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新闻客户端在县级媒体融合中发挥的作用

2023-01-09 07:20徐海芹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客户端传统媒体

徐海芹

(昌乐县融媒体中心,山东 潍坊 262400)

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纷纷转战新媒体主场,新闻客户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又要通过发展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掌握话语权,这成为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根据昌乐县融媒体中心“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推广经验,就地方移动新闻客户端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对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优化其发展路径等进行了一番思考。

1.做大做强移动端,拓宽县级融媒传播渠道

“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和新闻传播渠道的丰富,使移动新闻客户端以其天然的优势成为新媒体中最具生命力的平台。[1]与传统媒体的固定时间、单向单一线性传播相比,移动新闻客户端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形态多样化、受众选择面广、互动性服务性强等诸多优点,受到主流媒体越来越多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

1.1 传统媒体的局限

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掌握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信息资源封闭、传播方式单一,基本上处于“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格局。电视栏目播出时间、报纸出版日期相对固定,受固定播出时间、出版数量等限制,信息承载量也很有限。即使电视能实现突发新闻即时播发,但受其物理特性——方寸屏幕的局限,受众还是不能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而且广播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一旦错过播出时间就再难获取信息。

1.2 移动客户端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与全世界的连接,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信息和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站消息,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092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2]移动客户端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且还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信息资源使人们摆脱了被动接收的状态,具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还可以通过留言、点赞、转发、投票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参与性和体验感大大提升。传播方式、运行成本、传播渠道、实用服务、参与互动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移动客户端成为最契合融媒体传播特点的重要载体。

2019年10月19 日,“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截至2021年11月,下载量已突破14万。“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以昌乐电台、电视台、昌乐日报刊播的新闻资讯为蓝本,集聚新闻资讯、移动直播、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构建立体化全媒体传播矩阵,从而实现 “用户一机在手晓昌乐”。“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不仅更新快速及时,更充分发挥图文、影像、音频、H5、长图、直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成为昌乐最权威的一站式媒体发布平台。“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还设置政务服务、网络问政、生活服务等功能模块,着力打造多元化的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2.移动新闻客户端建设在县级媒体融合中的意义

2.1 新闻资源聚合和平台优化

昌乐县融媒体中心遵循集约发展、移动优先、“媒体+”理念,着力打造以“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主体的新媒体平台,坚持“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多平台互动”的融合发展思路,建设以“新闻+直播+问政+服务”为特点的立体化信息服务平台。

要想使新闻内容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就要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提高新闻的质量。[3]全媒体记者部统筹管理报、台、网、端、微的记者和新闻资源,编委会统一负责选题的策划和管理报、台、网、端、微的编辑和后期制作人员。按照昌乐县融媒体中心“统一策划、统一调度、统一平台、统一考核”的要求,调动各媒介平台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对策采编播等核心力量优化重组,进行各类报道策划、信息采集、内容发布等工作。新闻产品既能体现传统广播电视和纸媒的公信力、思想性、规范性、全面性,又要兼具新兴媒体的快捷性、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在新的运作模式下,根据“移动优先”发展战略,记者在条件允许范围内优先向“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提供新闻素材,并利用奖惩机制(优先向移动端投稿,系数增加0.1,未向客户端投稿,系数下降0.2)确保政策得到落实。

2.2 各媒体平台协同作战传播增效

融媒体指挥大厅和采编中心对新闻资源的统合,使全媒体出击、各平台联动有了统一指挥和调度,分工更明确,流程更加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策划、重大事件报道和主题活动的直播,切入角度新颖,内容设计多元,话语表达权威,彰显了强大的组织策划力和贯彻执行力。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期间,“爱昌乐”新闻客户端将全媒体平台的协同作战、群策群力发挥到极致,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报道了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的盛况。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还制作播出了千人快闪《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24小时内点击和转发量就突破5万人次,这些爆款产品又一次印证了移动端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更是对媒体融合发展成果的检验。

2.3 采编人员更新理念积极转型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产出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人。[4]“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建设和打造,对全媒体记者编辑队伍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移动端以服务性和交互性见长,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往往是强于新闻采写而短于双向互动。“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的同时,采编人员的新媒体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和加深。这种新闻采编理念的转化使他们更注重新闻产品的体验性和服务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与合作更加成熟和紧密。原来的传统电视记者往往只注重画面的拍摄,报纸记者只注重稿件的写作,而“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既需要短视频素材,也需要“微言大义”的文字描写,还需要能捕捉细节特点的画面,这就需要全媒体记者调动起全部的思维,从用户需求出发,生产出真正适合移动端传播的“短、新、微、快”的新媒体产品。

2.4 传统媒体全面创新多元传播

近年来虽然传统媒体相比较于新媒体显露颓势,但仍然有其优势:受众仍居相当份额;拥有权威的新闻信息渠道和经验丰富的采编队伍。[5]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下积极做出变革和探索。以往时效性差、表达方式单一、互动性弱的传统媒体以更快更积极的姿态融入到新闻传播中,并且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体系中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发展机遇,形成更能彰显自身特色的产品。传播格局的改变也倒逼传统媒体越来越重视受众的需求和互动性服务性,重新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后台的用户数据、统计分析、点击率浏览量更成为广播电视和报纸对其内容和形式改进的参考,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生成更多精品内容。

