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诊断学闻诊的源流考与实际运用的探索*

2023-01-10 22:09陈嫒郑于林李晓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病位五音气味

陈嫒 郑于林 李晓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中医闻诊与中医望、问、切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诊断及辨别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临床中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并结合望、问、切三诊,可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并对确定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提供依据。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提高,中医闻诊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少,在此通过对闻诊的源流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以期闻诊能更多地应用于临床。

1 闻诊的概念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2 个方面。医生通过听患者的语声轻重、语言流利度、呼吸缓急、呕吐声、肠鸣声等,通过闻患者发出的异常气味,口气、体味、大小便气味、病室气味等,了解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辨别病情,诊断疾病。

2 闻诊的源流

2.1 先秦至两汉时期“闻”字原为听声之意,《礼记·大学》记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诊最初可见甲骨文记载,在殷代就有了“疾言”,即语言方面的疾病,这类疾病则需要运用听声音的方法来诊断[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对呼吸、咳嗽、肠鸣等有较详细的记载[2]。《周礼·天官》中有“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的记载[3]。《难经》中“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用以说明闻诊的等级和重要性。《难经》还将闻诊定义为“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说明当时闻诊为听声诊病的方法[4]。《金匮要略》中有“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通过听声音来辨病位。

2.2 晋隋唐宋时期晋代王叔和在《脉经》中有“病患循衣缝,谵言者,不可治。病患阴阳俱绝,掣衣掇空,妄言者,死。病患妄语错乱及不能语者,不治;热病者,可治”,说明已通过闻诊辨疾病预后,“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热病……身麻臭,伏毒伤肺”,通过嗅气味来辨疾病病位。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有“风痱之状……时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肺主于气……气有余则喘满逆上”“虚劳而咳嗽者,腑脏气衰,邪伤于肺故也……或喘息上气,或咳逆唾血,此皆脏腑之咳也……”。又如“其人……狂言默默,恶风欲呕者,此肝热也……时妄笑者,此心热也”,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病位[5]。

2.3 明清时期清代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音声言语论》中认为“闻乃四诊之一,不知音声之原委,又安能审别其病情乎”,并提出“音声之器,在心主言,在肺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发其声音”,说明闻诊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温疫明辨》曰:“风寒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臭气触人,间有作臭气者,必待数日转阳明腑证之时,亦只作腐气,不作尸气。温疫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且传作尸气,不作腐气……若瘟疫乃天地之杂气,非躁、非腥、非焦、非腐,其触人不可名状,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明确提出了以气味来鉴别瘟疫与外感,将嗅病室气味作为诊断内容[5]。《傅青主女科》《明医指掌》等论著中记载有嗅妇科经、带气味来诊断疾病[5]。

2.4 近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讲义》沿用了“闻诊”这两字,并指出:“闻诊,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2 个方面内容”。《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也以“闻诊”作为正式主题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文献的标引和检索中并沿用至今[6]。

3 闻诊的应用

3.1 五音与临床《黄帝内经》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角为木音通于肝,调而直也;徵为火音通于心,和而美也;宫为土音通于脾,大而和也;商为金音通于肺,轻而劲也;羽为水音通于肾,沉而深也。中国传统音阶为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声音阶,西方音阶由七声音阶,即“Do、Re、Mi、Fa、Sol、La、Ti”组成[7]。闻诊“闻其声而知其形”以声音来得知自身脏腑功能的盛衰,反之可以通过音乐来调节体质[8]。在临床中多见根据辨证后选用五行音乐对疾病进行治疗,但少见五行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临床治疗案例,比如用中国五行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结合治疗,或者中国民族器乐演奏的民乐与西方的乐器结合治疗,这种结合是否可行,还需要进一步在临床上探究验证。通过五行生克制化规律,五音应五脏来治疗疾病。例如肝气上逆,五行生克制化中“悲胜怒”,予以“佐金平木”治疗法。商音通于肺,主清肃,收敛,听商音调式为主的音乐,以调畅全身气机从而使肝气亦舒展调达。例如肾虚水泛,可用“培土制水”治法,以宫音通于脾,主升清与运化,听宫音调式为主的音乐,脾阳得升,水气得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压力随之出现,心理疾病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一些心理类疾病,我们能否在详细辨证之后,根据五音应五脏及与五声、七情的关系,决定应用角、徵、宫、商、羽中哪一种音阶来治疗,使患者达到平和状态。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很难在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有效的治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是否能结合心理疗法中的催眠疗法,在五音疗法使患者放松状态下,同时通过催眠引导,使患者逐渐放松,发现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例如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为肝气郁结,医生通过播放商音调式的音乐使患者达到平静状态后,通过心理医师的催眠治疗,使患者在催眠状态中根据症结找到发泄出口,得到释放。具体所列举的上述种种方案是否可行,则需要在临床上不断探索研究。

3.2 听声音与辨病势《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五声之变,变则病生。肝呼而急,心笑而雄,脾歌以漫,肺哭促声,肾呻低微,色克则凶。好言者热,懒言者寒。言壮为实,言轻为虚。言微难复,夺气可知。谵妄无伦,神明已失。失音声重,内火外寒。疮痛而久,劳哑使然。哑风不语,虽治命难。呕歌失音,不治亦痊”。通过声音医生可判断患者疾病是在脏在腑,在表在里,在寒在热,在虚在实,在轻在重。例如尿中砂石患者腹痛时常辗转难安,音声高气粗,通过闻其声并结合其他诊法判断病属邪实壅滞,气机阻滞之实证,患者虽腹痛症状重但病情属轻。而在《灵枢·厥病》中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患者中可出现腹痛症状,起病时疼痛剧烈,若闻其语声断续无力,知其病为进一步加重,须立即诊治。中风患者若闻及语音低微或答非所问或不能言语者,则需要立即引起重视,即刻辨证施治,避免贻误病情。

3.3 气味与辨病腋臭又叫狐臭,腋臭的病机至今仍未明确,因腋臭临床仅以腋下散发异常气味为症状表现,其诊断也仅以气味分级来诊断,说明嗅气味的重要性所在。又如脚气被称为“湿脚气”“香港脚”“臭田螺”等,主要症状为双脚散发异常臭味,伴皮肤水疱或瘙痒,且易反复发作,此病气味也常作为诊断标准之一。糖尿病在中医中属“消渴”病范畴,但是关于消渴病进展后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医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其中医病机未能完全明确,病情发展到此阶段后可闻及患者呼吸中散发出的腐臭气味,西医形容如苹果腐烂之味,但反之如果患者有消渴病史,并通过嗅患者气味可知患者是否消渴病进,为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依据,指导医者的诊疗方式,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临床上异常气味多见,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异常气味,如上述所列,通过简单嗅气味就大概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因、病势、病位、转归及治疗等,其临床作用亦不能忽视。

4 小结

《丹溪心法》中记载:“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形诸外”。提示中医闻诊通过司外揣内来判断疾病的相关情况,闻诊在分析病因、病证、处方遣药、评价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与中医传统其他三诊地位同等重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医闻诊逐渐被忽略,中医的闻诊方法更加得不到医者的重视,严重阻碍了其发展与临床应用,但是闻诊作为中医学的经典诊法之一,其实用性和可行性值得医生重视、继承并发扬。

猜你喜欢
病位五音气味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气味图书馆
好浓的煤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