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运用研究

2023-01-10 14:28王银银刘泽山胡椿杭
中国储运 2022年6期
关键词:野战油料油库

文/王银银 刘泽山 胡椿杭

分析了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的运用场景,研究了制约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运用的因素,针对性提出了提升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运用效能的五条对策措施。高原高寒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道路质量差,战时油料就地筹措难度非常大,所需的油料主要依靠后方输送而来,油料输送一直是影响战时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的重点问题。野战输油管线是我军战时油料输送的重要方式,具有输油量大、效率高、安全隐蔽等特点,能够承担从战略战役后方向作战前沿部队输送油料的任务。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野战输油管线在高原高寒地区的运用产生了不利因素,影响了保障效能的发挥。分析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的运用环境,查找影响保障能力发挥的制约因素,探索提升保障能力的对策措施,对提高战时条件下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的运用场景分析

当前,高原高寒地区油料储备布局存在“一线弱、二线空、三线远”的问题,未来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保障所需的油料,将主要来自于三线、储备于二线、消耗于一线。由于高原高寒地区多高山,山脉之间沟壑纵横,交通主要依赖山脉之间有限宽度的通道,通道之间横向交通非常困难。因此,高原高寒地区的储油布局,决定了未来战场油料保障,只能多点线性布局的形式,后方依托战役油库,前方依托战术油库或加油站,相互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进行串联,组织实施划区供应。野战输油管线,主要承担战役油库和战术油库的连接作用。因此,在配置上,硬质管线主要串联后方油库到基地油库,连接距离可能有几百公里。软质管线主要串联基地油库到战术油库或者大型加油站,输送距离只有几十公里。

二、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运用的制约因素

一是高原高寒环境容易造成装备损坏。高原高寒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变化大、低温时间长,对橡胶制品和金属制品产生较大影响。橡胶制品在低温下变硬、变脆,弯曲困难、容易折断,软质输油管线展开、撤收困难,容易发生油料渗漏。管件连接处的密封用胶圈易龟裂或折断,影响管路密封性,造成油料泄漏,温度越低,该现象越严重。金属材料冲击韧性和冷脆性降低,表面涂层容易老化变质,使得管件和输油泵机组中金属制品强度减弱,受撞击后易损坏,管路系统整体使用寿命降低,尤其是露天铺设的管线和泵机组损坏更为严重。此外,高原部分地区风沙较大,容易进入到油泵、油箱、发动机等部件,造成磨损增加,进而导致输油系统各组件寿命减少或损坏。二是低压缺氧条件降低人员作业效能。据统计,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力下降约5mm汞柱。以海平面为参照标准,海拔为3000米时,大气压下降30.26%,空气中氧分压力下降30.82%,人体肺气泡中氧分压力下降50%。以西藏地区为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气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0-65%。初上高原人员普遍难以适应高原特殊环境,极易引发“高原综合症”,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甚至出现非战斗减员。据统计,一般人需要1-2周时间才能较好地适应高原环境。同时,低温环境也会造成人员体能消耗大、行动缓慢、操作精细度降低,进而降低作业能力。据统计,即使适应高原高寒环境后,人的行动能力也要下降10-20%。由于野战输油管线在展开、撤收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作业,高原高寒环境将直接影响野战输油管线铺设、运行和撤收速度,进而降低输油保障效率。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缺乏充裕稳定油源。野战输油管线铺设展开装备多、铺设时间长、技术要求高,一般以长时间连续输送为主,不会轻易停止输送。由于输送流量大、持续时间长,这就要求野战输油管线的使用应具有稳定的油源。通常情况下,野战输油管线的油源应当选择炼油企业、储备油库等。目前,高原高寒地区缺乏炼油企业和大型储备油库,所需的油料全部需要通过内地输送,可选择的油源只有一些周转速度快、储备量不大的油库。战时环境下,当油料输入渠道受到安全威胁时,就难以保证油源的充裕稳定,进而影响野战输油管线的使用。四是装备就地维修补给能力偏弱。高原高寒环境下管线装备损坏率比较高,要求具有较强的装备维修能力,包括各类维修部件生产、库存能力,以及装备维修机构和人员。高原高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较差,缺乏大型制造和维修企业,现有地方可用的装备维修部件主要依靠内地输入且库存较少,维修企业数量少、维修能力比较弱,管线装备发生故障后难以就地找到足够的维修部件和维修机构,只能依靠军队自有储备部件和维修力量,制约了野战输油管线的运用和效能发挥。

