊出版单位编辑队伍中具有一定信息管理能力或具有一定信息管理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要让期刊编辑从思想上认识到期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信息化办刊的观念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让期刊编辑在实践上掌握一定信息技术,具体包括学术期刊编辑具备从互联网、新媒体、数据库等载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重组等,以提升信息的使用价值;还包括让学术期刊编辑真正掌握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以满足信息时代办刊的需求。

最后,加强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借用信息技术的推动能力,赋能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是当下学术期刊出版人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持续加强社科类综合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期刊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big data)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6]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挖掘出数据资料中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数据的不断积累及数据采集,可以构建多种数据库,包括专家学者库、期刊文献库、编辑业务知识数据库,等等。构建专家学者库,可以用于期刊组稿约稿、外审等环节;构建期刊文献库,可以分析出一个时期的专家研究热点,可以指导期刊选题策划工作;构建专业的编辑业务知识数据库,将字词用法、专业术语、图标公式、参考文献等规范梳理形成数据模板,可以指导编辑人员开展编辑、校对工作,使编辑加工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二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编辑加工和校对环节是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编辑需要精读录用稿件,做到消灭差错、修饰润色、规范统一,使稿件达到出版要求。因此提高编辑加工过程的效率,对于提高整个稿件生产效率至关重要。[7]应该鼓励前沿科技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期刊编辑领域中,建设智能编校软件。社科类综合期刊编辑部应利用智能编校软件,针对各项编辑校对任务,通过这种人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减轻编辑人员的工作负担,使编校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升编校工作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社科类学术交流出版单位
月度荐书单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2020最美的书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一束光
一束光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