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3-01-08 21:41晏晶晶陈明维戴浩鹏余汇芸
山西建筑 2022年10期
关键词:奇峰村落传统

张 琦,晏晶晶,陈明维,戴浩鹏,余汇芸

(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1 背景

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衰微中的乡村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嬗变。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1]。对传统村落的振兴不仅要尊重历史文化遗存,传承传统文化,还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传统村落,按照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这五大原则,让积淀厚重的乡土文化得以发展和延续,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让传统村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 村落现状

2.1 区位现状

奇口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南端的芦溪乡境内,北邻奇岭,南邻奇溪村,西邻周村,东临水仙岭,距芦溪乡政府所在地约13.7 km,距黄浮高速金字牌出口约51.9 km,距黄山市中心城区约3 h车程,024乡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2 历史沿革

奇口村肇兴于北宋初年,历史悠久,人文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座隐于徽州群山间的传统村落,自古为郑氏及康氏后裔聚居地,康氏得姓始祖康叔(周武王灭商后,将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地,故又称康叔)。后第十三世(新安始祖),议诚公,密州司马之子,为新安一世祖,与父先居河南祥符县魏陵乡,后迁居浙江会稽,后又因避唐末黄巢之乱,迁居歙州篁墩,五代末年,又迁江西饶州浮梁北乡发京都曲溪。第十七世(祁门始祖)新公,五代时由浮梁发京都曲溪迁祁门十三都尤昌里康村,为祁门康氏始迁祖;郑氏得姓始祖姬友,西周时郑国的建立者,姓姬名友,周宣王之弟。周幽王当政时,郑桓公预感到西周将亡,听从太史伯建议,于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部族、家属等东迁到雒邑以东,建立新郑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郑)。犬戎攻破西周时被杀。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诸侯以国为氏,因此郑桓公被认为是姬姓郑氏始祖;至唐祁门奇峰第一世祖郑选从先奇口迁涉到祁门闪里镇营前定居,后郑传与长子(郑传生有十三子,十一女)郑延辛发现在距奇峰五里地外有一小山岗,越过山岗是个面积较大的山坳,周围虽山高林密,却有田园阡陌,这在不安定的唐宋社会,绝对是修养生息、安居乐业的理想住所,故举家搬迁于此,把山坳命名“奇岭”,把“奇峰”命名为“奇岭口”,两地合称仍叫“奇峰”。到现代形成奇岭里、中、外三门。张村、河东、河西、周村七门郑式格局。如今河东祠堂两侧居民宅基地名仍是“奇峰住基”,也可说明在古代奇峰其实就是奇口河东。2019年该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3 村落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风貌

奇口村是一个典型的河岸村落,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均倚群山。村落的整体风貌保护较好,周围群山环抱,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较高,大北河自西北向东南从村边蜿蜒而过,在村子的出入口处形成天然的水口,充分体现了古徽州人“择水而居”的选址理念,空中俯瞰山中盆地宛若太极阴阳图案,正是理想的宜居格局,洁净、宽广、藏风、聚气。整个村庄布局呈鱼形,鱼骨状道路与大北河基本呈平行关系,传统结构机理保护较好。南岸是奇口村的主体部分,传统建筑、祠堂均分布在此处,河东祠堂两侧居民宅基地名都是“奇峰住基”,在古代奇峰其实就是奇口河东。如今除了传统建筑,沿河还保留着数段古旧的青石栏杆和石板路,一直通往村口。垂直于这条主路有数条青石板古道,直接向村里延伸,还有纵横交错的小道互相沟通,可谓四通八达。房屋沿着道路分布,传统民居建筑方向基本一致,即使院门朝着道路,但主体房屋也必然背山面水。北岸现已修成水泥路,可通行汽车,是穿村的主要干道。

