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年画文创基地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2023-01-09 09:37陈艳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年画研学文创

陈艳莉

(乐山师范学院 图书档案馆,四川 乐山 614000)

基于文化遗产开展的文创活动,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及其文化旅游发展的新趋向。

文创,指文化创意,包含了文化创意活动与文化创意产品这两方面的涵义。它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富有创意的公共文化活动或文化产品的开发。前者是为市场及客户提供的综合服务;后者指在交易场所进行销售的具体物品。

从历史上看,夹江年画的创作、销售,以及以夹江年画作为“旗舰物种”的包括夹江的堂灯、花灯、彩会、灯舞、山歌、竹麻号子、纸扎、刺绣等民间艺术产品和民间节庆活动,可视为一种原始的文创,它是以这一地域的人文意识、族群心理、审美情趣作为基础的文化创造,以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与审美需求。

现代的文创活动,有了更丰富的科技表现手段、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服务对象,以及包括艺术赏析、文化教育、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销售等更广泛的内容。夹江年画作为地域文化群落中最为普及、影响力最广的艺术形式,无疑具有本地现代文创最重要的资源优势。但是,目前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更好地以此为基础和载体进行文创开发和公共文化服务,也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四川夹江年画研究所——这一文创基地作为案例,来进行夹江年画文创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一、夹江年画文创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一)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创活动

2010年夹江年画研究所成立以后,在恢复、传承夹江年画传统技艺,复刻传统作品、创作新作品的同时,也面向社会,以夹江年画为载体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到社会基层进行文化宣传、参与民间的文艺表演与展示

选择节假日,到基层单位、社区、街道、旅游区等,讲解夹江年画的历史,展示夹江年画的传统制作技艺,并让民众亲自参与、体验年画的制作过程。同时还走出国门,例如2017年参加由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民俗文化表演和工作坊。同时,把夹江年画融入当地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参加夹江县每年9月在小北门举行的传统祭祀活动——梅葛会。梅福和葛洪是民间相传的染房业祖师,而染房所用的天然颜料也被用于夹江年画中。在这些活动中,还根据夹江年画的题材编演舞蹈、歌曲、川剧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传播。

2.参加各种以传统木版年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文化展览、学术交流与研讨

自2015年以来,夹江年画参加的这类活动包括: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传统木版年画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新生代作品展”;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夹江木版年画与文献展以及夹江年画现状与发展路径研讨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推出的 “迎春纳福——传统年画精品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系列活动;为迎接北京冬奥会,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中华瑰宝》开馆大展,等等。在这些活动中,都包括了讲解夹江年画的起源、工艺、制作流程、作品赏析,以及亲手体验制作过程。

3.参加定期举办的各种博览会

例如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等。在这些博览会上,既进行夹江年画的作品与制作工艺展示,也展销以夹江年画为题材的各种文创商品。

4.配合各种节庆与主题活动,进行专题创作与推广

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夹江年画研究所创作了与之对应的12幅新年画;配合廉政建设,创作了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新年画12幅;新冠疫情发生后,创作了“战疫情,保健康”系列新年画10幅;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选取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创作了系列新年画9幅;配合四川乐山市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主题活动,创作了爱乐山、爱自然、爱家庭等“十爱”新年画。这些创作活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城镇人流聚集的街区打造成画墙,在社会上发挥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推陈出新,创作了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八仙过海等彰显传统文化的系列年画。夹江年画研究所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将创作的各类主题年画,批量印制成年历、门神等,通过乡镇和社区发放给民众。其中仅廉政主题年画发放就达13万份。

5.定期开展夹江年画培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夹江年画研究所与夹江县文化馆举办免费的“夹江年画成人培训班”、“妇女灵活就业培训”、“少儿暑期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夹江年画起源、夹江年画基础知识、墨稿填色、年画文创产品制作等。仅2017年至2018年,就举办各类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80人。

6.建立夹江年画研学旅游基地

以夹江年画研究所为基地,与相关的研学旅游机构合作,与眉山、乐山、成都等地的学校建立联系,设计了融夹江年画历史知识介绍与制作工艺于一体的研学课程,持续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旅游活动,现在已成为四川乐山研学旅游的重要基地。包括夹江年画在内的研学旅游路线,还与夹江境内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石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传统工艺造纸坊等相整合,形成全面体验夹江本土文化遗产的组合产品,增加了研学旅游的丰富性和吸引力。

