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深度协同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光环境设计工作室为例

2023-01-08 20:51张兰李文东
智库时代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训

张兰 李文东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一、光环境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交叉融合学科下的光环境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夜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光已不再是简单的为了照亮物体而存在,经过精心设计后的光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除却光以外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还能营造健康舒适、绚烂多姿的生活环境,从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时代的催生下诞生了“光环境设计”这门专业,其主要是研究光与人、空间和自然的关系,以便营造更好的环境造福人民。

所谓光环境设计就其概念来讲,是在专业人士对自然光和人造光的综合运用下,以功能应用、文化构建和信息传达等为最初目的,对人们所生活的室内外空间,如住宅、建筑、景观及自然空间等各类私人和公共空间进行照明规划和视觉设计的学科。由此可知,光环境设计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涉及到了原本各自独立的室内、建筑、景观及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等几大领域,因此,从概念上讲,光环境设计是一个交叉融合的学科。此外,光环境设计的诞生更是离不开许多传统基础学科的滋养和支撑,其在以传统照明设计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与文学戏剧、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等的交叉融合下,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核心系统、呈现形式、实现方法和创新来源,让光环境设计无论是作为学科专业还是行业,都具有更为充足的底蕴和深厚的根基,从而在未来发展拥有更为广阔的契机前景和创新空间。

由上可知,光环境设计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不仅体现在学科理论构建上,更是体现在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上,交叉融合多学科知识是光环境设计的立足之本,更是其发展之源,而集各家所长的光环境设计也是时代发展所需的优势学科,所培养的更是多方发展的综合人才。

(二)从课堂走向实践的光环境设计

任何行业发展都离不开综合实践能力强劲的人才,光环境设计行业亦如此,交叉融合的光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若学生只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不能具体操作应用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因而一个连接课堂和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很好地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校校、校企深度合作,以理论支撑实践、以融合促进创新,协同培养学生,使其综合能力有效提升,从而为光环境设计行业输送优质人才。

(三)光环境设计发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们对具有个性化、高水平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光环境需求愈发强烈,近年来国内最为火热的文旅夜游印证了这一点。现下是城市夜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而以功能实现、文化构建和信息传达为主要任务的光环境设计走进了大众视野并得到关注和重视,随之而来的便是光环境设计行业迎来了大力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更好地发掘、设计和塑造城市空间、文化场所的夜形象是吸引人们驻足停留、产生消费,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的事情还需专业的人做,突然扩大的光环境市场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正常运行,因而专业的光环境设计人才是目前市场甚至是未来市场所紧缺的,由此可见,光环境设计行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无论何种行业需要的都是有独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当前市场需要光环境设计师不仅要做好传统的亮化设计,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计出让人置身其中能产生共鸣、感受光之意韵的交互环境,这就需要设计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进行创意设计,还需设计师拥有超强的实践能力将项目落地。而目前的光环境行业不仅缺乏专业人才,更缺乏实践性能力强的优质人才,由此可见,光环境设计专业优质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校企深度协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根据地,在行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下,为其培养合适的人才是必要且必需的,然而在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和企业的反馈中得知,大部分学生虽然有着不错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却非常一般,例如在设计真实项目时,很多学生想法天马行空与现实脱节,无法真正落地,究其原因是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而导致的。因而,如何让学生将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真实场景联系起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师生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为了解决教学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严峻现象,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工作室”应运而生,当前各高校建立工作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原有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力和源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室的建立一方面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课程安排实用,教学方法灵活,沟通协作频繁,不仅能改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工作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由此也促使了教师的不断更新发展,提高了教学水平,从而形成师生共同发展的良性景象[2-4]。

然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立起来的高校工作室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工作室建设水平较低,一些工作室只是悬挂了标志,并没有体现工作室教学的优势,也没有特殊之处;而一些工作室更为奇特,挂着工作室的牌子却上着普通教学的课,工作室特殊教学模式的专业性和优越性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更有甚者,仅仅挂了个牌子而已,日常关门闭锁,没有老师和学生在里面工作学习,或是有学生无老师等。现有高校工作室为何会出现类似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室”定位不清且缺乏实践平台

首先,工作室在建立之初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便定位不清,这就导致工作室在后续一系列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机制;缺乏与社会和行业市场的紧密衔接;缺乏有力的实践平台和真实的设计项目等。而这些问题都会为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显著的弊端,如没有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与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时,就会导致合作内容无法明确具体,相关责任无法追根溯源和有效管理等;而没有与社会和行业企业紧密衔接,则会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行业最新资讯,也无法和企业建立合作,从而导致学生缺乏适合自己的实践平台和设计项目,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得不到相应的操作反馈,也就无法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无法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3-4]。

其次,在工作室管理教学中教师对自我角色定位不清,一是无法有效区分课堂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的不同,在授课过程中容易理论化和片面化,从而忽视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二是教学内容侧重和分布不合理,无法精准摸住行业需求的命脉,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从而严重制约了工作室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作室”管理参差且形式化