3.2 传统建筑

奇口村遗存的明清建筑较多,如祠堂、民居、孰学馆等。最著名的莫过于一本堂,又名“唐大司徒郑公祠”,始建于唐代庚申年间,原为家庙,毁于元代,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据当地人说郑延辛迁来奇峰后,在一本堂的地基上建立了家庙,用以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家庙于元代被官兵烧毁,正德间以奇口进士郑建为首的乡绅们在家庙原址上建造七梁开间,五门出入,钟鼓双全单阶直下的“一本堂”,可以说“一本堂”就是“奇峰”的首脑,是祁门西南乡郑氏七门总祠,号称祁门最大的明代祠堂,如今其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门楼、仪门、享堂、寝堂四进[2],且一层高过一层,祠堂内梁枋、斜撑、雀替雕刻精美,入口门楼上刻有三种吉兽(朝天吼、啸天犬、圃鸡兽),用来庇佑郑氏子孙,寄寓平安及生生不息之吉意。但可惜的是2015年一本堂遭遇大火,部分损毁。郑氏塾学馆则位于一本堂旁边,是一座专门教育培养郑氏子弟的学校,现已重新修缮。传统民居有人居住的相对保护的都还不错,和徽州其他地区的传统民居一样,这些民居的天井地面一般铺青石板,下方是空的,可连通整个建筑的地下“管道系统”,再择吉向排到自家的田地里。大门两侧各安有一根锡管,往上可接住天井四周的屋檐水,往下则导入地面青砖上的地漏,引入下水道。由于锡管的耐久性不佳,需不时替换,现在已变成铁管了。奇口村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是两层,但是除了办民宿的人家还将二楼装修为住房外,普通百姓一般都住在一层,此外村中的很多传统民居建筑产权大多归两户或多户所有,这也给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村内个别传统民居因无人居住、维护而出现结构变形,甚至倒塌的现象;新建民居虽按徽派要求建造,但部分建筑由于建造方法、材料的问题,与传统民居并立仍显得不太协调。此外,村民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高,很多传统建筑外墙上都贴着小广告,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本堂”也没能幸免。

3.3 历史环境要素

村内有古桥、古井、古码头和古道等历史环境要素,其中位于河东的“济庆桥”是明代单孔石拱桥,造型比较有特色;“东水井”建村之初就有,终年不会干枯,即便遇到旱灾也一样有水流出,水质清冽,井边一自然石块上刻有“泉水止渴”四字。然而由于村民保护意识不够强,古水井破旧,水质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几乎无法正常使用;奇峰古道全长约22 km,现存青石板路15 km左右,系祁门西南乡奇峰郑氏七门举族修建而成,该道以芦溪乡境内的樟村与奇岭口作为起点或终点,绕过西游岭、檫岭、白桃岭、奇峰岭,穿过传统村落樟村、奇岭、奇岭口,目前,从樟村经奇岭到奇岭口约10 km荒芜多年的古道已通过修缮重新被使用;而古码头则分为河西码头和河东码头两部分,如今码头基础仍沿用原始基础,但上部踏面则在十几年前被浇铸上水泥。

3.4 道路交通

村庄对外交通依附黄山机场、皖赣铁路、黄浮高速公路、省道慈张线、大青线等,便于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型城市游客的到访。

村庄内部主干道现已修建成车行道,水泥路面虽满足了居民需要,却破坏了原有石板路的古意;与403乡道相连的次干道,一直延伸到省文保单位“一本堂”广场,虽方便了游客,却破坏了传统建筑外部环境。

3.5 历史文化

村内现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祁门安茶制作工艺和芦溪傩舞。安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黑茶,已风靡数百年,现如今在奇口仍保留着安茶制作的传统工艺;芦溪傩舞被当地人称之为“地戏”,每年腊月,参加表演的百姓都会戴着自制面具,跳这种独特的舞蹈来举行祭仪。近年来,政府对传承和保护本村民俗文化十分重视,一方面组织专人整理民俗文化资料;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民俗文化后备人才,创办民俗文化表演兴趣小组。

