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型河北建设的对策选择

2023-01-08 01:40张文会丁志华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企业

张文会 李 华 丁志华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是指引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的创新发展多次作出指示和批示,为河北省的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信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河北建设。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2016年公布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北的决定》。在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指出:“全省上下要坚持政治站位和把握发展大势,切实增强抓好科技创新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牢牢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2]。在全省上下不懈努力下,河北省加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河北经济实现内涵型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承接京津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在科技创新引领下,河北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由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转化方式方法更加灵活,搭建的各种交流平台不断丰富,鼓励科技成果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优、结构越来越合理,对推动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河北创新发展的几年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创新型河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推动创新河北建设中,应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抓手。因此,加快创新型河北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非常必要、非常关键。

1 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调研团队专门设计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查问卷,面向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分析。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卷共计填写 625 份,有效问卷 600 份;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调查问卷共计填写 350 份,有效问卷 327份。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研究团队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领导、科研工作者、一线教师、企业负责人、科技人员等召开了多次座谈会、研讨会,广泛听取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并总结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以及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解读宣传落实不到位,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发挥不够;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供需双方对接渠道需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不充分。二是高校、科研院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不平衡,科技成果转化去向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产业间、地域间、行业间;科技成果转化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总数量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少、质量不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河北省转化数量较少。三是企业方面。承接科技成果的企业能力不足,企业转化能力相对较弱,科研资金相对短缺,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在中试、熟化阶段的效果相对较差;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企业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满意度低,等等。

1.1 对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填写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问卷的分析

为了解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一步提高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省的转化率,研究小组组织开展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专项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发放数量 650 份,有效回收 600 份,回收率为 92.31%。以下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详细分析。

(1)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对目前河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情况总体看法为满意。满意为 172 人,占比为 28.67%;较满意为 277 人,占比为 46.17%;不满意 60 人,占比为 10%;不了解为 91 人,占比为 15.16%。

(2)高校、科研院所人员对目前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总体看法是,选择“满意”的有148 人,占比为 24.67%;选择“较满意”的有242 人,占比为40.33%;选择“不满意”的有60 人,占比为10%;选择“不了解”的有150 人,占比为25%。总体满意度达到 65%。

(3)高校、科研院所人员认为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主要责任主体是政府和高校。认为责任主体应该是政府的有366 人,占比为 61%;认为责任主体是高校的有352 人,占比为 58.67%;认为责任主体是企事业单位的有289 人,占比为48.17%;认为责任主体是科研院所的有 253人,占比为42.17%;认为责任主体是其他的有135 人,占比为22.5%。

(4)高校、科研院所人员认为影响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工作者为企业服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为企业服务的平台和相关政策支持。选择“缺少为企业服务的平台”的有415人,占比为69.17%;选择“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的有397人,占比为66.17%;选择“缺少为企业服务的激励机制”的有363人,占比为60.5%;选择“缺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有323人,占比为53.83%;选择“缺乏参加经济活动意识”的有270人,占比为45%;选择“影响本职工作”的有120人,占比为20%;选择“其他”的有66人,占比为 11%。

(5)高校、科研院所人员认为影响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对政策了解不够和资金扶持力度有限。认为对政策不够了解的有434人,占比为72.33%;认为资金扶持力度有限的有406人,占比67.67%;认为部门间政策不协调的有285人,占比为47.5%;认为环节过多的有251人,占比为41.83%;认为政策要求过高的有216人,占比为36%。

1.2 对河北省企业人员填写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问卷的分析

为了解河北省企业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需求,进一步提高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组织开展河北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专项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发放数量350份,有效回收327份,回收率93.43%。本次调查问卷分析详细情况如下。

(1)企业科技成果主要类型以专利技术和其他成果较多。专利技术,占比为43.12%;非专利技术,占比为16.21%;软件著作权,占比为20.49%;新品种登记,占比为3.67%;其他成果,占比为52.91%。

(2)自主研发形式较多。企业科技成果主要形式有自主研发,占比为 56.57%;联合研发,占比为 31.8%;委托其他机构研发,占比为8.26%;其他形式,占比为31.19%。

