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三个关键

2023-01-09 20:52周文良魏虹王艺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61004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武侯区劳动育人

周文良 魏虹 王艺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610042)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远的育人价值,亟需得到全面加强和有力彰显,从而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构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历史发展演变、社会形态变迁、意识形态影响等多种原因,新时代劳动教育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需要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思路重新架构起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相匹配的实施体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成都市武侯区作为中西部教育现代化核心区、中国教科院综合改革实验区,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区域教育高位发展的重要契机,立足区域实际,促进五育融通,找准以调研为基础、以理念为先导、以行动为支撑的三个关键点,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武侯实践样本。

一、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发力点

长期以来,武侯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成果。为全面了解区域劳动教育的基础和现状,武侯区面向中小学家长、学生和教师发放上万余份调查问卷,广泛收集多方信息。调研得知,家长、学生和教师对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达成高度共识;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多路径推动课程实施;学校通过日常活动有序开展劳动教育;学生日常生活劳动参与度高,学生劳动素养良好。但同时也看到,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有待整体优化;学校劳动教育的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完善;教师劳动教育实施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亟待加强,“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的实施重点亟待突出。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武侯区研制并发布了《武侯区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区域劳动教育工作搭好四梁八柱。同时,武侯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学生健康成长二十条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整体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中磨练心志,从政策层面推进武侯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二、探寻核心理念,找准生长点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因此,首先需要探寻一个核心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是什么?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劳动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呈现阶段起伏、时强时弱的发展样态。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强势回归,正是打破了这种外部桎梏,呼唤劳动教育的内生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劳动,是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育人才是根本目的。简而言之,不是因为劳动需要人,而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劳动。因此,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确立内生的劳动教育核心理念是第一要义。

“一勤天下无难事”“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天道酬勤”……勤劳奋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侯区立足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着眼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地与落实,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核心理念——“勤以立人”。勤既有劳动的本意,还有自觉主动的劳动态度、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把“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通过出力流汗,使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真正做到做事要勤快、技能要勤练、学习要勤奋、做人要勤勉、生活要勤俭,树立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将勤劳奋斗的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三、推进八大行动,找准着力点

在“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武侯区配套劳动教育“八大行动”,引导区域、学校、教师三级联动,形成合力,促进劳动教育落地转化,保障育人实效。

在体制机制方面,武侯区教科院进行机构改革,专设德育与劳动教育研究所,专设劳动教育专职教研员,部门主要职能为区域德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和心理健康研究,加强劳动教育和五育融合的研究与探索。区域努力构建形成“大劳动教育观”,促进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主题活动周、劳动服务班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校内集体劳动;坚持家校联动,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务劳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和公共场所,参加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社区雏鹰”公益活动已成为区域品牌,武侯区家长总校成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在课程建设方面,整合文旅资源,挖掘三国文化,武侯区整体构建了“基础课程+融合课程+活动课程”的“三课联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区内各中小学因校制宜,研制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实现“一校一案、一校一单”。每周开展1~2节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相关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如棕北中学在坚守24年的劳动服务班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要求与育人目标,依托课程统整,探索出“一横两纵一周”的劳动教育模式。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构建“课程+基地+文化”的一体化、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两园两坊一榜样”基地、“农场+博物馆+高校”基地、“种子微博物馆”。龙江路小学提炼出以“悟责乐行 悦己达人”为核心的劳动教育目标,创设“劳动日”,丰富校外劳动教育辅导员资源库,形成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川大附小以“七十二行”为载体,形成了以劳动专题活动为主导,以劳动学科引领与全学科渗透融合为支持,以劳动创造空间建设为载体,以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为引导,以教师劳动素养和技能提升为保障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师资队伍方面,构建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完善以教研员、中心组、种子教师、专兼职教师、校外辅导员为支撑的人才资源库。启动“劳动教育种子百名教师”培育行动,开展教研、科研、培训等活动,征集优秀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专兼职劳动教师拓宽专业提升和展示平台。

在基地建设方面,大力拓宽学生校内外实践场所。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室、食堂、学校空地和操场等场所进行规划调整,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校内劳动实践机会。目前已建成西北外国语学校屋顶农场、川大附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棕北中学劳动服务班、礼仪职中学生双创基地、磨小分校幸福农场、武侯实验中学附小种植园等多个校内劳动教育场所。与此同时,与校外相应单位建立密切联系,组织学生走进郫都川菜博物馆、大邑向阳花农场、新都先农基地等校外教育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另一方面,区委区政府设置专职部门和专项经费,负责综合教育基地的管理、运行和评价工作。区委区政府直接协调和领导武侯区“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建设,260亩园区建成5大教育主题课程。其中“匠心劳动工坊”版块已开设厨味爱心、金工创心、木工道心、陶瓷文心、服务巧心五类劳动主题课程,学生免费、政府买单。保障区域内义务段学生享受高品质实践体验。

在评价落实方面,运用“一卡通行”覆盖劳动教育全过程评价。结合西部唯一“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实现“一网通用、一网通学”的资源优化供给,借助“一卡通行”,建立学生劳动实践记录档案,提供在线预约、查询、推送、记录、评价等服务,完善劳动安全保障,连通综合素质评价,实现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覆盖。

现目前,武侯区各中小学因校制宜,创新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呈现出“百花绽放,百舸争流”的学校劳动教育样态。同时武侯劳动教育经验也多次在全国、省、市平台做交流分享,形成广泛影响。2020年11月21日,武侯劳动教育《勤以立人 创新实践》在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青岛)上作典型经验分享。2021年10月17日至19日,武侯区承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改革实验区第一届“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研讨会,从区域经验、基地建设、学校论坛、课例展示等方面全方位展示武侯劳动教育的阶段成果,获得知名专家及各实验区参会人员高度好评。2021年10月20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上,武侯劳动教育经验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未来,武侯区还将聚焦劳动教育实施的重难点,着力“课程、机制、评价和动力”四方面的突破,整体推进武侯劳动教育的纵深发展。一是课程特色化,因校制宜将劳动教育课程做精做细,形成具有丰富性、系统性、特色性的学校及区域劳动教育品牌;二是机制顺畅化,完善劳动教育基地的准入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多元治理共同体;三是评价科学化,结合“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全方位、多层次、伴随性地采集学生劳动实践数据,实现规模化和精准化素养监测;四是动力内生化,真正将“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内化为个人品质。经过3~5年的努力,构建起符合武侯区发展实际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形成学段衔接连贯、课内外融合协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管理科学、高效顺畅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武侯教育品质和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武侯区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武侯区中小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七步”实践策略
成都市武侯区:科技治理“微腐败”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