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音乐作品分析

2023-01-10 09:34吕文鑫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3期
关键词:船歌柴可夫斯基大调

吕文鑫(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 年5 月7 日—1893 年11 月6 日),出生于俄国乌拉尔地区维亚特卡省伏特金斯克市,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

他的作品涉猎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他在继承俄罗斯音乐发展成就的同时,注重吸收西欧音乐的发展经验,将西欧作曲技法与俄罗斯传统音乐风格有机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深刻抒情性、强烈戏剧性的音乐作品,被后人称为“旋律大师”。

其代表作品有:交响曲《b 小调第六交响曲》、乐队与独奏乐器协奏曲《降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室内乐《D大调弦乐四重奏》、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等。

一、作曲家经历及《六月——船歌》的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柴可夫斯基五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850 年,柴可夫斯基十岁,进入圣彼得堡法学院预备班学习,为今后成为官员阶层做准备。1859 年,柴可夫斯基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司法部工作,担任行政文书。九年的求学之路,使柴可夫斯基的内心情感逐渐沉淀,他的音乐天赋也开始慢慢显露出来。除了弹奏钢琴,他还尝试谱曲,并很快达到了专业水平,创作出如《柴姆菲拉之歌》等作品。1861 年,柴可夫斯基发现音乐开始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家人也对自己的音乐才能抱有希望,于是,他便萌生出投身音乐、成为音乐家的想法。1863 年,在时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安东·鲁宾斯坦的鼓励下,柴可夫斯基辞去了司法部的工作,成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1865 年秋天,柴可夫斯基通过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考试,但成绩并不十分突出。次年,柴可夫斯基前往在莫斯科新成立的音乐学院任教,担任理论教师。1868 年,在好友尼古·鲁宾斯坦的鼓励下,柴可夫斯基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的创作,并于同年2 月成功首演。此后,柴可夫斯基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到1869 年时,他已成为莫斯科最受欢迎的作曲家。1870 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杰作——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作品第二主题“隽永如歌”,被称为“爱情主题”,影响了许多作曲家的音乐创作。1874 年,柴可夫斯基开始了《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而这首作品也成为他日后最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

1875 年,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应《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之邀,为该刊创作十二首钢琴曲,每首钢琴曲对应诗人在该月刊发表的诗篇。由于诗人创作的这些诗篇分别与十二个月份的季节相联系,故柴可夫斯基将所创作的每一首乐曲均以月份命名,将这些乐曲组成的套曲命名为《四季》。

当时,柴可夫斯基正值创作的兴盛时期,他已完成了多部歌剧、交响乐的写作,其著名的《降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业已创作完成,正在写作芭蕾舞剧《天鹅湖》。柴可夫斯基信心满满,向贝纳德表示一定不会让其失望。每个月底,虽然常常需要仆人的提醒,但柴可夫斯基都以极高的效率按时交稿,每首作品均以该月的生活特点为创作素材,从多种角度描绘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侧面,时而歌颂、时而感慨,耐人寻味、情真意切。《四季》中的每一首乐曲,都是一幅生动多彩的风景画,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感情,洋溢着作曲家对俄国自然风光与人文风俗的无限热爱。在创作《六月》《十一月》两首作品时,柴可夫斯基一度失去了灵感,于是,他便用《船歌》《雪橇》两首此前已经完成的作品来代替交稿,而这两首作品却成为《四季》钢琴套曲中两首极为成功的钢琴曲,深受听众们的喜爱。

《六月——船歌》是《四季》钢琴套曲中的第六首作品,作曲家采用“船歌”命名,却又不同于其他“船歌”体裁,在节拍上打破了常规的三拍子形式,选择采用四四拍,用平稳且细腻的音符勾勒出俄国初夏时节黄昏湖边的美妙景色。在《六月——船歌》对应的诗篇中,诗人阿·普列谢耶夫这样写道:“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

