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2023-01-08 10:51古拉依夏哈孜哈克
智库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立德课程思政思政

古拉依夏·哈孜哈克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指导思路,构筑“大思政”教学管理工作布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各种类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课教学内容做到同向同行,从而使发展变得更加的协调,也能够直观反映高职院校之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准以及政治方面的觉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育人的基本任务,从而培养社会主义人才。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交织、思想意识变化迅速的复杂背景下,学校单一或过分依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导向教育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因此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在建立“德育课程”的实践工作经验基础上主动探讨试点“课程思政”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效。例如上海市高等教育机构先后引进了一些“国家系统”课题。2016年年底,全省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重申:要利用好教学这一渠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继续提高完善,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的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以适应学校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望,让学校各项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进,产生协同效果,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适应了当前学科变革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满足国家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公共服务等一线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科技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社会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唯有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才可以承载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成果,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建设工程。但是,目前在全国仍有许多高职学校,只注重于专业技术的培训,却忽略了思想政治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上,存在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调、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在专业课程中仅注重强调知识的讲授、课堂教育能力相对薄弱、课堂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脱节等问题。在高职学校,专业班级占据高职学校专业课的将近三分之二,倘若在专业班级中不注意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相融合,将会使高职学校阶段的思想教学、价值导向衰减、片段化,无法满足新时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校应当把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到课程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各主要环节,让“教学思政”与“理论课程”同向而行,是掌握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掌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是新时期高职学校积极担当责任的必然需要。

二、在新时期建立了高职学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一)“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职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在需要

党和国家历来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并一贯将蓬勃发展的基础教育事业置于最优战略地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其也属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相关事业,放在首要地位,从而进一步使高校的改革速度加快,并且使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更加理想,从而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而对于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基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必须全面深入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各项事业,促进教育公平,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将立德树人摆在核心地位,视为我国教育的立身根本。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远大目标,认真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工作,早已变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国际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性进程的日益深入,学生的政治思想活动、思想观念、思想追求也越来越多元、丰富、多样,高等职业专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环境条件、新发展趋势、新挑战。高职学校承担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担,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力度,培育新时期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前高职学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近年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新的生长点,“课程思政”的应运而生是对中国传统学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一种革新,同时也是实现新时期中国高职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需要。“课程思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承担起对于高职学生教育的重任,加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作为总体的设计基本目标,加强对学生新时期志向、信仰、品德的文化教育,“课程思政”的落实,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推进了全员、全过程、整体“大思政”管理工作布局的建立,打开了新世纪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局面,形成高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需要。

(二)“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重大措施

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以课程体系构建为主要载体,承载并丰富了德育内涵,有着极高的价值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核心课堂,它有着巨大的德育价值。“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学校的各种教学均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能,都要坚持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学和育人功用的统一。

(三)“课程思政”是对新时期的高职学校,进行显性教学和隐性教育相统筹的必然需要

道德是人性的一种反映,也属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的。而在德育功能的表现形态上,德育又可区分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显性教学注重通过形象鲜明、直观外显的活动方式,使受教育者受到良好的教学,并具备目标性、规划性、直观性和组织性等特征;隐性教育则是利用非直接或内隐的教学,让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具备了隐藏性、敏感性、间接性和愉悦性的特征,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其只关注显性教学,不重视隐性教学,则无法取得显性教学相应的成效,而只重视隐性教学,不注重显性教学,则会使课堂教学失去价值导向。所以全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强调“坚持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统一”,只有将显性教学与隐蔽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切实地提高教学效果。高职学校为了培育新时期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以及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政治思想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并且能够和隐性的素质教育进行融汇贯通,将其糅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和其他各种课堂隐蔽的结合,能够进一步体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而行,提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和启示力。