三、提升高原高寒地区野战输油管线运用效能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预置,减少战时临时部署的规模和难度。野战输油管线开设技术要求高,勘察、选线、设计、铺设的难度大,时间长,为减少战时作业量,提高开设速度,可以采取预置的方式。一方面,对可能的作战方向、所需的油料数量等进行研判,预先规划好管线布置路线。由于高原高寒地区山高陡峭,且春冬季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在线路规划上还应考虑备用线路和迂回线路。另一方面,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管件器材寿命相较其地域更短,为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预置时应重点预置管线铺设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泵站、涵道、穿越设施等。在一些关键地域,也可以适当预置一定的泵机组等。二是多点建库,缩减野战输油管线铺设长度。野战输油管线的铺设时间非常长,即便是采用铺管机的方式,完成管线铺设也非常耗时。例如,美军工程兵管线铺设连每天大约只能铺设3-5公里的管线;使用软质管线一天也只能达到30公里左右。所以,即使美军联合散装油料条例规定管线输油是陆上油料输送的首要方式,并且配备了短、中、长各种长度的管线和管线部队,但是美军野战输油管线部队主要还是以短距离和少数中距离管线为主。尽管野战输油管线可以输送长达上千公里,但是输送距离越长,所需要的泵站、装备和操作人员也越多,技术难度也越高,线路稳定性也越差,受敌打击后的影响也越大。通过多点建库,然后用短距离输油管线将各油库串联起来,可以降低单条管路铺设长度和难度、减少作业人员,同时还能够降低调度运行技术要求,提高线路稳定性,增强抗打击能力。三是持续改进,提高野战输油管线技术水平。首先,采用适应高寒、低压和强紫外线的新材料,提高野战输油管线的高原高寒环境适应水平,降低装备损坏率。其次,提高管件器材的集装化水平,通过集装化提高装载器具的通用化程度,减少专用车辆装备的使用,最终提高管线系统的运输效能。这在高原高寒地区战时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尤为重要。第三,提高管线的智能调度水平。野战输油管线整个运行过程,除了前期勘察、选线外,大量时间要用于运行调度上,尤其是当工况、环境等出现异常的时候,需要频繁进行调度,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同时还减少了正常运行时间。提高管线智能调度水平,使其可以自动适应各种异常环境,有利于降低调度技术要求,提高线路正常运行时间,提升输油能力。四是多措并举,减少环境对人员队伍影响。首先,提高人员对高原高寒环境的适应性。定期组织野战输油管线部队人员到高原高寒环境开展训练,帮助人员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尽量缩短不应期,减少环境对行动能力的影响。其次,加强防护器材配备,增加制氧、防寒、取暖等装备器材,减少高原高寒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加强训练以适应高原高寒作业环境。通过训练,使作业人员掌握高原高寒环境下装备性能变化特点,及时调整操作的流程、方法。五是军民融合,有效发挥地方专业力量作用。我军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野战输油管线部队建设,但是从编配的人员数量来看,距离有效履行战时条件下管线输油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管线装备运输、铺设和技术保障人员缺口还比较明显。利用地方民力铺设、运行野战输油管线系统,是世界军事强国的通行做法。例如,“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就动员了大量的地方人员在战场上铺设输油管线,有的时候甚至超过军队人员。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发展,利用地方专业力量开展野战管线的铺设具备了较好的条件。无论是输油管线装备器材,还是泵机组操作、管线输油调度的专业人员,亦或是管线装备维修,地方石化、消防等都比较丰富,能够快速转化为可用的资源,从而缓解人员和技术压力。

引用出处

[1].穆祥静,李兴龙,张军.训练与科技[J].重庆:后勤工程学院.2015(1):9-11

[2].张富强,李尚松,陆思锡.训练与科技[J].重庆:陆军勤务学院.2018(1):7-9

猜你喜欢
野战油料油库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热点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战时复杂不确定条件下的油料配送鲁棒优化问题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在机场油库安全的应用
基于排队论的油料装备维修保障人员需求分析
浅谈野战光端机应用及改进意见
武汉白沙洲粮食和油料批发均价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小小野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