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粮食安全基础

2023-01-08 00:56傅德荣
政策瞭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安全观耕地粮食

傅德荣

一、把握新粮食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粮食安全是世界性重大课题,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粮食安全举世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善粮食生产政策机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管好用好国家储备粮、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树立大食物观、倡导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新风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这些重要论述,是新粮食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粮食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全面贯彻新粮食安全观,不断夯实我省粮食安全根基,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原则。口粮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就掌握了14亿多人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党必须明确,保谷物、保口粮,决不能以为可以放松粮食生产了,仍然要坚持一刻也不放松,因为实现有质量的这‘两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原则,我国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二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当成治国理政头等大事。他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明确了省级人民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和责任,并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2021年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一次在行政法规中明确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规定。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再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中国之治”坚实根基。

三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早在2013年他就严肃指出:“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千万不能突破,也不能变通突破。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搞占补平衡不能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最终账面上是平衡了,但耕地质量是大大亏空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他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还要提出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简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2020年他再次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全国开展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四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完善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关系等重大问题,对完善各级政府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机制提出明确要求。关于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他强调要“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这方面,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也要加强政府支持保护”。关于正确处理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关系,他提出,“我们要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要强化对主产省和主产县的财政奖补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不能让生产粮食越多者越吃亏”;关于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他指出,要“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要兼顾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要继续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价格水平,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从长远看,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探索实现目标价格政策,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关于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他要求“具体操作办法要完善,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关于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他提出“中央财政要从重大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技创新推广、信息化服务、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产区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五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增强科技支撑水平的创新要求。“藏粮于地”不仅仅要严守耕地红线,还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根本出路,他强调,“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把现代种业、农业机械等技术装备水平提上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子安全问题,他指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要舍得下气力、增投入,注重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要求“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7月9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集中力量部署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六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切实管好用好国家储备粮的纪律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储备粮制度重要作用、基本原则和纪律要求作出深刻阐述。他指出,“设立常平仓是我国的传统,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地域广阔,国家粮食储备适当多储一点、多花一点钱,安全系数高一点是必要的,但也要讲性价比、讲效率效益。政府也不能完全包揽,要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他告诫,必须以铁的纪律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不能平时老说库盈囤满,真到急用时却拿不出来。古今中外这方面教训多得很!《诗经》中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句子。近年来,国家粮库里出的案子不少,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能任由‘粮耗子’折腾糟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领域腐败问题,在他亲自推动下,202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粮食储备领域专项治理,查处了一大批重大涉粮案件,形成了强大震慑效果,推动了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法规的完善。

七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思考得深、谋划得早,在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首提“适度进口”,他指出,“对国内资源生产满足不了或为土地等资源休养生息不得不进口的短缺粮食品种,要掌握适当比例,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为了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弥补部分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必须谋定而后动”,“要充分研判经济、技术乃至政治上的风险,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进口也要注意安全,一是物种安全,二是不要形成垄断,被对方卡脖子”,“要借鉴国际大粮商的做法,到全球各地建粮仓,掌控了粮源就掌控了贸易,就掌控了定价权,在与全球化百年老店竞争中,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

八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改革方向。粮食产业不仅具有保民生、保稳定的公共属性,也具有促发展的经济属性。把握其经济属性、按照经济规律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实现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概念。“粮头食尾”就是把粮食转化为食品,顺利打通从农业种植源头到消费者餐桌食品的尾端,解决好粮食产销精准对接问题;“农头工尾”就是前端农业和尾端工业产业连接,通过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产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为解决粮食产业链条短、产业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指明了方向。

九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树立大食物观的全新理念。何谓“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写的《摆脱贫困》一书中就提出:“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食物观”内涵做了更深入阐述:“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他要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食物观”,深刻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和“三农”工作走向,拓展了传统粮食边界,从更广维度把握国家粮食安全。“大食物观”是对“中国饭碗”要装上“中国粮”的拓展,让“中国饭碗”更丰富、更丰满、更营养、更健康。如何落实“大食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十是准确把握新粮食安全观要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价值取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诗,道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反复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亲自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要求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度看待勤俭节约问题。他从2013年开始多次批示,要求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坚决刹住浪费粮食不良风气。他要求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中央相继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文件,在全国开展了“光盘行动”等一系列措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取得显著效果。同时,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贯彻落实新粮食安全观,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新粮食安全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生动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具体体现。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条件,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粮食自给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是粮食调入量最大省份之一,保障全省粮食安全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我们要全面贯彻新粮食安全观,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工作,不断夯实我省粮食安全根基,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提高学习贯彻新粮食安全观的政治自觉,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安全工作的使命担当。新粮食安全观,引领推动了我国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做好粮食安全工作的使命担当;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把抓好粮食安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考核任务,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要结合我省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闯出一条符合浙江省情的粮食安全之路。

二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科学方法论,不断提高做好粮食安全工作的本领。新粮食安全观系统提出了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科学方法,要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一科学方法论,不断提高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本领。要提高统筹发展能力,把握好粮食安全工作中多与少、质与量、生产与流通、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省内与省外等关系,学会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提高科技兴粮能力,用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打好粮食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提高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组建省级种业集团,打造浙江特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平台,突破种子卡脖子问题,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提高改革引领能力,通过粮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应对需求增长压力、资源约束压力、结构性矛盾压力以及应对风险压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高依法治粮能力,加快形成粮食产业安全保障、粮食应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制度体系,推进粮食安全立法,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粮食安全监管水平。

三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做大做强我省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实施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工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链条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粮食生产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机农资服务企业、龙头种业企业,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科技化水平;在强化政府粮食储备公共属性的同时,壮大市场化粮食储备企业主体,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承储企业积极性,形成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加快发展粮食现代仓储物流业,布局建设集仓储、中转、加工、配送、应急于一体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粮食流通龙头企业,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支持我省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积极稳妥利用国际粮源市场和国外粮食生产资源,畅通粮食产业国际国内双循环;按照“大食物观”理念,发挥我省山海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各类果蔬、畜禽、水产种养主体,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不断拓展食物领域、提高粮食附加值。

四是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粮食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建国家粮食安全的浓厚氛围。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上山文化、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文化遗址,是极具代表性的粮食文化遗存,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传承和弘扬优秀粮食文化;要重视粮食文化学术思想研究,梳理粮食文化源流脉络,建构粮食文化理论体系;要加强粮食安全意识培养,引导全民参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要在全社会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利用好世界粮食日等宣传载体,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科学饮食、文明用餐的餐饮文化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形成重粮、爱粮、节粮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安全观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