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传承中医药文化实践探索

2023-01-10 21:02崔海英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古籍中医药图书馆

崔海英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被赋予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源泉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高校作为重要的知识源泉和思想高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是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职能。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3],是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基地,理应在增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上主动靠前,在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大有作为。

河南拥有丰富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其中,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脉[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5]。中医药学因其在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的同构性及在实践层面体现的群众性,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被誉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国人民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6],凝聚中华民族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立足文化自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1 河南省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20 多个朝代定都于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资源丰富,人口聚集,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奇迹,也创造了灿烂的中医药文化。自古以来,河南名医辈出,流派纷呈,是医药先祖黄帝和医圣张仲景等一批古代名医大家的故乡;中医典籍丰富,流传至今依然存世的著作有近百种,涌现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学经典著作,标志着中医哲学基础的诞生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繁荣发展;河南是中医药资源的集散地,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中医药名胜遍布各地,南阳医圣祠、洛阳龙门药方洞等名胜古迹及开封“针灸铜人”都见证了中原医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持续发展,有洛阳平乐正骨、焦作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等多个传统医药项目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宛西制药公司中华医圣苑、邓州张仲景展览馆等单位被命名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7]。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河南中医药优势,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营造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做大做强中医药事业,不仅有利于河南人民的健康,而且也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2 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河南中医药大学(简称“本校”)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学校在不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仲景品牌为目标,依托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积极面向社会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图书馆在发挥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还作为学校文化中心,承载着中医药文化传播教育的功能,突出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努力彰显其核心价值,坚定师生和社会大众的文化自信。

2.1 丰富有特色的馆藏体系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夯实资源基础

高校图书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建设和发展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深度契合,馆藏资源依据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规划而建,是提供信息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保障,具有育人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相融合的特征。本校图书馆资源体系以中医药学文献为主体,中医药古籍为特色,涵盖多学科、多类型。图书馆不断强化特藏资源优势,建成了集收、藏、展、研为一体的古籍馆,设有古籍书库、特藏书库、古籍展厅、名医画廊、翰墨缘等,收藏有中医药线装书、民国及建国初期影印出版物,以及再版古籍等,包括明、清时代的刻本、抄本等版本形式,其中,《急救良方》入选《第一批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今医统正脉全书》等10 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古籍馆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规模较大,也是中原地区中医药类古籍重要收藏单位,被授予“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图书馆着力于善本书建设、古籍保护及利用,加强科研与培训,向全校师生开展古籍版本、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仲景学术是中医学的灵魂和根本,图书馆以本校打造“仲景品牌”办学特色为依托,建成“仲景文献室”,以全面收藏医圣张仲景相关文献《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后续的阐释著作为目标,让医圣精神、学术思想薪火相传,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图书馆加强中医药相关学科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开发了符合本校重点学科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如“中医词典”“中医方剂”“中医秘方偏方”“中药图谱”“中医药古籍文献书目”“仲景文献数据库”“学位论文库”等,整理馆藏和搜集历代中医名家行医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各种验方,经过数字化加工,将珍贵的中医药资源永久保存,在专业学科方面为读者提供导航与方向,扩大学校中医药相关学科的影响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承。

2.2 创新管理服务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前提和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的开放性和智能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逐步构建。本校图书馆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采用大空间、大开架、大流通、大阅览的开放服务模式,应用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射频识别(RFID)智能管理系统等自动化管理手段,采用门禁系统、自助借还、座位预约等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电子阅报机、微学习多媒体学习机、电子书借阅机、大数据平台等多渠道的电子资源服务方式。读者凭校园一卡通或手机进入图书馆后,即可自主学习、自主利用、自主管理,在馆内浏览、借阅,获取多种知识型、消息型信息,享用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8]。图书馆利用网站、微信、移动APP、QQ 群等新媒体扩展网络信息服务,多渠道加快知识信息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能,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3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文化活动是特色文化建设的血脉,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本校长期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图书馆每年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甄选书单、主题书展、演讲辩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百家讲坛、百草书话、茶聊会等形式,每月一个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提升读者思想水平、创新意识和文化品位的活动,吸引全校师生踊跃参与。活动注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领会和传承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在河南籍国医大师唐祖宣、张磊的捐书仪式上,开展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弘扬大师的学术理论、学术思想,致敬他们对中医药学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巨大贡献;依托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和古籍馆平台,开展走进博物馆、了解古籍馆、中医药对联创作赏析、书法比赛、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馆藏古籍鉴赏等活动,增强读者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和尊重,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散发应有的光彩和魅力[9]。图书馆将阅读推广活动打造为校园文化活动重要品牌,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2.4 图书馆与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合的环境建设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楼体的玻璃幕墙采用有序的传统元素符号陈列而成,馆内运用中庭的设计手法,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文化氛围有机融合。图书馆不仅以“融天地之灵气”的建筑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区域,更以“汇人文之精华”的丰富馆藏和精神魅力吸引着无数知识的追求者“步知识之阶梯”,遨游在智慧的殿堂。图书馆见证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学术发展辉煌历程,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与河南中医药博物馆一体化管理,加强中医药文化推广。本校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包括校史馆、医史馆、仲景馆、中药馆)在图书馆一楼,是本校中医药文化重要景观,承担着文化信息保存、传递、教育的重任。博物馆利用大量传统文化元素,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布置丰富的图文实物,展示中原中医药学的历史贡献、上千种中药材标本、古籍善本及医圣张仲景的丰功伟绩等。博物馆不仅面向全校师生、校友开放,同时接待海内外来访交流的学者、友人及相关单位专家和中小学师生、网友等社会各界参观考察,持续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交流,极大地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8]。

馆内环境建设彰显中医药文化的人文氛围。本校图书馆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为核心,为读者打造高雅、舒适、方便、自由的阅读、学习、交流和休闲环境,培育温馨的人文气息。图书馆有《劝学》《论语》浮雕,有介绍文字和图书发展史、古代藏书楼、古籍知识、数字资源等的展板,学校书画院专家教授们所作书法、字画等文化装饰,历代中医药名家画廊及活动视频展示平台等,图文并茂地展示中医药文化成果,使读者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

2.5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图书馆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馆员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支点。本校图书馆一贯重视队伍建设,坚持引育结合,创造条件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已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中医学、中医文献学、中药学等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图书馆也注重为馆员提供在职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激励大家多做学术研究,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打造了一支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的工作经验的馆员队伍,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 对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传承中医药文化实践的思考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事关国家的兴盛繁荣[10]。文化传承是高校重要的职责与使命之一,其中图书馆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并依托资源、服务、环境、人才优势,努力把中医药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里、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激发中医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医德的升华、思维的创新和文化自信的增强等各方面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深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人格和素养,积极助推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古籍中医药图书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