(3)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形式以技术服务为主。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形式为自主生产,占比为36.39%;技术入股,占比为12.54%;技术转让,占比为12.23%;技术服务,占比为42.2%;其他形式,占比为30.89%。

创业板成立于2009年10月,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和高科技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止到2018年5月底,已经有727家上市公司在创业板上市。伴随着创业板规模的不断扩大,创业板股票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创业板股票的投资风险评估和控制却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以乐视网为例,探索基于GARCH-VAR模型的创业板股票风险评估和控制。

(4)企业人员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总体看法满意度较高,达到79.81%。其中满意,占比为 48.62%;较满意,占比为31.19%;不满意,占比为4.28%;不了解,占比为15.91%。

(5)企业人员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参与度不高,存在不了解现象。需提升企业的参与度,加强宣传力度,搭建更多平台。企业人员对本企业参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情况了解程度:参与较多,占比为34.56%;参与较少,占比为35.78%;未参与,占比为6.11%;不了解,占比为23.55%。

(6)企业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享受政策优惠不够了解、享受优惠政策不多,应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优惠政策的宣传、解读、落实力度。填写人员对所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享受政策优惠的情况是:享受较多,占比为23.55%;享受较少,占比为32.72%;未享受,占比为6.73%;不了解,占比为37%。享受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惠的企业共占56.27%,不了解和未享受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优惠的企业共占43.73%。

(7)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投入、合作方资金投入和政府资金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来源是:选择“自有资金投入”的有158人,占比为48.32%;选择“合作方资金投入”的有118人,占比为36.09%;选择“政府资金支持”的有115人,占比为35.17%;选择“其他”的有74人,占比为22.63%;选择“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有55人,占比为16.82%;选择“银行借贷”的有55人,占比为16.82%;选择“融资”的有53人,占比为16.21%。

2 借鉴科技成果转化先进经验助力创新型河北建设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课题,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断探索的难题,也是企事业单位期盼解决的问题。对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都有许多有效创新和成功实践。现对各地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案例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以下典型案例参考借鉴。

2.1 实施专利许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通过实施专利许可,深化校企合作,共推知识产权产业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燕山大学与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基于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10 项,累计合作经费到款 800 余万元。通过专利许可,双方合作开发,该项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化前景得到进一步提高,燕山大学和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联合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利用该技术孵化了一家新能源科技型企业,这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条新型稀土储氢合金生产线。据2020年4月10日《科技日报》对该项技术报道:“该企业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生产线已经开始正常运转。据了解,生产线产能为 200 t,目前生产的 280 kg电极成品已经进入市场。”

2.2 促进专利转让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专利转让,推动协同创新,实现知识产权转化。燕山大学组织白振华教授带领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取得了多项主要创新性成果:一是提出了虚拟板形控制理论,开发出了虚拟板形仪及其闭环控制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冷轧板带在冷连轧、连续退火、二次冷轧及平整等工艺段全流程板形预报、在线动态显示与多层闭环协调精确控制。二是首次提出了高速稳定轧制与表面质量综合控制指标、辊端压靠软测量方法以及卷取过程螺旋形开口弹性组合筒各向异性分析理论,开发了气雾混合与油水管道混合的轧制润滑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高品质带钢轧制技术。三是首次提出了跑偏因子、瓢曲指数新概念,开发了连退机组炉内板带跑偏与瓢曲综合控制技术。

上述研究成果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授权发明专利共计72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燕山大学知识产权运营部门对上述专利进行筛选,找出潜在的可转化专利,形成专利族与专利群,向相关企业介绍该项技术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布局情况。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洽谈,安排课题组研发人员和企业人员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重点洽谈,最大限度地促成专利转化。通过大力推动专利转让,成功地实现了其中54项专利的落地转化,专利转化交易额近300万元,并将此项关键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到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唐山格诺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15条冷连轧生产线、20条平整生产线、10条卷取机组、12条退火生产线、2条二次冷轧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鼓励创造发明专利助力创新发展