3.6 产业现状及居民生活现状

该村产业现状比较一般,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有茶叶、杉木、油茶籽以及外出打工,部分村民在自家后山养殖土鸡,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村中现有居民458户,人口约1 792人,郑氏及康氏后裔占总人口数的9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徽州宗族聚落,如今村内老年人居多,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村民需要,通讯设施和网络齐全,水电资源足以满足开发建设的需要,现有小型超市一家,能提供少量游客吃饭住宿的农家乐一个;公共厕所数量较少,仅有村口一处;水电已通全村,但手机网络信号还不太顺畅;雨污还未实现分流,生活污水直接通过管道排放到河流,对村内河水有一定程度污染。

4 奇口村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奇口村无论在传统风貌,还是空间肌理方面均保存的较为完整,具有典型的徽州特色,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方面均具有独特价值,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产业进行振兴[3]。

4.1 保护发展原则

1)保护优先。尽量保存奇口村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价值的构件及工艺手法,尤其是文物建筑(如一本堂、孰学馆)的平面形制、结构、材料、艺术风格和工艺技术等,加大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同时结合先进技术,运用三维扫描仪对传统建筑进行扫描、建模;遵循奇口村历史环境及村落遗产的构成,并在发展中尽量保留其原有的空间布局形式,对能体现传统村落原真性的价值进行保护[4]。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则包括物质、文化、民俗等人文景观。对奇口村的保护不仅要注重对建筑、空间环境等物质的保护,还应凸显村落特有的地域文化,保护村民的传统生活与风俗[5]。

2)合理利用。在做好保护、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奇口村的现有资源,具体包括旅游资源(如优美的自然山水环境、传统建筑、古道、古码头等)、物产资源(如茶叶、油茶、土鸡等)、传统文化资源(如节庆文化、名人文化、非物质遗产等),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在提高奇口村人均收入的同时,也增加奇口村的吸引力。

3)有序恢复。要在综合考虑奇口村历史文化价值、现状优劣势、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的情况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编制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并制定保护、修缮、实施的具体方案,有序的进行保护修缮工作,逐步恢复奇口村的活力。

4.2 乡村振兴方法与思路

4.2.1 生态宜居方面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重点整合奇口村入口、街巷两侧及“一本堂”前广场等公共空间,充分利用祠堂前广场,组织非遗传承人及民众进行文艺表演和民间活动,同时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发展,增设展示村民日常生活文化和具有奇口村特色的宣传栏和标志;对村入口处停车场进行扩容,并在居民建筑两侧提供适当的休息设施;增加健身设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增强其幸福感。基础设施方面,按居民及游客实际使用需求,增加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设施;实现雨水管和污水管的分流,对排入自然水体的污水进行严格处理;对鸡鸭养殖场所进行重点污染防控。

4.2.2 乡风文明方面

结合节庆日,积极开展民俗表演、文化交流等活动,既可以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又可以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到奇口村的文化魅力、深切体会到该村乡风文明的风采;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对传统乡风民俗进行保护与传承,将其历史、发展过程及变化、现存艺术形式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并保存;帮助村民养成保护传统习俗的意识,加大政策支持,寻找非遗传承人。

4.2.3 产业兴旺方面

奇口村资源丰富,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节庆适度发展特色种植业、旅游业。可通过3P模式对闲置的传统建筑进行再利用,既能延续传统建筑的生命,又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还能让游客们体验到奇口村的特色风情。依托奇口村山、水、林的丰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安茶特色产业,鼓励村民与周边村落建立联合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实现与周边村落的协同发展,构建产业文明、传统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等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实现多产业协调发展。

4.2.4 治理有效方面

村民的广泛参与对传统村落的振兴作用巨大。应以村民为主体,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发挥新乡绅的模范带头作用;政府统筹、协调、引导,共同构建村落科学合理的治理运行机制;此外,在治理过程中应结合奇口村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进行合理引导[6]。

5 结语

传统村落兼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在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均拥有独特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奇口村在保护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应重点考虑如何活态传承和发展乡村经济的问题,既要合理规划、发展传统村落,又要挖掘村落自身资源寻求发展的机会,还应发现自身劣势,趋利避害,有度发展,以更好的实现奇口村的振兴。

猜你喜欢
奇峰村落传统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国画鉴赏》之搜尽奇峰打草稿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