二、《六月——船歌》的音乐材料发展过程

《六月——船歌》,复三部曲式,中板,主调为g 小调,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现部及尾声五部分组成(见表1),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其主题旋律由两个核心材料构成:第一个核心材料是由g 小调的主音开始并结束的八度音阶上行(见谱例1);第二个核心材料是由主音之间加入下行二度辅助音进行到属音的核心动机(见谱例2)。两个核心材料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担任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在各个声部之间的穿插、模进以及模仿,在左手平稳而又匀称摇曳的伴奏织体下,奏出了温柔、深情,且略带忧伤的主题。

谱例1 《六月——船歌》第一个核心材料(图谱来源:百度)

谱例2 《六月——船歌》第二个核心材料(图谱来源:百度)

表1 《六月——船歌》曲式结构图

作品的引子为第1—2 小节,由左手基于主调g 小调主和弦的半分解和弦为动机,重复一次构成。力度轻柔,仿佛六月湖波荡漾的水面,将听众带入了一个湖光潋滟、落霞余晖的醉人景色之中,起到了引出首部的作用。

作品的首部为第3—32 小节,再现三部曲式。

其中,首部的A 段为第3—12 小节,g小调,4+6 平行式双句体非完整性乐段,由a、a1 两个乐句构成。其中,a 乐句为第3—6 小节,弱起,又可细分为两个乐节,其中第一乐节为第3—4 小节,右手旋律声部以级进为主,由主调属音级进上行至高点g2,迂回一次,落在高一个八度的主调属音上形成开放,左手伴奏声部采用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音乐抒情如歌。第二乐节为第4 小节后半部至第6 小节前半部,休止符运用较多,右手旋律声部以跳进为主,并加入了衬托性声部,于第6 小节落在主调主音上形成收束。a1 乐句为第7—12 小节,派生于a 乐句,是a 乐句的变化重复。

首部的B 段为第13—22 小节,降B大调,4+6 平行式双句体非方整性转调乐段,由b、b1 两个乐句构成,是A 段材料的引申与发展,音乐变得较之前明朗,渐强的力度将音乐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其中,b 乐句为第13—16 小节,主题材料根据A 段原主题的音调动机进行重写,是A 段主题的上四度发展,调性也转到了平行大调降B 大调上,伴随着“f”力度的首次出现,完成了由暗到明的色彩转换。b1 乐句为第17—22 小节,是b 乐句的变化重复。在17—18 小节一个巧妙的下行七度,旋律落到了g 小调的属音,调性回到了主调g 小调上,在为进入再现段作调性上的准备。

首部的A1 段为第23—32 小节,g小调,4+6 平行式双句体非方整性乐段,除乐段开始处左手织体与A 段略有不同外,其余部分与A 段基本无异。音乐通过侵入终止的方式终止在g 小调的同主音大调G 大调的主和弦上,为中部的出现做好了调性上的准备(见谱例3)。

谱例3 《六月——船歌》首部A1段侵入终止部分(图谱来源:百度)

作品的中部为第32—53 小节,并列单二部曲式,由两个既有对比又有联系的乐段构成,属三声中部式中部,主调为G 大调。

中部的第一段(C 段)为第32—40小节,G 大调,4+4 平行式双句体方整性乐段,由c、c1 两个乐句构成。其中,c 乐句为第32—36 小节,弱起,速度比首部A 的行板稍快,采用柱式和弦的织体形式,左右手交替进行,并加入了衬托性二声部,音乐材料具有一定的合唱意味,乐曲的情绪变得欢快活泼,配以抒情的旋律、摇曳的节奏,奏出了人们荡舟湖上的悠然自得,在和声、调性以及色彩上与首部形成了对比。c1 乐句为第36—40 小节,音乐材料派生于c 乐句,右手在c 乐句旋律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衬托性声部,织体得以加厚,左手伴奏则变成了以跳进为主,兼以级进的单音进行。

