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3-01-08 04:31刘欣
中国民政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系化救助管理工作

☉ 刘欣

当前,我国救助管理工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体系化建设阶段。江苏省南京市通过打造实体化救助管理指导中心的探索实践,对推进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背景: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深层次体系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融合、社会救助网络健全、加强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

体系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救助管理工作面对特殊困难群体,具有突发事件多、风险隐患多、疑难杂症多等特点。作为基层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开展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化建设,织密管理网络、逐级夯实责任,形成多方协作、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有助于精准防范并有效化解救助管理系统性风险。

体系化建设是融入社会大救助体系的迫切需要。救助管理工作是兜底性、基础性的临时救助,是社会大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进入新发展阶段,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面临转型发展,需要主动融入社会大救助体系,通过将临时救助与以户籍为基础的社会大救助有效衔接,形成完善的救助管理工作闭环。因此,救助管理工作要探索向基层街道和社区延伸,在基层建设服务阵地,建立工作队伍,将救助管理的单一主体变为“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将救助管理工作的发现报告、政策宣传、临时救助、应急转介、源头治理等服务职能下沉到街道和社区,形成地域全覆盖的扁平化服务模式,在大救助体系中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体系化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推进救助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市域聚集。救助管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工作链条长、救助环节多,要更加强调市域视野,更加注重整体推进,用体系思维凝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划全局,以联动融合、共治共享理念实现“碎片式”管理向“体系化”治理转变。

实践: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南京市以政策制度为顶层设计,以基层服务为基础保障,以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信息网络为支撑,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不断将体系化建设引向深入。

一是打造实体化救助管理指导中心。南京市救助管理指导中心突破“业务指导”定位,按照“统筹指挥、业务指导、联动协调、综合引领”的功能布局,强化实体化运作。统筹各机构安全生产、常态化疫情防控等综合性工作;围绕站内集中照料、源头治理等工作,发挥业务枢纽功能,搭建全市信息交流线上平台;密切与各区的信息交流和工作联系,为各区提供业务协调、政策解答、经验共享等支持;开展常态工作督导和跟进指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定期编发全市救助管理工作简报,鼓励各区提炼工作特色,开展评优评先,打造亮点品牌等等,推动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一盘棋”。

二是完善一体化救助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南京籍返乡受助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办法和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文件,厘清市—区—街道—社区的职责边界,建立权责清晰的四级责任体系。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市对区综治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分值细化考评规则,压实工作责任。开发全市救助管理智慧平台,坚持疏堵结合再造救助管理工作流程,打通工作运行堵点,推动纵向的工作衔接和联动配合,建立问题联治、工作联动、信息联通、安全联创的一体化救助管理工作机制。

三是建设专业化救助管理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基层救助管理工作队伍,实现街道救助督导员和社区救助协管员全覆盖,并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探索将救助管理职能与综治专职网格员的工作融合,将街面网格化巡查和应急临时救助纳入社区网格员日常工作职责,常态化固定下来。加强专业化建设,开展“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业务培训,由市培训区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区培训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

四是创新基层救助服务阵地建设运营模式。将基层救助服务阵地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推进,明确建设要求、服务制度,政策支撑、资金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市民政部门抓组织、抓指导,区民政部门抓实施、抓推进,街道抓落实、抓使用,全面抓好“建、管、用”各个环节。建设过程中注重各类阵地的整合运用,灵活采取新建、改建、功能提升等方式,不搞一刀切。在明确接待咨询、发现报告、救助引导、临时服务4项基本功能基础上,鼓励各区打造特色,因地制宜拓展服务功能,推出服务品牌,探索出服务嵌入式、阵地融合式和街社合作式3种建设运行模式。

思考:为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使救助管理工作向深层次体系化建设发展,结合南京市救助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有三点思考。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救助管理工作,江苏省、南京市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部署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救助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化建设,推动形成“市区一体、条抓块统”的工作格局,实现融入社会大救助体系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两个融入”。

二是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构建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易入难、久久为功的过程,短期规划看服务阵地,中期规划看体制机制,长期规划看运行服务,要通过系统性地规划和建设,建成良性运转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破解主要矛盾。构建救助管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关键环节,破解主要矛盾。要着力建立清晰健全的责任体系,把层级责任厘清,把工作流程捋顺,激发各层级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救助管理工作的活力。

猜你喜欢
体系化救助管理工作
法典化视野中的慈善法体系化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保险合同法的体系化表达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快速救助艇降放装置陆上模拟试验
救助小猫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