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冲突视域下国际油价脉冲效应

2023-01-09 01:10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企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供需海浪油价

□ 文/本刊评论员

国际油价走势,一定同时存在两种神秘力量,一种力量向上,托举油价上涨;一种力量向下,推动油价下跌。而油价走势则取决于这两种力量均衡博弈的结果。从市场角度看,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即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互作用,达到市场均衡,进而确定其均衡价格。但由于石油具有超出一般商品的特殊属性,因而其价格形成除了受供需关系影响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而地缘冲突对石油价格的冲击,多半为短期脉冲效应。

正是基于石油资源具有经济、金融和地缘政治等多重属性,因而对其研究视角也大相径庭。但不管怎样波动,其价格也不可能长期呈现与供需平衡相悖的态势。站在陡然升至100美元/桶价格窗口解读油价,多少有些短视,观察油价曲线需要一个更宽广的时间尺度。长期来看,左右油价基本因素还是供需关系,而其他因素只能在有限时间和范围内搅动价格,如同海浪上的泡沫,海浪越大,泡沫也越大,但海浪并不是泡沫制造的一样。这既是全球大宗商品短期脉冲效应,也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逻辑。

透视近年来国际地缘冲突,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油价从18.36美元/桶涨至40.15美元/桶,涨幅高达119%。不过,短短两个月后,伴随战争结局清晰及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迅速增产稳定油市,油价也逐渐回落至战前水平。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推动布伦特油价由战争前的25.46美元/桶涨至34.1美元/桶,涨幅达34%。但伴随主要军事行动的结束,国际油价也迅速回落。盘点最近50年与石油关联较大规模的地缘冲突共有12次,几乎没有一次对国际油价产生长期影响,外生性的地缘冲突事件,导致油价飙升现象通常是短暂的,大都如同泡沫随着海浪破碎而消失。

按地缘格局分区,目前全球主要区域基准石油市场在西区有两个重要基准原油,分别是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布伦特(Brent)原油,而东区基准原油则由迪拜原油(Dubai)及阿曼原油(Oman)来承担。在进行全球石油地缘供需平衡分析时,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将全球石油市场划分为苏伊士以东和苏伊士以西两个大区市场。区域间供需失衡将推动石油贸易的开展,将资源从过剩地区输送到匮乏地区;而套利交易对跨区动态平衡起到调节和平易作用。在整体供需数量平衡格局下,仍存在局部供应侧油种结构和需求侧成品油结构不平衡,也需要通过原油和成品油跨区贸易进行再平衡。在经典商品价格理论框架内,存在一条需求量和价格相关的需求曲线,曲线斜率为负;同时存在一条供应量与价格相关的供应曲线,曲线斜率为正。两条曲线交点所构成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下,需求量与供应量总体相等。如果商品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则会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平易,供需数量也将重新回归均衡点。

此次地缘冲突以来,油价受地缘冲突刺激一路高歌猛进,刷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纪录。但中长期看,因缺乏托举油价持续上涨动力,其未来走势还将回落到油市基本面和价格逻辑框架内,围绕市场需求波动。综合来看,当下全球能源需求端并没有改变,且因疫情尚未结束、经济衰退与需求下降对高油价缺乏强力支撑。一旦硝烟散尽,地缘局势缓和,油价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每桶上百元美元的油价,仅仅作为某种地缘博弈的标志,但很难长期持续。

地缘冲突视域下油价震荡多为短期脉冲效应。未来油气供需两端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在供给端,地缘冲突延续时间与强度决定油价震荡幅度;在需求端,全球经济复苏才是托举油价上行的前提条件和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供需海浪油价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
丫丫和小海浪
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
海浪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樊应举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油价这么低,“三桶油”还好吗?
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