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加坡、吉隆坡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设计*

2023-01-09 09:02周燕玲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形象设计新加坡特色

周燕玲

(韩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趋势下,城市中心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一个成熟的城市形象应该极力保护自己的地域特色,尤其是文化特色,在国际城市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才能突破瓶颈,挖掘亮点。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城市岛国,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60个小岛和一个本岛组成,人口500多万。新加坡有着优秀的城市设计经验,不仅发展了繁荣的商业和旅游文化,同时能完好的保留新加坡原有文化的地域特色,营造了独特的城市内涵。

一、地域文化——城市形象设计的宝库

城市形象一般指城市空间内各个显性和隐性的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及沟通下产生的机能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形象设计历史演进、观念、形象识别三部分。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形象设计,城市形象的视觉感知是信息时代人们认识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反映了一个城市内在历史底蕴以及文化外显的景观环境、经济实力等,是城市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体现。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城市设计,不仅能够发挥地方文化优势、提升城市知名度,同时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

城市形象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客观物质环境;二是城市视觉形态所带给受众的主观感受,其城市的建筑样式、空间规划、设施设计、绿化布置户外活动、广告安排等营造的物质格局都属于产生形象的一部分,而在此基础上所表达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民族认同感等就属于城市形象给人的主观要素部分。城市形象系统的设计是一个融合多元素的复杂综合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城市信息。而广义的地域文化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地域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精神成果,其形成和影响主要包括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民族分布、民俗习惯、交通运输、宗教信仰等,这些方面是地域文化影响的主导原因。地域文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价值观等各方面,并保持一定阶段的稳定性,体现了空间特点、历史特色和环境个性。在城市形象设计中只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历史民俗、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城市因素,发扬本地域的自然环境优势特色,才能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提高人们对这所城市的辨识度和认知度,营造城市独一无二的城市身份。

二、新加坡形象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包含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三大方面,新加坡的在城市形象设计中政治、宗教、经济、文化四要素相互关联,促使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文化包含了城市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如何体现城市的人文环境的个性和特点,是创造城市地方特色的重点。

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范畴越来越广,不仅涵盖物质环境创造与艺术创作,同时涉及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1]。新加坡通过结合自己独特的政治环境、不同的宗教文化,与不同的城市设施和景观相融合,在城市形象中叙述着城市内在独特的历史文化故事,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多国文化色彩情怀,表达着多元平等的意象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在形象识别设计中新加坡巧妙的融入地域特色,不仅延续了历史文脉,同时提高了城市品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族、宗教、传统的尊重和融合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有700多年的移民历史,丰富的民族风俗文化资源,人口构成的复杂性不但没有在新加坡带来负面影响,反而通过政府一系列措施营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被公认为是治理多元民族共处和谐社会的典范。为了达到多元族群共处,政府实行“配额制”,又通过组屋架空层提供活动空间加强族群公共交往。

新加坡的移民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都受到政府的保护和重视,各具特色的宗教建筑营造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哥特式基督教堂、圆顶式回民教堂以及中式寺庙,迥异的建筑和互不干扰的信徒和谐相处,形成了新加坡独有的人文特色。虽然新加坡的建筑历史只有几百年,但是融合了亚欧两处地域文化和众多宗教特色,形成了新加坡独具魅力的城市建筑群。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家庭人口逐步减少的趋势下,新加坡沿袭同堂共居大家庭的传统模式,采用多代同堂居住模式,空间格局主要有“三代同堂”“双钥匙单元”和“双层阁楼”等模式,室内设置各自独立的私密空间和出入通道[2]。新加坡SCD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多代同堂的“双层楼阁”单元,由成年子女和父母配对申购,首次创新了解决家庭空间的节能环保和持续性发展,在2015年获得新加坡建屋局最高设计奖。而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进行组屋建设,解决公众住房问题,在解决公共绿化面积与居住面积之间的矛盾问题上,并没有剥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和花园建设,而是采取高密度建筑充分利用空中资源,有效兼顾公共与私人空间的需要[3]。

