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生技能实训课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3-01-08 14:49唐方芳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思政技能

唐方芳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呼吸科;2.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临床实习作为本科实习生踏入护理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夯实基础,强化技能是护理技能教育的重要培训环节。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临床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扎实护理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能力的实用性护理人才是第一要务[1]。教师在技能实践课程中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涵,挖掘思政德育元素,以课程为载体,潜移默化地运用到课堂技能实践环节中去,教师以德施教,率先垂范,学生在实际操练时加深对职业道德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内化为学生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从而增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培养德育兼备、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符合新时代护理学科发展要求的新护士,实现“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一、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至12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医院实习的全日制大四护理本科实习生21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人,女201人,年龄21-23岁。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式,按照授课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8人,对照组10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技能教学,课堂上先观看教学视频再操作,最后进行考核,实验组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技能实践,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导入+情景模拟,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CBL教学法,其中引导性反馈贯穿课堂始末,教师适时与学生互动。两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含专业价值导向的课堂作业、含有健康教育与医德医风评分项目的技能成绩以及课程满意度。

(三)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儿科护理技能实践课程为儿科常见护理操作技术,内容包含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吸痰法、吸氧法及小儿心肺复苏,每次内容培训时间为4学时,包含教师讲授及分组练习。以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为例,介绍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

(四)授课形式

临床护理技能实践课采用小班授课模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担任讲师。共计5轮学生,每轮培训43-47人,每组约11-12人。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软件分析,课堂作业及课程满意度属于计量资料,用()表示并采用t检验;两组学生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六)儿科护理技能实践课程“课程思政”方案设计

1.构建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及儿科护理学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结合现阶段儿科护理岗位需求,多次召开教学组教学研讨会。归纳整理既往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教育资源,突出育人与专业技能并重,制订儿科护理技能实践课程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实现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与专业水平同步提升的教学模式[2]。

2.思政育人目标

将德育置于课程目标之首,与现有专业知识教学目标深度契合,通过社会热点与专业理论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制度约束相配合、显性教育与隐形渗透相呼应等方式,将大健康观、工匠精神、孔孟经典传承及职业精神等典型事例结合,注重教育路径的设计,强化思政元素与日常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夯实专业技术,强化专业能力,不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3]。践行爱岗敬业精神、增强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一览表

史瑞芬教授[4]提出: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史瑞芬教授把医学历史、爱国情怀、科学精神、人文思想、哲学原理、中华文化、审美素养、伦理道德、评判思维、大健康观十大切入点嵌合到课程思政中,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以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为例,设计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见表2。

表2 课程思政与教学设计一览表

二、儿科护理技能实践课程“课程思政”方案实施

(一)案例引入与解析

“儿科护士穿刺失败,家长拳脚相向”的伤医新闻屡见报端,穿刺成败是患儿及家长的关注重点,也是学生技能操作的难点,心理预设压力、经验不足及沟通不畅往往导致学生操作时战战兢兢、畏首畏尾。本课程以新闻事件为背景材料,以案例形式还原事件发生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我们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应该如何改进?从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等多角度进行深度剖析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评判性反思,并以此为由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此次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予以强化与完善。

(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通过对临床真实案例的还原分析,制定情景模拟剧本与角色分配,让学生从不同角色中去感悟和体会对于同一护理事件不同人的出发点与反应,尝试理解和换位思考,进而转化为人文关怀与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护理的核心价值与意义。本科护生只有不断提高职业精神与人文素养,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怜悯、照护他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情怀、有担当、有奉献的优秀护理人才[5]。

(三)专题报告

大国工匠精髓指注重细节、追求极致、诚心正意。教师要借助2015年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的人物事迹影像资料,通过故事情节、人物视频帮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专业技术上专注、求精、创新,对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激发学生永无止境地学习与探索的决心,从而培养学生在护理事业道路与自身价值实现上矢志不渝、奋斗终身的高尚情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自身修养、锤炼高尚医德[6]。

(四)孔孟经典传承千古传唱

孔子《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可以用这些经典古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正能量的情感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他人、爱护幼小、宽以待人的儒家思想精华,从内心产生共鸣、共情与爱护弱小的怜悯善良之心,逐步形成护理人文精神,唯有不断提升自我专业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结果

(一)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学习进度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与反馈

教师层面的授课效果从教师授课专业知识、教学设计及课题互动向思想品德、道德伦理与言传身教等思政维度进行延伸,学生层面从单一技能成绩向阶段性反思日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情感共鸣、技能操作观察等方面考察。干预前后两组学生思政过程性评价成绩对比,如表3 所示。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学生思政过程性评价成绩对比

四、讨论

(一)实践课堂发掘思政教学资源,以德育人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挖实践课堂思政元素,素质培养与专业理论课同频共振、互为补充。技能实训课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训的重要环节,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专业理论课程的延续与升华,更是对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的形成提供必要保障[7]。教师在手把手示范与指导的实践场景中,“重身教、轻言传”,将榜样精神蕴含的育人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实践课堂技术操作渗透关爱,以情感人

汉代扬雄《法言·学行》曰:“师者,人之模范也,无德者无以为师”。护理专业的精髓是人文关怀,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就没有护理学科的积淀与发展。教师要以德引领、立德树人,以隐形渗透方式不露痕迹地将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理念传递给学生[8]。比如:在操作前关爱护理对象;讲解目的,解释操作,穿刺时关注病人反应及感受;在病情观察时,强调严谨细致;在练习药物配置时,强调规范慎独等处处都可以渗透关爱,以情感人。

(三)实践课堂体现专业素质,以理服人

护理实践课程是护理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护理操作制度意识、职业精神、伦理道德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融入技能训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在操作技能过程中领会精神内核,并且外化为自觉行为。例如:吸痰时体验患者紧张与不安的情绪,学生能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娴熟操作和沟通技巧,最大程度上使患者感到舒适,也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和技能提升的迫切性。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思政能力及教学能力,才能引领学生成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去感染和启发学生。

(四)实践课堂“技”“能”并重,全面提升

护理实践课程应注重技术与素质的有机融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与能力。传统技能培训重点在技术的提升,而课程思政元素加入后则更加侧重“能”的培养,不但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提升高阶性和创新性。通过设置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临床场景,全程、全方位、多角色进行综合训练,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精神及其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正向引导作用。

五、结束语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护理技能实践课程有利于“技”与“能”的全面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将枯燥呆板的技能步骤变得层次丰富、有血有肉,提升了技能课堂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