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高品质育人的应然之举

2023-01-09 13:36王美霞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3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实践路径

[摘要] 以文化人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班主任要自觉将以文化人作为带班育人的工作理念,构建班级文化,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形成培育学生人文情怀、促进学生品格提升、涵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如何对接化人目标,实现文化的育人价值?文章试从以文化人的视域,阐述班主任工作中化人之“文”的内容选择和呈现载体,探究以文化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以文化人;内容载体;实践路径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以文化人”第一次在中华文化典籍中出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育新人,就是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培根铸魂,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运用优秀文化化育人

1.文化的育人功能

中国古代的“文化”意思是“文治教化”,强调文化对人的精神化育,旨在提高人的内心修养、思想德性。广义的“文化”包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内涵,其核心是价值,可分为制度文化、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四个层次。在班级管理中,用于影响班级成员的价值体系即为班级文化,它是在班级活动过程中形成、得到学生认可的班级共同体的话语体系。

以文化人就是用品位高雅的精神文化内容、借助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来感染人、教化人。优秀的文化能触发美感,给人精神的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向上向善之心。优秀的文化能深入人心,与人的心灵对话,给人的思想以启迪,让人的心灵视野更加宽阔。它没有道德说教的功利,而是化人于无痕。优秀的文化能将学生化育成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和信仰,它能启人心智、陶冶性情、坚定信念、导人以行,指引人们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2.化人之文的内容选择

以文化人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文化培养人,以文化人的实效性取决于化人之文的导向性。在当代中国,“化人”之“文”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保证“文”的方向;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来滋养“文”的生命;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命脉,来传承“文”的基因;还须以革命文化为着力点,来丰富“文”的内核。

以文化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体三个不同层面阐释了价值主体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此启迪塑造学生,有利于凝心聚力、强根铸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包含着丰富的育人因子。化人之文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先忧后乐的远大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志,保持高尚节操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革命文化立足于革命斗争实践,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集中體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

3.化人之文的呈现载体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灵魂,能潜移默化地感染人、浸润人,它包含看得见的显性文化,如班训、班徽等,也包含看不见的隐性文化,如学风、班风等。优秀班级文化必须注重“化人”之“文”的价值取向,优化并创新其呈现载体,以确保育人效果的理想化。

黑板、电子班牌、走廊、墙面、植物角、图书角都可以承载文化的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各阶段班级育人目标,分解周期育人主题,通过悬挂相关的主题名言,张贴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作品等形式,用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比如,在《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影视作品热播时,班级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周主题,将影视作品的海报剧照配上震撼人心的台词标语制作成图片,通过电子班牌循环播放。组织学生讲红色故事,诵红色经典,这样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习动力。

二、通过文化的方式化育人

大道无声,化人无形。文化影响人的理想境界应该是德性的召唤、柔性的浸润,潜移默化、悄无声息地感染人、熏陶人、化育人。因此,以文化人的路径探索要在“化”的方式和过程上用心着力,追求无痕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精神的引领和心灵的哺育。

1.遵从顶层设计,唤醒文化自觉

作为一个班级,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应遵从国家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理性地进行班级文化的整体设计。广大教育工作者是以文化人的主体,应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以艺术的方式传播文化,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

笔者以所带班级为例,阐释对班级文化的整体设计。2020级初建班时,笔者组织47个学生通过小组创意解说、集体投票选举、全员优化完善形成了班级文化标识(如下图),并形成班级的创意诠释:

“格物致知 止于至善”是我们的班风,这两个词都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生出智慧。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我们要不断追求。

中心主体图案地球仪代表与时俱进的全球观念,用放大镜细看地球仪,镜片中显示出我们熟悉的江苏地图,表示我们要将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结合起来看世界。地球仪周围是原子核与DNA结构,表示我们认识事物不光要看表面,还要探究根本。我们是2020级2班,将0与2这两个数字元素融入其间:地球仪的底座是一个阿拉伯数字2,被抽去了中间那根倾斜的轴,采用磁悬浮式;放大镜的圆形镜片边框正好是个0。班徽的外侧圆环字体皆采用隶书,给人平和方正的感觉。两侧的麦穗象征着收获,祝愿学生都学有所成,青春无悔。

这枚班徽色系简洁,蓝色代表广袤的天空和无垠的大海,正如我们宽广的胸襟,也正如我们要不断追求的至善。数字使用醒目的黑色表示,体现质朴与稳重。我们的家园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绿色土地。放大镜的手柄则涂上了神秘的银色,象征着未来。

整个班徽寓意初一(2)班将努力探索真知、培养德行,实现人品与学问同步升华。

这样的班级文化源自学生个体依托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创造,能自然唤醒其文化自觉。

2.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化人环境

以文化人就是要让人浸泡在文化的染缸里,使性情心智自然渐化;以文化人就是要让人走进文化的丛林里,让人的思想情怀悄然濡化;以文化人就是要让人徜徉在文化的世界里,让人的道德品性默然润化。

习近平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笔者在带班过程中,重视利用活动阵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打造自己的高光时刻。春天组织主题研学活动“邂逅春天,乘风追梦”,徒步5千米,欣赏花谷美景,体验帆船运动,学生的精神拔节远远超过日常说教。他们在远足中感受了自然之美,领略了生活的“诗和远方”;他们在帆船上体验了风浪的洗礼,明白要做好自己人生的掌舵人;他们在疲惫中咬紧牙关磨炼意志,相信路的尽头鲜花盛开;他们看到了男生肩上多起来的书包,明白了担当和团结。除此之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日的学校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用心经营,班级育人环境无处不在。除了用好板報、图书角、植物角这些环境阵地,笔者在带班实践中还用上了学生最感兴趣的电子班牌和电脑桌面。运用电子班牌,发布励志的“每日一语”,分享“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播放“中国崛起”的演讲视频。小小荧屏,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享受文化的魅力。

3.探索可能路径,丰富化人艺术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广阔时空,丰富文化资源。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者要精选优质网络资源,创设以文化人的第二课堂。例如,疫情背景下,利用互联网讲好“最美逆行者”的故事,传递他们的敬业、奉献、大爱、责任;每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后,播放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在优秀人物形象的感召下,积极弘扬当代中国文化主旋律;利用班级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强国”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中引发人心的共振,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文化因子,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中小学德育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居于首位。“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学科德育要实现润物无声的化人效果,需要科学而艺术的方式方法,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做到如盐在肴,化于无形,通达内心。

充分借助家校合作平台,拓宽以文化人的范围。班主任要利用家长沙龙、家访等活动向学生家长渗透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如中国传统家风家训中的“立德”“勉学”“和家”等内容都能给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提供丰厚的精神养分。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正于蒙、言传身教、知行并育,增强当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叶澜指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完美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大鱼前导,小鱼尾随”。让学生自觉涵养美德,无须大水漫灌,只要无痕滴灌,必能使学生汲取文化的养料,绽放最美的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

[2]李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N].光明日报,2014-09-10(13).

[3]骆郁廷,陈娜.论“化人”之“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

王美霞   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实践路径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