2002年政府的特征规划(Identity plan)和公园和水体规划(Parks and Waterbodies Plan),大大提高了新加坡的景观环境和地方性区域特征,增强了市民的归属感,提升了特色区域的历史感和文化性,维系了社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区域性特征规划的倡导下,政府编制了相关导则,对地区性的管理、功能引导和公共空间建设等进行了全面的技术管理。

2.历史人文设施的保留与拓展

对于古建筑人文设施新加坡采取“Reserve、Remedy、Remake”的3R原则,逐年编制古建筑实施标准和指导意见,对维护要求和细节均做了具体说明。新加坡的历史只有几百年之久,但文化来源丰富,综合了中国、印度、马来西亚以及英国及欧洲文化的影响。新加坡擅于将这些隐性的历史文脉巧妙的介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中去,如在历史文化人行道旁设立“故事板”,让行人重温过去,让历史元素与现代生活结合。

为了保留殖民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筑和街景,政府资助综合利用这些传统建筑。比如牛车水从1821年逐渐形成的华人聚居地,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南方街区和商铺的特点。多彩的“小印度”、甘邦格南等又分别体现了印度民族和马来民族的气息。这些作为重点古迹,不允许做任何改动,完全保留当时的生活风貌和建筑形制。

图1

而一些旧建筑通过在原有改建成娱乐场所加以再利用,比如克拉码头,充分利用了旧式民屋和仓库,解决了发展与保留旧建筑之间的矛盾。新加坡的SAM美术馆和红点设计博物馆完全利用旧楼改造而来,既维护了历史原有风貌,又让建筑重新发挥城市效用。被政府宣布为“值得保留的桥梁”的加文纳桥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唯一的一座悬索桥,桥上有加文纳家族的盾徽和新加坡特有的铜像猫,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符号。桥体一直保留完好。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也是典型的新旧结合的建筑,设计风格融古老和现代的风格为一体。

无数老破旧的工业建筑,如特内里费的羊毛店,殖民地糖精炼厂,和新农场发电厂被改造成住宅建筑和娱乐综合体。包括主要公共工程街景改善,沿布里斯班提供3.5公里的自行车道河流,升级新农场,默瑟尔和特内里费公园和建设4.5公里的内城绕行道。在城市建设和工程管理中始终贯彻历史遗产保护政策,为了缓解土地资源不足带来的城市用地压力,宁可采用填海造田的方式,也不随意拆除古旧建筑,并鼓励历史建筑的功能置换,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新加坡通过政府带头,公民参与,共同制定法规保护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让历史形象在保育中获得新的感观体验[4]。

3.城市细节的地域文化渗透

城市形象的细节设计是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和城市设计不断成熟的表现,新加坡在城市设计细节处理中,巧妙地将地域特色、历史元素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显得自然贴切而平易近人[2]。

(1)指示牌

在城市设施设计上,新加坡尤为关注细节和人文关怀。对于城市的公共信息设计,利用图形和符号将城市规章、行为准则、法律法规视觉化和图形化,让市民和游客显而易见,一看就懂。例如圣淘沙海滩的系列三角形的立柱上,将景区的活动区域和行为规定用鲜明的图形和简练的文字详细标注出来。而在环球影城入口则设置了系列花朵造型的指示牌,与影城欢快的娱乐氛围相契合。在裕廊飞禽公园,主要采用飞鸟造型设计交通导示牌,与热带雨林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图2)

图2

(2)国徽与国花

新加坡这个名字,源自梵语,意思是“狮子”“城市”,总统府大门中央的国徽设计,中间的盾徽两侧分别是代表“狮城”新加坡的鱼尾狮(图3),右侧是黑色条纹代表马来西亚的金虎。盾牌下写着“前进吧,新加坡”的马来文。鱼尾狮代表着新加坡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融合西方和东方的精神,是对于和谐异质文化的强调和肯定。