(二)面向文化旅游市场的文创产品

近年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以及文旅产业的融合,中国出现了“文创热”。各种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各地博物馆以展陈文物为创制源头的文创产品激增并热销。

夹江年画研究所也以夹江年画为基础资源,研制了不少文创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几十个品种。其中实用品有折扇、团扇、抱枕、桌布、茶杯、T恤等;美术与工艺品有卷轴挂画、年画册页、明信片、石头画、叶脉画等。

这些文创产品中,除了夹江年画美术作品之外,其他的都是以在实用品上印、绘、绣传统夹江年画或新年画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方法。其中,夹江年画书签曾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中国工业美术创意铜奖”。

这些文创商品,在夹江年画研究所固定销售,另外在夹江年画研究所参与的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现场都有售卖。夹江年画研究所还开设了销售文创产品的网店。2018年,夹江年画研究所的文创产品销售为20多万元。

根据需求,夹江年画研究所一般都会在春节等节日前赶制文创产品。据其负责人介绍,传统的年画作品好卖,实用的文创产品也好卖。精美的传统年画以前15元一张没人要,现在500元一张也有人买。在各地的展会上,夹江年画也很受外地人欢迎。

夹江年画的文创影响也扩展到大专院校,地处乐山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毕业设计中,学生们采用夹江年画传统元素,设计出了多种文创产品。

二、夹江年画文创基地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研究之不足

夹江年画的文创之源,是夹江年画的传统作品。与国内其他传统年画相比,现存的夹江传统年画数量较少。例如,集中国木版年画之大成的22册《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有绵竹、梁平年画专册,却无夹江年画专册;此外,截至2022年4月,在百度学术上,搜索到夹江年画的相关文献有30篇,而同期搜索到的同为巴蜀传统年画的绵竹年画、梁平年画的相关文献,分别为264篇、125篇。相比之下,夹江年画的学术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显不足,从而影响到夹江年画文创开发的文化基础支撑。

(二)缺乏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与传承体系的建立

虽然夹江年画在人员培训方面已作了很多工作,但主要属于文化普及性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就夹江年画研究所而言,目前仅少数几人掌握关键的刻版技术,还缺乏一支有规模的、年龄结构合理的、熟练掌握夹江年画传统技艺、具有较高艺术造诣以及复刻与创新水平的人才队伍。而且夹江年画的传承与文创目前主要依托该所,缺乏社会与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与同在四川的绵竹年画比较,目前绵竹年画已建立起以年画馆为中心、多个传统年画村为依托的传承基地,平均每年培训400余人次,并进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和认定,初步形成国、省、市、县梯级人才传承体系,以及老中青三代传承人才队伍。目前绵竹直接或间接从事年画创作的人员达1500余人,并有四汇斋、三彩画坊、轩辕年画等为代表的年画企业30余家。

(三)公共文化服务未能与本地文化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融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方面,夹江年画的有关活动还显得较为分散,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尤其未能与本地文化建设、旅游经济、乡村振兴等整体战略充分融合,发挥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

同样以绵竹年画作为比较,绵竹自2008年起,把每年腊月二十三开幕的“绵竹年画节”确定为第一个地方性节日。以“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举办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到绵竹赏年画、品美酒美食、看传统文艺和民俗表演。同时以年画村为品牌,打造了集年画制作体验、文创产品销售、乡村休闲为一体的国家4A景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四)研学旅游还需要进一步专业化和特色化

在以夹江年画为主题内容的研学旅游中,对传统年画的知识传授与传统工艺的制作体验还显得不系统、重点不突出,比较流于和传统作品无关的一般画作的制作。

(五)文创产品还需要突出特色、提升创意和市场影响力

夹江年画现有的文创产品,虽然品种较多,但在内容上,夹江传统年画的特色仍然体现不足,而且题材较单一,与其他地方的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在形式上,普遍缺乏现代设计感,创意创新不足,不能满足公众的现代审美需求;以新的题材创作的新年画,不少还显得较为粗糙,艺术底蕴不足;一些用现代彩印技术制作的夹江年画明信片、画册,印制较为粗糙,不能很好的展现夹江年画的艺术特色。

