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应用研究

2023-01-08 08:31乔晴晴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能力

乔晴晴

(河南大学)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新媒体中的“新”也是相对过去媒体“旧”而言的,相对于过去的报纸和电视,如今的电脑和手机又是新的。新媒体是依靠数字、网络及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提供和传播信息服务的平台,包括网站、博客、即时通讯、网络视频、手机电视、数字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1]新媒体以绝对优势,正逐步取代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单一形式的传统媒体,形成了新媒体体系。[2]新媒体的特征具有多元化、互动性、便捷性、广泛性、个性化。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新媒体,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资源的利用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司空见惯的课堂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就会导致课堂没有生机,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高校硬件设施不齐全或老化等问题, 学生的学习资源受到限制,无法进行良好的专业训练, 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3]所以高校硬件设施要跟上,当然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单纯的板书,而是采取多媒体演示,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氛围“活”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信息学习的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为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学生们手握一部手机就可以知道天下事,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搜集信息来进行学习,信息资源丰富,学生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字、音频或者视频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学习。当然学生们也可以下载各种app软件来进行学习,大家习惯性不懂就去搜索,不懂就去查询;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会下载各种各样的软件app背单词。有的学校学生会组织进群打卡学习英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规定打卡多少天,以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有相应的奖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群人一起学习有利于更好地监督,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学生们如果觉得加群打卡麻烦,我们下载的软件app会根据学生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帮助学生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智能手机的各类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学习平台。新媒体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app软件等关注高校有名的教师或者高校官方平台来进行学习,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扩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通过新媒体实现资源的共享能使学生去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专业的知识,可以实现彼此之间有效的交流探讨。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紧跟时代步伐

教师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把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新媒体教学围绕知识目标,创立知识和问题的情境,让同学们深入其中,启发学生面对面探索解决问题, 开拓思维, 培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也令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得以强化,学生可以把从各种渠道所学来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变成自己的技能技巧。[4]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魅力从而减少高校“低头族”的现象,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开始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授课,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在课堂中分享的学习资源会通过老师所用的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媒体的出现更新了课堂的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之前可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或者在下课间隙给学生播放轻松的音乐,有利于缓解上课的疲劳。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媒体拍摄具有创新性的短视频,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对学生拍摄的视频进行风趣幽默点评。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大大节省了教学资源,可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效果

新媒体由于传播形态的集大成性,使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化、全面性的特点,这无形中在大学生学风营造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5]新媒体有进行检测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减少学生复制、抄袭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养成学术规范的良好风气。当然新媒体的出现,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在写作业当中遇到有疑问的、晦涩难懂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进行查漏补缺,更好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新媒体功能的利用要达到最大化,发掘新媒体的作用,利用新媒体让学生乐于去学习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学习效率,要紧跟时代步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消极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各种娱乐项目,深深的吸引大学生,当然可以适当的放松娱乐,但大部分学生沉迷游戏、疯狂刷短视频熬到深夜,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大学生缺乏思考,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动脑子,先去上网查找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

(一)媒体的不合理使用,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新媒体给学生的学习、娱乐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学生不合理的使用新媒体,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它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闲暇之余不会感觉枯燥无味,拓宽学习途径的同时,也使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学生迷失自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荒废学业,对未来感到迷茫。[6]智能手机使大部分学生沉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尤其是各类短视频的兴起,大部分学生熬到深夜刷视频,又有另一部分学生熬到深夜打游戏,也就导致学生白天上课没精神,上课睡觉。因为短视频一般播放时间在15秒钟到几分钟左右,长期沉溺于短视频中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大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大部分短视频的短时间反馈让学生变得麻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变弱;也会造成我们视觉上的厌倦,比如短视频上经过美颜滤镜之后的帅哥美女很多,也会导致大部分大学生产生容貌焦虑,想要变美,有的甚至去整容;长期沉迷于短视频也会导致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合理的使用新媒体,让学生的饮食、作息不规律,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熬夜熬到凌晨就会导致头疼、上课没有精神,学习效果下降,这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新媒体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新媒体大量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分不清真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的信息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有些媒体传播的信息带有拜金享乐主义、奢侈攀比之风等在大学生中滋生起来,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处在一个多元的时代背景之下,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学生甄别能力变弱,对一些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有的学生会无意间泄露自己或者他人的隐私,这些都表现了大学生对真假信息判断能力不足,学生的法律和道德认知有待提高,新媒体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也是这些问题存在的一定客观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这些真假信息就会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迷失方向,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大学生在虚假、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导致学生思想上的腐败,精神上的萎靡,行动上的懒散,只想不劳而获,功利主义,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惰性思维

