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3-01-08 08:31于媛媛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大思政育人思政

于媛媛

(潍坊理工学院)

一、“大思政”之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下的社会发展迅速,所以也就形成了一套独有的具有特色的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之人方可放心用;有道德情操,但才能欠缺者可以酌情用;既无德又无才者,慎重录用。由此可见,当下社会对“德”的重视,所以国家教育大力提倡学校加强学校的思政教育教育,思政教育对于育人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大学阶段也是一个特殊且重要的阶段,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期,思维发展空前活跃,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发展使得学生难以控制自身情绪,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再者,学生处于迷茫期,对未来没有准确的定位,正确的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由此看来,大学阶段可谓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学生的成长过程,决定了学生今后的价值取向。思政课发挥着引导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家的兴盛在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立德的前提明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各高校全面开展“大思政”教育体系,就是这个道理。“大思政”教育是指将教学管理与高校思政课程相融合,--同建造“大思政”教育教学新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生活与教育联合在一起,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观性与实践能力。当下各大高校都在深入推进“大思政”的思政教育体系,也是从立德树人这一角度出发。“大思政”教育既体现了高校教学管理相关内容,同样也将教学管理与思政课程相互整合。改革高校思政课程,建构“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使思政教育结合生活,构建师生交流沟通平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行业的数量不仅得到了提升,还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专业性人才,社会更是供不应求。就业机会和就业形式逐渐变好,相应的薪资待遇也有所提高。因此,高校作为给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无论是学校领导、高校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希望高校更多的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所以高校对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加重视,这就导致对非专业知识的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应试色彩浓厚,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因此高校在对待思政教育时总是觉得与人才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也没有多大的教育价值,许多高校教师总是选择无视思政教育。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激增,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大,导致思政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对思政教育的忽视,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之上有着不良影响,导致学生难以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思政教育这门课程虽然是高校里的常规课程之一,也是较为重要的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都比较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这种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教育背景,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厌恶和抗拒,导致思政教育质量偏低。高校普遍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思政教育以理论为主,实践少甚至是没有。高校思政课堂庄严肃穆,气氛较为严肃,学生的活跃程度不够,课堂的活泼性不够。普通高校里,思政教育课是“大课”,一周一节或者是两周一节,在上课时往往是多个班级在一个场所同时开展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师上课的方式通常是根据教材混合课件照本宣科,与学生互动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没有什么交流的机会,因此,思政课堂无聊且沉闷,学生的兴趣不足,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严重。除了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之外,在思政课堂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往往也关注度不够,调动不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也让学生对思政课程认知发生偏差。

三、“大思政”视角下思政教育途径

(一)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具体来说,思政育人工作在高校中的开展,其目的是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启发作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态度逐渐变得严谨求实,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政这门课程有着独特性,它由理论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环节共同组成,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效果体现。在理论教学这一部分,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思政课程是什么,懂得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思政相关知识,掌握系统方法,从而让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这个部分,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但在这个过程中又要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除了抓好思政课堂这一主阵地之外,还要有意识的将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其他学科当中,将思政育人与传授知识有机统一,让思政育人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利用探究学习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思政教育氛围。课堂既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形式,课堂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载体。将思政教育应用到各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要把握四个度。首先是温度的度,教师要把死的知识上活,要让课堂氛围愉快轻松;其次是深度的度,思政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适合大学生的发展;接着还要认真考虑广度,也就是思政教育的范围;最后是力度的度,思政教育要有力度,有了力度才能起到实效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理念,将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对话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将育人与思政教育结合,同步共进,增强育人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畏失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坚定文化自信,讲好思政课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名正言顺地把思政课开展好,所以思政课的开展非常重要。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如何上好思政课?怎样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怎样体现思政课堂的美丽?

首先是要清楚“教什么?”的问题,提到教书,就一定不能忽视备课这个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是备好课的客观反映。思政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环节,清楚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单位时间的教学可能性,合理确定标高和容量,在认知、行为、能力、品格、价值观等方面目标的达成度描述上充分体现弹性和差异性。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这一任务。

至于怎么教才能打造一堂有效的思政课,那就需要教师注重课堂实施策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将培养学生必备品格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思政课堂中,还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全面育人宗旨,体现系统化的育人功能,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后教的怎么样,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机制,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不断创新,授业解惑触动学生心灵

由于思政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高度觉醒状态,自主性较强,学生价值观与课堂教学内容所体现的价值观不同,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思政内容提出质疑。这是思政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思政教师要正确看待此类现象,并且积极解决,为学生解答疑惑,切忌置之不理。当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有出入时,教师不能刻意回避,也不能专制打压,而是应该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学生进行讨论,循循善诱,不断用具体事例去说服学生。在课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在理想、信念等方面遇到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咨询。思政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直击学生的心理,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类思政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与解决能力,使学生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切实做好立德树人这一任务,提高思政课堂实效性。

(四)利用探究学习模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思政教育氛围

课堂既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形式,课堂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要把握四个度。首先是温度,教师要把死的知识上活,要让课堂氛围愉快轻松;其次是深度,思政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适合大学生的发展;接着还要认真考虑广度,也就是思政教育的范围;最后是力度,思政教育要有力度,有了力度才能起到实效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的理念,将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对话式教学,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将育人与思政教育结合,同步共进,增强育人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还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大胆表达自身观点,在学习中勇于尝试,不畏失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学习模式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课堂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教师在思政课堂中,要多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把多个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导向,让教学能更有深度。教师要清楚深度学习的概念,并不是一味突破难点知识,而是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学深、学透、学明白,能够根据基础知识习得一些思维方式,让学习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做到深入浅出

教师尽量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由于思政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本来就比较难,学生往往会觉得学起来吃力、晦涩难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将相关知识浅化、具体化,要贴近生活,与生活实际建立一定的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另外,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既要按照预设开展教学,又要让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点,要具备处理课堂中的众多不可控事件发生的能力。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思政教育的点,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就可以很好地切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韧劲,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自身的各项能力的发展。

(六)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思政教师队伍

大学生属于成年人群体,他们的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获取消息的途径多。高校思政教师面对的是成熟的“人”,是要给他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学识,又要具有思政教育的技巧。高校教师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是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用自身行动去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事业感和责任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对内,要求教师深入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要定期组织培训,让教师与时俱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境界永远处于最前沿。对外高校可以广纳人才,不断地充实思政教师队伍。教师要透过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因材施教,将思政育人工作不断推进。

(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及校园风气

除了利用好课堂直接开展思政育人工作之外,还要看到隐性的思政育人途径。大学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育人有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对大学生的形象是独特的,既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也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指引。良好校园文化和风气的营造是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风气贯穿于思政育人工作的始终,打造正能量的高校氛围,让校园环境成为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因此,校园规划布局要合理,环境要优美高雅,体现高校的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又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宣传舆论环境以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功能。

(八)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思政教师队伍

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群体,他们的文化知识高,思想觉悟高,接收事物的速度快,获取消息的途径多。高校思政教师面对的是成熟的“人”,是要给他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学识,又要具有思政教育的技巧。高校思政教师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是做好思政育人工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教师要做到“身正为范”,用自身行动去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事业感和责任感。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对内,要求思政教师深入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学校定期要定期组织培训,让思政教师与时俱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境界永远处于最前线。对外高校可以广纳人才,不断地充实思政教师队伍。思政教师要透过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因材施教,将思政育人工作不断推进。

四、结语

高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深入落实全面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总之,我们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真正将“教书”和“育人”融合起来。

猜你喜欢
大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