夹江年画文创产品的年销售额仅数十万元,市场价值未能充分体现。虽然已开设了销售文创产品的网店,但受众与用户范围较小,产品影响力、品牌效应还有很大不足,尚未形成以夹江年画的艺术为特色的文创产品品牌。也未能与本地诸多名特产品充分合作,进行联合文创开发。

再以绵竹年画比较,绵竹年画产业年均产值已达4000多万元,已开发出30多个系列,1000余种年画衍生产品,包括与当地的剑南春等酿酒企业合作开发的绵竹年画系列酒品等。

三、夹江年画文创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建议

(一)关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创活动

鉴于对夹江年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传统的研究不足,尤其是这方面与中国其他传统木版年画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充分挖掘、搜集、整理夹江年画的传统作品,收藏古版、原作,出版画册,建立高水平的夹江年画博物馆,与相关专家与机构合作,提升夹江年画的研究水平,为文创打下坚实基础。

人才队伍与传承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创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与乐山本地的大专院校、中小学合作,将夹江年画引入相关的艺术课程,同时恢复和发展夹江年画传统村落与街区,整合现有年画艺人,建立传承与文创基地,形成稳定的、高水平的木版年画人才培养机制。举办年画节或综合性的传统文化节等各种推广活动,带动年画文创活动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

夹江既是中国文化部授予的“中国书画之乡”,又是号称“中国西部瓷都”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夹江所在的乐山市,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众多闻名于世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这是夹江年画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域文化优势。因此,夹江年画的文创活动应充分考虑与在地的特色产品开发、自然与文化遗产推广、城乡文化品牌建设相融合,实施整体发展与相互促进的战略。

夹江年画是开展研学旅游的优质文化资源,在研学旅游基地的建设中,关键在于突出文化个性与特色。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研学课程,把夹江传统年画的知识传授和制作体验作为重点,而且增加年画制作全过程的深度体验,包括天然颜料的制作,画稿创作、木版雕刻、印制、装裱等。研学对象除了扩大中小学生的参与之外,也要向全龄段发展。

(二)关于面向文化旅游市场的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的生命力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包涵并充分体现原有艺术的元素与特色,这是使文创产品具有显著个性,避免同质化的关键;二是是否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意创新的设计与形式。

从夹江年画文创产品的市场反馈来看,也是“传统的年画作品好卖”、“实用的文创产品好卖”。这说明,真正体现夹江年画艺术特色的、非同质化的产品,以及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才是顾客选择的基础动机。要从夹江年画的“文化个性”,转化为文创产品的“产品个性”,需要从夹江年画在题材内容、艺术构思、木刻线条处理、标志色及其色彩组合等方面的地域特色着手,在熟练掌握、完美展现个性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合理植入、推陈出新。

在题材内容方面,在传统作品基础上,应立足本土文化加以充分扩展,形成系列文创产品。例如,夹江县以及乐山市境内诸如千佛岩石窟、东风堰、乐山大佛、峨眉山等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名人、重要历史事件等,都可作为文创题材之源,体现地域文化内涵之延伸。

在产品的样式和形式方面,需要借鉴各地特别是一些博物院的成功经验,使产品设计更加富有创意、更加多样化,在实用品方面尽可能地覆盖衣食住用行的诸多方面。例如,为配合青少年的自然与文化教育,可以考虑用夹江木版年画的风格,创作与本土自然与文化遗产相关的系列绘本;可以考虑用夹江书画纸以及年画传统印制工艺,设计制作便于保存和翻阅、精致美观的夹江年画画册,以充分展现夹江年画原本的艺术魅力。

历史上中国社会有年节购买张贴年画的传统,虽然现代生活中习俗已发生许多改变,但过年张贴春联,以及其他诸多节日的礼品及饰物消费,以及室内艺术品装饰,仍然有广大的需求和市场。因此,需要利用夹江年画这一独特的文创资源,有针对性地推出各种节礼产品、建筑物装饰产品,引导、扩展社会消费习惯,满足消费需求。

在“互联网+”的网络与多媒体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文创的重要手段,需要打通更多的网络平台,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营销手段、数字化方式,进行传播营销。

上述目标,仅靠夹江年画研究所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所、校、企以及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合作架构,形成教学、创意策划、设计、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而夹江年画研究所作为夹江年画的核心传承基地,可以为这个合作架构提供重要的文化与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年画研学文创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陶溪川文创街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牛年画牛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年画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缸鱼年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