学生在利用新媒体时,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除非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查阅相关的资料,学生们对自主利用新媒体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样也容易滋生学生的惰性思维,缺乏思考,不能自己解决问题。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入思考,自己消化吸收;但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假思索就去搜索成为大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部分学生自己不想去上课,就找人代课的现象严重。智能手机在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严重的“手机不离手”的不良现象,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完成学术论文,对网络上的文章进行复制粘贴形成自己的文章,不会创新,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思维。无论是上课使用手机还是自习使用手机的学生都有很多,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大部分学生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搜索,这样的方式使用手机降低了学生学习效果。手机上各种搜题软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对于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自己做错的题不会,使用搜题软件看看详细的解释;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完成作业不思考直接搜索答案,那么就使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形成惰性思维。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去向以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惰性思维要努力去克服,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

四、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产生消极影响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的不合理使用,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海量的信息真假难辨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大学生要合理使用新媒体,适当娱乐有益身心发展以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体素养。

(一)合理使用新媒体,适当娱乐有益身心健康

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社交活动,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并通过健身、阅读、运动等活动方式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在课余时间利用智能手机学习时,也要合理使用,养成正确的学习使用行为,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7]要正确使用平板、手机和电脑等,要记住不当“低头族”,更多的时间是要放下手机,多去和身边的人交流探讨。面对手机里有趣的短视频及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不可放纵自己,给自己规定时间适当放松一下,但一定要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能影响第二天的上课;当然学生不要为了打发时间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刷视频上,可以在空闲的时间锻炼身体,运动可以释放多巴胺也可以愉悦身心,当然了新媒体要合理利用,比如学生可以跟着短视频上专业的健身教练足不出户在寝室就可以做运动。学生在阅读纸质版书籍或者学习的时候,要把手机静音或者关机状态,以免分散注意力。当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深入思考,要经常锻炼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对手机产生依赖,实在是经过思考还不会可以翻看手机查阅,这样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作息要规律,睡觉的时候不要把手机放到自己枕头前,生活要有规律,合理饮食。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适当娱乐,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体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保护青少年免受大众媒介内容的污染,使得青少年能够防范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和腐蚀, 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8]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在网络上并不是非法之地,要有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律常识,形成正确的媒介素养。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就要教师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辅导员要自己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从大一新生入校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教育,并在平常的班会、活动、班级群里等对学生进行媒体素养的教育,以更好地让学生提高自己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当然学校也可以专门开设培养学生媒体素养的课程,以提高学生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高校及相关部门要重视,应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甄别能力。各科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学生对新媒体正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过度使用的危害,争取把危害降到最低,要引导大学生多使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给学生推荐有趣的、有知识含金量的软件让学生下载阅读,教师要利用手机及时与学生沟通,要了解学生方方面面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新媒体环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体素养。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为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项目,举办实践和读书活动等,让学生从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多与同学交流,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创新、独立思考、人际交往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书中净化心灵,在读书中乐学,从而让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使用频率。学校也可以进行干预,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如规定学生在上课期间要把手机上交到统一地点,可以让学生会成员一周抽查几次班级上交手机的情况,对没有做到上交手机的同学进行相应的处罚,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在学校的公众号或者其它公共地方宣传社会上的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论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应用研究,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分析了新媒体的概念及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然而,由于笔者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不能深入进行研究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对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可以更多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对该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生信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