当前校企协同共建的工作室在管理和教学理念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各有各的侧重点,高校希望能通过这一新型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而企业则更为侧重于自己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和收益的增加,校企双方一开始在管理上便没有建立起双方都满意的有效且有力的运营机制和协调机构,因而管理机制的发展自然会参差不齐[4]。此外,一些高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着眼于当下,而忽视未来的长远利益,各自对合作都不曾在意,导致校企间无法形成统一的战线和一致的目标,从而使工作室实训教学形同虚设。

(三)“工作室“教师践行能力不足且随意化

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各高校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师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绝大部分教师的实践指导水平一般,这对于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实战能力的锻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更会让实训教学形而上且随意化[3]。

三、校企深度协同开展工作室实训教学的策略

(一)精准定位,提供优质实践平台

工作室在建立之初无论是其本身还是授课教师都应定位清晰明确,后续才能有目的、有章程地进行有效发展。工学结合是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一方面,高校应在政府的监督和行业的调配下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以及对哪类人才最为需求等来精准定位,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企业协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将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企业应配合高校做好前期定位规划,在工作室正式运营后投入符合规划定位的真实项目,与高校一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等都能得到大幅提升,提前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现双赢局面[4]。

(二)建立多元协同管理机制

工作室的管理机制一定要在最初创建时便制定好,在运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更改,以便更好地促进工作室和学生的良性发展。首先,高校-企业-行业应统一发展目标,在多方协同下找到校-企-行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建立并制定好长效协同管理的相关章程和运行保障机制,合力打造一支团结、专业又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其次,企业可将业界先进的运行模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训方式,让企业和高校以工作室为桥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促进、互相监督,共同建立起高效发展的工作室实训教学体系,为工作室的有效管理和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三)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因此,多渠道培养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是必要且必需的。新型工作室的教学不应只是传统的选用学校教师进行授课,更应邀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进行实时参与,无论是制定教材还是开发课程亦或是讲课授课,都应该充分发挥校-企-行各自的优势来进行协同规划和发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保障工作室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四、光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成效

(一)光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

光环境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工作室的建设与其他工作室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我们在最初建立工作室时,一方面大量研究了其他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从中取其精华,挑选可用部分;另一方面积极与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度沟通,根据专业本身特征和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和探索,从而制定了现行的相关管理章程和运营保障机制,主要措施如下:

1.深度协同的教学模式

光环境设计工作室作为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工作室,是通过深度协同校-企-行三方的优势来进行项目实践和项目研发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工作室的正常教学和日常管理中采用的是科学的分级管理运营模式,一方面统筹管理工作室校内外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协调校-企-行之间实际项目的推进工作;此外,还建立了强有力的劳动报酬机制,根据项目的具体完成效果,按企业的业务标准对应发放相应的酬劳,以此激发学生的工作激情和动力。通过多方位、多元化的内外搭配和深度协同运作,使光环境设计工作室的管理得以顺利和高效的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三创教育的创新模式

光环境设计工作室立足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少数“创业”的三创改革模式。任何设计行业都离不开创意,因此对于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是有必要的,本工作室三创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任务模式来培养学生对创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二是通过实际项目和大赛项目的应用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三是通过进入设计公司、创意园等实战模式来培养学生创业项目的能力[4]。

3.专创融合的竞赛模式

光环境设计工作室充分发挥竞赛运营模式,整合各界资源,积极升级课程和改革教学模式,携手校-企-行共营赛事,构建螺旋式上升的竞赛系统,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迁移,促使学生得以良性发展。每年工作室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且多次获得不同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成绩显著。通过竞赛模式的培养,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促成学生的协作能力。且参赛队伍由学生自行组建、协同并进,所获奖励由学生自得,且高级别赛事有相应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促成了工作室的良性发展。

4.实习+就业的职场模式

光环境设计工作室充分依托校-企-行创建强有力的实战平台,引进真实的企业项目,实现校企无缝衔接,产教紧密结合,师导生创,学训一体的“实习+就业职场模式”[4],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场所。主要表现为: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在工作室进行实际项目的实践锻炼,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其次,光环境设计专业在校外有非常多的实训基地,学生寒暑假和大三实习均可以进入企业进行实战能力的提升,切身感受真实职场的魅力,为以后工作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

(二)光环境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成效

就目前而言,光环境设计工作室所带来的成效是肉眼可见的,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前期预想的效果。首先,在校企合作方面,工作室和行业内众多甲级设计公司有着长久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众多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其次,光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方面是行业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本身水平不低,能让企业满意;最后,工作室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皆取得较好的成绩。总之,光环境设计工作室目前的实训教学模式成效令校-企-行-学都较为满意。

五、结语

校企深度协同管理的工作室实训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仅能突破现有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弊端,还能更好地深化产教融合,培养行业和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设计人才,从而推进工作室的多元协同管理和教学改革,为校-企-行深度协同管理培养多层次人才提供新范式和新理念,以此促进各校-企-行-学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实训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