通过了解产业技术需求为专利布局、专利转化运用提供切实有效的信息,将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作为重要的孵化对象,积极挖掘高价值的专利成果助力转化。燕山大学机械学院王洪波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医疗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在该领域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完成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矢状面内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康复训练。目前已经制作出第四代多自由度下肢康复机器人实验样机,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该方面研究成果共授权发明专利13项。鉴于其良好的转化前景,学校将该成果作为重点转化培育对象。首先,由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对该成果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构成、专利强度、技术研究热点以及主要申请人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医疗康复机器人研究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创新技术检索、专利研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依托学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特色产业研究院,为该项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发展趋势、政策支持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其次,积极组织团队参加具有创新创业类比赛和行业影响力的成果展会,团队作品“智能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多次荣获机器人领域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组织该项目组携带产品样机多次参加“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科技成果展会,对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2019年,康复机器人项目被学校设立为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在创业空间和补助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学校还积极联系相关投资机构,为项目融资提供相关服务,目前该项目产品已经达到小规模量产水平。为不断加快该项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学校的知识产权运营部门协助团队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专业的市场分析,将康复机器人定位于全国的三甲医院康复科与康复社区医院,以北京地区的三甲医院康复科为主,逐步扩大市场范围。目前已经与北京某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初期的产品推广主要是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推销的重点放在产品的功能和该产品能满足的需要等方面。鉴于该项目拥有技术水平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将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很好的盈利能力,项目整体投资小收益大。

3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河北建设对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面进行调研学习,分析河北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提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3.1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以组织科技成果推介会、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等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学校、科研院所与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对接交流平台。以此进一步提升与地方政府、行业的合作层次与水平,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三是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

3.2 建立中试基地和校办科技产业

政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办中试基地和校办科技产业,优化转移转化环境,为高校、科研院所配套,解决高校、科研院所中试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由于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中试,企业投资意愿较低,最终无法实现真正转化。建议政府采用财政引导,促使企业积极投入科技成果中试环节,最终将这些有转化潜能的成果实现商业变现。

3.3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的利好政策

一是设立补助项目支持。摸清各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专业领域,设立补助项目,遴选转化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进行培育,有针对性地引导、扶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是政府以企业为中心,发挥政策主导,进一步提升企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目前,受传统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影响,企业技术消化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并没有真正成为技术转移体系的主体。三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创新创业团队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提高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梳理政策条文,细化操作指南,让政策看得到、拿得到,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四是政府加大专项资金投资力度。目前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虽然设置了此类项目,但最终获批的数量和经费较少,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3.4 定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企业行活动

一是组织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一线,围绕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和生产实际,挖掘企业的真正技术需求和成果需求,开展有目的的科技成果研发、创造和新技术开发,结合产业需求把握科研立项方向,使科技成果和技术能真正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进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政府应通过培训或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科技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深入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流程,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保障成果得以有效运用,使企业真正享受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带来的实际效益。

3.5 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体系

高校科研院所成立专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高校、科研院所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办公室、科研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明确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范围、规章、制度、承担的责任等,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申报和审批程序、奖励政策、收益分配原则、承担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

3.6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环节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环节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核心环节。应进一步规范管理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水平,精准定位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方提供优化、便利的环境,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助推器。

3.7 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是思维观念的改变。高校、科研院所应注重引导科研人员正确看待科研成果,当前高校、科研院所对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则考虑不多,对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并不了解。因此,高校、科研院所应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奖励力度,特别要重奖在河北转化的科技成果力度。二是对科研工作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使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数量增多、质量更优,促进自身内涵建设,提升高校、科研院的社会影响力。三是与企业、科技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高校科研院所或者负责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主动与企业对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产业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高校、科研院所定期组织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工作部门组织的各类会议和各项活动;科技部门征集科研课题项目,要积极认真组织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并提出研究方向;科技部门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高校、科研院所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专业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组织一批专业性强、责任心强、科研能力强的队伍参与该项工作。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