三、在新时期对高职学校开展"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筑牢“教学思政”基础根基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体规划,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一是由学校对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并成立“思政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做到 “党组织系统牵头、党政齐抓共管、各责任单位密切协调、专兼职团队紧密结合”的引领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学科思政”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二是强调立德树人,立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把“课程思政”提倡的教育核心价值理念,融入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体系,在培养方法和教学规范上强调价值引导,在课堂教学上将“课程思政”的价值理念落实,在通识教学和专业课程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渗透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着力推进思政教育课改创新,必须强调“八个相统一”,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基础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为“学科思政”提供理论学术保障。四是进一步强化全员教育理念,老师、党政干部、教学辅助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要扛起学科思政教育的职责。任科老师要发掘思政教育资源,充分意识到各门学科的思政教育功效;要整合校内外的各项教学资源,形成全员共同参与、课堂资源协调发挥的“课程思政”系统。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高校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工作方面凸显“课程思政”的工作成果,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在物力保证与机制保证的基础上保证“课程思政”的稳定开展。

(二)强化教育制度创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程

1.坚持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内在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的各项重要任务,是对我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实践社会主义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要课堂,从而充分地发挥其价值导向的功能。新时期,在学生认识和心理成长的情形下,大力推进学校思政教学课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部委办公室颁发的《有关推进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的精髓,要以学生主体素养、教学内容质量和教学模式等三项要素创优为重点,继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思想性、基础理论性和亲和力以及针对性教育。一是指思政课主体素养创优。老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做好思政教育课的重点在老师。思政授课老师,要认真地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六方面基本要求相对标,重视理论引导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教育,利用其学术价值、知识性来诠释其政治素质、价值性,从而引领学生认识问题、解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在不断地启发中传递社会主流思想。二是思政课内容与质量的创优。新时期,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应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对思想政治教学结构加以调整,赋予其更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涵与时代风貌,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思政课教育创优。思政工作课堂教育要切实地让广大学生认识、认可和喜爱,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学校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入贯彻“八个统一”的需要,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剖析学生特点和现实,把提升“抬头率”当作重心,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主义“大课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强思政教育课堂的实施环节,使学生听进去、学进去。

2.加强教学改革,深人挖掘各学科专业蕴藏的思想政治教学

“课程思政”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在高职学院的各项教学中都履行了立德树人的主要职能,都可以作为高职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载体。一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形成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专业班级、通识课程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体制。形成“整体教育场域”,使思想政治教学及时、适度地融入于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二是在课程设计上,要根据“立德树人”的目标,及时把握并了解各学科领域和思政教育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依托各学科、行业,全面发掘学科中的思政教学资源,通过细致地整合教材内容,在各门学科的人格道德、职业精神、学科发展、英雄人物精神等思政教学资源中发现学科思政教育的新内涵,既使学生理解了专业班级的价值导向,又能树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了教育理念和学科思政教育理念的有机融合。三是在教学模式的创设上,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途径,重视学习者的社会主体活动,注重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构建交互型教学,并进行情景法、探究发现法、问题式学习、参与性教育、创新性研究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以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方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育与实际教学活动、课堂与网络教育的互补互动、相辅相成。

3.构建科研评估系统,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品质

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环节,构建科学的评估系统尤为重要。新时期“课程思政”评估体系应紧紧围绕党和我国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设计,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的需要,遵从内部规则、强调流程,注意差异,由评估、反映、进一步优化三项操作环节组成,进而构建以“评估—反映—改善提升—再评估”循环流程的“课程思政”评估管理机制。其关键点应当达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评估形态的转变,教改的思想出发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教学思政”下的科学评估体制要由过去的强调成果引导转化为强调实践过程引导,将过去忽略发展作用功能的评估,转为重视学生在“教学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变化。二是评价内容的转变。“教学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突出培养学生的价值导向,并注意发掘各种学科内涵的思政资源。

四、结语

新时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贯穿于班级内外,融合线上线下,联通校内与校外的“大思政”,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课的辐射功能,做到与思政教育课的学科思政协同教育。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如何调和二者的关系,做到个性与共性、系统与要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有机统一,对学校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立德课程思政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