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3-01-08 15:14张琳黄玖琴
智库时代 2022年27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琳 黄玖琴

(铜仁学院)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相比于之前,现在我国更加需要综合素养人才。所以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仅仅拥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品德,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如果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的节奏的,没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根基,学生也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在大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内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概念

关于质量这一词汇,本质上属于工商领域的范畴,如产品的优劣,工作的好坏,都可以用质量进行评价。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这个语境之下,可以将其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所以从这个角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进行理解,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特征

1.政治性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回应大学生政治意识薄弱的必然要求,所以理清思政教育中政治的内涵,至关重要。具体而言,思政教育的政治性要体现为对政治原则的鉴定,持续为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这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性条件,基于此再持续完善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方法。

2.全面综合性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某一方的工作,全校各方的力量都需要参与进来,所以要想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过硬,全面综合性也是前提性的条件。比如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都要得到发展,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统一性要求。再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要体现出各个系统的有效配合,切实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3.合格可靠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否达标,首先要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能够合格。具体而言,就是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足够坚定,专业能力要足够扎实,而且还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样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格可靠。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

(一)教育对象的变化

对于当前我国的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意识整体比较淡薄,对于国家的发展形势和政治也缺少了解的意愿,所以思想政治素质也相对较差。而且即使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有了解的兴趣和意愿,但是接受教育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从课堂以及新闻媒体中了解到的,缺少实践经历,对于科学社会、公德意识的理解自然也相对粗浅。而且,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比如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以及成为预备党员,不得已才接触思想政治知识。

(二)教育环境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必须要承认的是,经济全球化确实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很大的冲击。比如资本主义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扩张,对我国的各个领域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之下,我国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改变,我国的高校必须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坚定学生的文化信心。

(三)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而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会对大学生形成行为上的指引,能够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对社会有更强的探索欲望。

三、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隐性教育方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仅是高校的教育内容,也是全党和整个国家的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也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作出过明确的指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生动形象,要善于应用隐性的教育方法,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鉴于我国思政教师综合能力有限,在课堂实践中对于隐性教育方法的运用也不够深入,具体体现为如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应用隐性教育方法的频率较低,缺乏连续性,过长的周期也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第二,在当今的大学教育体制之下,日常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呈割离状态的,所以二者的教育队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隐性教育方法无法得到系统性应用;第三,网络的高度普及加大了隐性教育方法的运用难度。近年来,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目前的网络技术还无法支撑起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网络管理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教师对隐性教育方法的应用并不顺利。

(二)情感投入不足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的互动,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经历如下三个流程:一是言语交流;二是思想碰撞;三是情感沟通。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情感投入,只有教师对马克思理论形成足够的认同,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理论传导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除了需要对教育内容投入更多的情感,还需要对学生本身投入更多的情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等也需要教师的关怀,比如在就业问题上就要善于应用思政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对于教师而言,其要有足够深厚的学识,足够高的学术涵养,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更高的人格魅力,而这种魅力也是教学育人的重要力量。但是结合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在情感沟通这个环节明显存在漏洞,从而导致教育的综合魅力比较有限。具体而言,情感投入的不足,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情感的支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答疑解惑魅力仅仅局限于学习的领域,这样一刀切的解惑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第二,缺乏情感的投入,教师无法主动予以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只能自行反思,自行探索,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法形成有效的传导,学生的成长也比较有限。

(三)大学生教育难度大

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目标可知,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三观和思想道德得到优化,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科学规划人生。然而,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于我国的侵袭也非常严重,资本主义思想的扩张非常严重。许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我国战略方针的本质,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拜金思想非常严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相符。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的难度也比较大。

(四)缺乏思政实践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的大学教育体制下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更多的实践性内容。但是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思政课程的理论性过强,很少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到的思政理论知识。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都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如辅导员可以借助学生的管理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或是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些都是思政实践能力的体现。但是无论是思政教学工作者还是辅导员,也包括其他的专业学科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能力不足,所以也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疏导。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意识和思想,然而,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来看,有些高校并不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比如在校园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也没有将校园文化视为管理的重点内容。这就导致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以及思政教师,需要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思维的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并且也让学生形成道德层面的自觉性。同时,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视野也会得到开拓,可以无时无刻地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氛围,督促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这样学生也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学生的行为会更加得当。

(二)重视思政实践教学

结合我国高校当前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来看,理论仍然是核心教育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是采取理论记忆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但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不够深入,在生活中也很难予以应用,所以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也需要增加实践性活动的比例,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当然,开展思政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前提性的条件,如果教师仍然按照传统的指令式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也需要予以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教师形成更深的心理认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再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生活案例,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进而从思政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比如,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可以进行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以相关的时事热点为题的辩论赛和征文赛等。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思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可以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维度,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加强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融合

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而言,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二者形成良好的配合,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无论是学生管理者、思政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正确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关系。比如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也要善于借鉴思政元素,也可以与思政教师形成配合,开展对学生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思想体系,才能构建更加科学的发展观。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也要在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元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指导,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管理工作者可以将社会的一些违法事件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更强的法治意识,这也更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规范和约束。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结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最为直观的感受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所以开展的教育活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水准,加强高校思政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工作。具体而言,高校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实现教师水平的提升,如下:第一,要从招聘的角度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提高岗位门槛,对教师的思政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保证进入到岗位的教师都能符合教学资格;第二,开展讲座活动,通过聘请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从而对高校教师灌输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三,在高校的教师队伍内部组织交流会议,让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评价,从而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实现高校教师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后,高校要完善评价体系,结合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堂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打分,并且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和晋升机制挂钩,从而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

(五)完善思政教学体系

大学的专业课程过多,而且不同的学科也有明显的壁垒,所以想要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很难从各个学科的角度单独攻克。即使各学科知识中有很多思政素材,但是整体来看,不同学科之中的思政内容也是非常零散的,进行渗透性的教学不足以引起教学效果的质变。因此,思政教师也要承担起整合教学资源的责任,汇总各学科的思政内容,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密切交流和沟通,从而打造模块化的思政知识体系。比如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构建思政主题,并进行主题内容的填充,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思政知识。

(六)优化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也更加丰富,但与此同时,不和谐的网络环境也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干扰。所以,从优化网络环境的角度进行切入,也更加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媒体网站需要做好正能量的宣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用社会主义的精神和思想引导主流舆论,而作为高校,也需要加强校园官方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网站内的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从而将这种信号传达给大学生群体,让他们在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上也传播这些正能量的声音。其次,还需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利用网络建立大学生的普法平台,树立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判断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这些方式,督促学生紧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承担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仅要遵守网络秩序,还要参与到网络秩序的维护工作之中。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隐性教育方法运用不足,教师的情感投入不足,大学生教育难度大,缺乏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等等。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也要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切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将实践活动与思政教育工作联系起来,比如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或者就业指导中,就可以渗透思政内容,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师水平,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思政教学体系,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