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监测及松枯死木发生浅析

2023-01-09 05:45吴禹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松墨虫口松材

吴禹杰

福州市林业局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福州 350001

1 鼓山风景区林业基本情况

鼓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的闽江北岸,主峰海拔近千米。南北长9.21 km,东西宽5.30 km。鼓山风景区有4.33 km2松林地,植被群落总覆盖率达70%~80%。以马尾松、湿地松为主要树种的针叶林在景区占有绝对优势,广泛分布于风景名胜区山体的中上部,尤其是地势较为陡峭、土层较薄的区段。

2 松材线虫病防治情况

鼓山风景区自2009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枯死松树分布区域逐渐扩大,许多高大的名木古松均被线虫感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仅2015、2016年每年清理枯死松树2 000余株,2017年达8 000余株。2019年以后,采取5年绩效承包的治理模式,以全面清理枯死松树为核心,加强对松墨天牛的综合防治、打孔注药保护重点松树等综合措施,并实行工程监理,项目实施4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3 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的监测

3.1 材料与方法

(1)诱捕器设置。根据景区内景点位置、马尾松、湿地松不同的林分状况,在景区内设置200个诱捕器,42个小班作为监测点,分布在鼓山风景区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松林(表1)。

表1 松墨天牛监测点诱捕器设置

(2)诱捕器介绍。采用福建辰康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APF-I松墨天牛诱芯诱捕器,药剂野外高效持续期为30 d,有效期≤60 d。

(3)诱捕器的使用。每年4—10月在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小班内,选择林中相对开阔且通风较好的区域使用诱捕器诱杀松墨天牛和监测松材线虫病。每15 d收集、统计松墨天牛成虫1次,并清理诱捕器中的枯枝落叶。

3.2 2018—2021年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发生情况

选取诱捕器监测点在2018—021年每年4—10月诱捕器诱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2017年未使用松墨天牛诱捕 器)。2018年 共10 170头;2019年 共9 519头;2020年共7 705头;2021年共7 332头,诱捕到的松墨天牛在4年间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2021年下降曲线趋于平缓(图1)。

图1 2019—2021年诱捕松墨天牛数量

3.3 2018—2021年松墨天牛月度诱捕情况

选取200套诱捕器在2018—2021年挂设期间,每个月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松墨天牛在鼓山风景区发生1代,且成虫活跃期较长。鼓山风景区内的松墨天牛成虫活跃期从4月开始,至10月底结束。成虫羽化高峰期发生在每年的5—8月,通常在每年的7—8月达到峰值。松墨天牛成虫逐步羽化,进入活跃期,携带松材线虫咬食树木补充营养,松材线虫幼虫就从天牛取食的地方进入树脂道造成树木侵染(图2)[2]。

表2 2018—2021年4—9月诱捕天牛数量 头

图2 2018—2021年松墨天牛诱捕数量

3.4 2018—2021年 福 州 市4—10月平均气温

根据查询到的天气历史记录,每年的5月气温开始升高,7—8月为全年温度最高的时间,9月后温度开始降低(表3)。

表3 2018—2021年4—9月福州市平均气温 ℃

3.5 各诱捕器监测点松墨天牛成虫诱捕数量对比

各诱捕器监测点4年捕获的松墨天牛数量见表4。200个诱捕器按照地理环境、松林结构等因素分别布置在鼓山风景区的5个区域。通过计算不同区域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发现,雷达山监测点附近每个诱捕器平均捕获的松墨天牛数量最多,般若院、古道附近捕获的松墨天牛最少,古道在2021年平均捕获的松墨天牛是3年中的最低点。说明通过多年防治,该区域松墨天牛虫口密度降幅最大,防治成效最好。

表4 2018—2021年各监测点松墨天牛诱捕数对比

3.6 松枯死木发生情况

统计2017—2021年松枯死发生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松枯死木发生总数较2017年下降了53.7%,2019年松枯死木发生总数较2018年下降了76%,2020年松枯死木发生总数较2019年下降了16.6%,2021年松枯死木发生总数较2020年下降了23.9%(表5)。

表5 2017—2021年松枯死木发生情况 株

以2017年松枯死树为基数,计算2018—2021年松枯死树减退率,计算公式=(2017年松枯死木数-当年松枯死木数)×100/2017年松枯死木数),可以得出2018年松枯死木减退率为53.7%,2019年 为88.9%,2020年 为90.8%,2021年为93%(图3)。

图3 2019—2021年减退率

通过分析2017—2021年使用诱捕器捕获的松墨天牛数量与松枯死木发生情况,在2017年未使用松墨天牛诱捕器时,松枯死木数量达到5年间最高峰(图4)。2018年开始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防治松墨天牛,松枯死木数量开始急剧下降。使用Excel 2010软件的CORRL函数计算2组数据的相关性系数R2=0.92,说明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下降与松枯死木发生情况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图4 松墨天牛诱捕数与松枯死木发生情况对比

4 讨论

经过多年观察,高温干旱的天气松树死亡量更多,而松墨天牛活跃程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由于福州市的气温在每年5月开始逐渐炎热,因此松墨天牛在5月被捕获的数量突然增大,在7—8月温度最高时达到峰值。因此该时期是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防治松墨天牛的最佳时期。

雷达山监测点平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多于其他监测点,是因为马尾松纯林的虫口密度大于马尾松混交林,而该区域内松树林分结构较为密集,且多为大树,更易吸引松墨天牛取食[3]。

通过4年的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所有监测点捕获的松墨天牛数量都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古道2021年捕获松墨天牛平均数较2018年下降了49%。从总体来看,2021年松墨天牛总体虫口密度较2018年已降低27.9%。

5 总结

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对鼓山风景区内的松墨天牛进行监测及发生分布分析,并探讨了松枯死木及松墨天牛诱捕器防治成效。

(1)2018年前鼓山风景区主要采取清理松枯死木的方法防治松材线虫病,但每年松枯死木的发生仍逐渐增多。2018年起,在清理松枯死木的基础上新增了挂设松墨天牛诱捕器防治松材线虫病,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密度,松枯死木数量连续多年得到极大的降低,最后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2018年景区内刚开始使用诱捕器时,松枯死木的减退率只有53.7%,而到了2021年已高达93%,明显高于2018年。2021年未出现新增松枯死木的小班达到15个,说明通过持续使用松墨天牛诱捕器防控松材线虫病的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2)2020—2021年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差距不大,数量下降曲线趋于平缓,说明鼓山风景区内通过4年的诱捕器诱杀松墨天牛,其林间种群密度维持在一个较为平衡状态。2021年后,松枯死木的发生也基本维持在600多株。松墨天牛诱捕数的下降趋势与松枯死木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2019—2021年均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说明鼓山风景区内松墨天牛虫群密度、松枯死木和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逐渐呈现平衡状态。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在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区域内,松枯死木是携带松材线虫病的松墨天牛最喜欢藏匿的地点,也是翌年松材线虫病最主要的传播来源。因此,相关人员应在清理松枯死木的基础上,增加松墨天牛诱捕器诱防治墨天牛成虫的措施,诱杀尚未交配产卵的天牛或出孔日龄15~18 d的天牛,减少林间虫口密度,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风险。至2022年春季,鼓山风景区内年发生枯死松树仅600多株,松材线虫疫情面积较发生最高峰时已下降了30%。这样也证明鼓山风景区这4年的诱捕器防治松材线虫病工作是科学、有效的,也印证了松材线虫病是“可防可控”的。

猜你喜欢
松墨虫口松材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