3.县级融媒新闻客户端发展路径优化

3.1 发挥优势弥补短板

县级新闻媒体客户端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比较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县级新闻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型传播模式,向互动性与多向性的方向发展,也要合理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来对传播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创新。

依托原有的昌乐日报和昌乐电视台优秀记者编辑队伍,“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运营团队进行了最优化的组合,既有老牌编辑记者,又有新招聘的“95后”新鲜血液,由传统媒体记者编辑转型而来的这部分人在新闻敏感、统合把关、舆论引导方面占据优势,新人在创新创意、受众需求、新媒体技术方面更胜一筹。记者编辑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取长补短,优化组合,最终打造出适合移动端传播的新闻资讯和服务信息。

3.2 突出特色精准定位

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一定要认识到,主场变了、形式变了,面对的必然是不同的用户。清晰的定位非常关键,要针对自己的目标用户来提供针对性的内容。“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作为权威、实用的昌乐官方移动发布平台,设置了新闻资讯、网络问政、政务服务等栏目,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数字报”等实时收看昌乐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收听昌乐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还能转发、互动、评论。“爱昌乐”客户端非常注重实用性和服务性,用户既可以观看精彩直播,也可以在线学习党史,线上咨询投诉,还可以通过服务版块缴纳水电费等业务。为方便昌乐人民生活,“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分类信息版块开设“昌乐信息百事通”,涉及单位部门、教育、企业、医院、酒店、餐饮、金融、百货、房产、旅游等服务信息。市民打开“昌乐信息百事通”,便能查询到想知道的商家或部门的电话、地址,并可实时导航。

3.3 内容为王创新为要

无论传统媒体的生存还是新媒体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容这个根本。传统媒体严谨的采编流程、丰富的采编资源、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奠定了其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在新媒体时代,这依然是优势。

3.3.1 做足本土新闻

“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积极推进“守正创新,有融乃大”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用足用好本地资源,通过权威、海量、及时的本地新闻吸引用户关注——对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大活动第一时间报道,加大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力度,筑牢新闻宣传阵地;针对突发事件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彰显社会责任。新冠疫情发生后,昌乐县融媒体中心全方位强化疫情防控宣传。爱昌乐客户端等第一时间传达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疫情的安排部署、防控措施和最新通告等80余条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公益宣传,播发新冠病毒肺炎科普知识、预防措施、法律法规等160余条次。以“爱昌乐”客户端为统领,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全媒体联动播发刊载各级各部门的动态报道相关新闻280余条。

3.3.2 做活产品内容

“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不断创新媒体语言表达方式,利用图文、视频、音频、海报、H5等多种表达方式,将新闻报道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涌现出了一大批流量大、口碑好的融媒体“爆款”。“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推出的昌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篇,分别讲述了马宋饼、春堂八宝糕、双翅杠子头等传统美食的前世今生,引起昌乐人民满满的童年回忆和对现在幸福生活的感叹珍惜,朋友圈的话题一时间都是关于昌乐美食的探讨,其点击量和转发量均超过了10万人次。为提高昌乐市民普通话使用率、普及率,对内提升沟通效率,对外展示良好形象,昌乐举办“讲好普通话共建文明城”普通话大赛。为此,“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联手昌乐融媒主持人推出了一系列与普通话大赛相关的产品,《我是中国人我讲普通话》《大手拉小手同讲普通话》《容易被读错的地名》《容易被读错的成语》,在昌乐营造了“说普通话创文明城”的浓厚氛围。

3.3.3 做新短微视频

融媒体背景下,短视频作为新闻内容承载模式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向,为传统媒体升级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6]“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利用视频制作人才优势,积极探索以短视频为主导的新闻产品开发,推出《昌乐24小时》《创文明城做文明人》等系列短视频,以“短、新、微、快”的表达形式,用鲜活有趣的语言,从全新视角出发,用细节记录昌乐发展变化,解读昌乐人关注的民生热点。此外,“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还深度介入热点新闻事件和用户关心的话题,对新冠疫苗接种、宝石博览会、西瓜节等进行专题直播,体现主流媒体担当。2021年发布直播近40场,平均直播点击量达8万次。

3.4 服务群众打造品牌

利用县级融媒体掌握的资源,从衣食住行等需求高的民生服务着手,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既能破解客户端的粉丝和流量“天花板”,也能带动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互动,通过转发、点赞等方法达到广泛覆盖传播的效果,从而产生品牌效应并形成最大的影响力。“爱昌乐”移动新闻客户端采用新闻与服务、资讯与问政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新闻宣传带动综合服务。其“问政”栏目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倾听群众声音,向党委、政府及时反馈,努力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问政”栏目每月会收到群众发布的关于孩子上学、小区物业、城市管理等民生咨询类网帖40余条,回复率达到99.1%,群众满意度达到98.2%。

做大做强移动端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移动客户端具有的及时性、快捷性、服务性、互动性等特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与其权威性和公信力互为补充。县级融媒体移动客户端的建设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精准定位,服务群众,构建基层媒体“小、灵、快”的融媒生态,并探索出适合县级媒体的融媒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客户端传统媒体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人民网+客户端”推出数据新闻
——稳就业、惠民生,“数”读十年成绩单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广播电视融合新闻客户端的应用研究——以青岛广播电视台《蓝睛》客户端为例探索传媒融合
媒体客户端的发展策略与推广模式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传统媒体微信运作六要诀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