图3

象征国家形象的胡姬花,是艾尼斯·卓锦培育出来的,因而以她的名字命名花为卓锦·万代兰,作为国花的卓锦·万代兰四片花瓣分别象征四大民族语言,即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的平等,同时寓意国家前程似锦。

(3)街道与景观

新加坡的街道形象也充满了地域风格。哈芝巷是新加坡古老的穆斯林风貌街道,有许多殖民风格的仓库老房。街道通过旧房改建,将伊斯兰风情与欧洲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现代涂鸦艺术在古朴老店的墙壁上散发出狂野的色彩。

亚拉街则是阿拉伯风情特色的宽敞街道,建筑华美,是马来的苏丹贵族聚居之地。街道充满穆斯林风味,传统的长袍服饰形成此地独特的风景,街道两旁的商店售卖各种穆斯林女性所穿的长袍和娘惹服饰的丝绸、染布布料,极具异域风情。

莱佛士登岸遗址是英国政治家莱佛士登录新加坡的地点,这里竖立着这位政治家的雕塑,以纪念他将新加坡建成为欧亚重要港口,改变小渔村命运的重要时刻。雕塑和平纪念碑是由四支锥形石柱组合的石塔,象征华裔、马来人和欧亚裔的团结精神,并记载了二战时期被杀的平民。

新加坡在城市细节处理过程中,并不强调奢华,而是结合居民生活需要、环境特色以及文化保护理念,去充分展现城市面貌的丰富多彩。

新加坡土地短缺问题尖锐,20世纪70年代曾经为了城市更新拆除过破旧店屋。但政府很快意识到唐人街、Kampong Glam、小印度这些文化区域的历史价值和民族群体意义,是现代建筑不可取代的。在失去旧建筑载体之后,许多传统民俗节目和街头活动也随之消失,导致游客数量骤减。好在政府及时意识到地方文化特色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其后出台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地方文化加以保护。不仅恢复历史古建筑,并引入新元素提升区域独特性,民族特色风情的活动和节目也在保留的基础上不断更新。

三、新加坡基于地域特色城市设计的启示

每个国家和城市都有着自身个性特征和特殊内涵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城市形象中的体现手法并非单一的照搬和嫁接,而应通过整体布局和规划,整合多方面人文个性和传统要素,才能真正创造出地方特色。

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贫乏、面积狭小的城市岛国,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结合本国的地域环境特色和历史文化优势,注重扬长避短。在城市形象设计中以整体协调把握全局,提倡传统文脉的延续,结合历史痕迹、乡土风貌,对原有城市设施的母体、构件和历史场景片段,加以重组或诠释或重新演绎,形成有机的新陈代谢的动态系统。如在2010年新加坡的布里斯班市议会上,针对开发新的建构和街景时对周边地区进行建筑物风格和立面分析,建筑物的正面必须符合街道整体风格。政府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城市改造,让76公顷的废弃工业建筑转化为活力四起的工作生活和娱乐环境,如詹姆斯商场、特内里费羊毛店,以及通过改造发电厂而成的娱乐综合体。政府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最终打造了一个成功的多元化、包容性强的绿色生态国际化都市形象,不仅增强了城市吸引力,同时也是繁荣社会经济的根基。

新加坡主要以华人公民为主,历史文脉、生活方式、人员结构和道德观念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优秀的城市设计经验在中国有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价值。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各地域原有的历史特色和文化符号受到冲击而变得模糊。在处理地域建筑和历史遗迹的过程中既不能封闭式保护,也不能灾难性的过度开发,而应在发展建设的同时兼顾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再利用,学习新加坡丰富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处理方式去协调和促进文化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

猜你喜欢
形象设计新加坡特色
当下中国游戏中的妖怪形象设计分析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铲屎的,你是认真的吗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景怀宇形象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