中部的第二段(D 段)为第40—51小节,G 大调,快板,5+7 平行式双句体非方整性乐段,由d、d1 两个乐句构成。其中,d 乐句为第40—45 小节,左手采用柱式和弦的伴奏织体,右手旋律以跳进为主,节拍由四四拍转为四三拍,重音的安排饶有趣味,起伏洒脱的旋律,频繁的离调进行,使音乐开始变得不稳定。d1 乐句为第45—51 小节,音乐材料派生于d 乐句,和声不清晰,调性不稳定。在第50—51 小节,随着“ff”力度的出现以及一连串G 大调重导七和弦的琶音式上行,将音乐推向了全曲的最高潮,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也达到了顶峰(见谱例4)。之后的第52、53 两小节是一个过渡,节拍转回四四拍,音乐停留在了g 小调的主和弦上形成开放,音乐随之进入了再现部。

谱例4 《六月——船歌》高潮部分(图谱来源:百度)

作品的再现部为第54—83 小节,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与首部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主调为g 小调,由ABA 三部分组成。每个音乐节的收尾处,作曲家在左手加入了间插呼应的衬托声部,音乐自然流畅,如潺潺流水、徐徐清风,为音乐的发展增添了流动性。

第二乐句音乐材料派生于第一乐句,是e 乐句的低八度重复。随后,作曲家引用作品中部的音乐材料,通过摇曳的节奏、清脆的琶音以及力度的减弱,音乐最终结束,仿佛夜幕降临,在闪动的星光下,湖面上荡漾的小船渐行渐远,消失在远方(见谱例5)。

谱例5 《六月——船歌》尾声部分(图谱来源:百度)

三、《六月——船歌》的音乐写作技法特点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与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立意深远,注重刻画俄罗斯人民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对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热爱与渴望。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影响(如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少年钢琴曲集》,就是在受到舒曼著名的钢琴套曲《少年曲集》的启发之后创作而来的)。舒曼在钢琴作品中变幻莫测的抒情方式、丰富完整的音乐思想、平和的乐句表达、模糊的旋律处理、重复小节的使用,以及对个性化节奏如切分节奏的独特偏爱都深深影响到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并体现到了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中。我们这里以《六月——船歌》中的切分节奏为例,柴可夫斯基在乐曲的中部与尾声部分都使用了切分的节奏,虽然乐曲节拍为四拍,但是通过柴可夫斯基这样的处理,音乐节奏变得富有动力,带给听众一种泛舟划桨、摇曳荡漾、小船一摇一摆向前推进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六月——船歌》的调性布局并不复杂,主调是阴柔的g 小调,在首部的B 段,音乐转到了g 小调的平行大调降B 大调上,出现了短暂的大小调交替,在渐强力度的推动下,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小高潮。在作品的中部,音乐转到了g 小调的同主音大调G 大调上,逐渐加快的速度、渐强的力度、变幻不定的重音安排、洒脱起伏的旋律走向以及一连串的琶音进行,将音乐一步一步推向了全曲的高潮,作曲家的情感在此处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抒发。再现部音乐回到了主调g 小调上进行再现,尾声处,音乐像小船渐行渐远,留给听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六月——船歌》的和声语言十分简单,是严格按照功能性的和声进行的。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中运用了重复、引申、模仿等音乐材料发展手法,这些创作手法的综合运用,对于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推动音乐的情绪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柴可夫斯基在《六月——船歌》中对七和弦的运用与处理显得饶有趣味。一般来说,当作品中出现不稳定的七和弦时,我们需要马上对其解决,但是,在作品中部的结尾处,柴可夫斯基使用了连续的不解决的转位七和弦以及附属七和弦,以此来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柴可夫斯基还对句末或段末出现的七和弦进行了延迟解决的处理,形成了侵入终止,在下一个句首或段首才将其解决,使音乐变得连贯延绵,如作品第31—32小节。

总而言之,《六月——船歌》在创作技法方面还是比较简练的。运用简洁得体的音乐手法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六月——船歌》,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经典范例。

四、结语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本文对《六月——船歌》的曲式结构、发展手段、调性布局、和声语言等创作技法,以及对作曲家经历与作品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笔者希望通过此次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为今后的音乐研究与音乐创作积累经验、拓宽思路。

猜你喜欢
船歌柴可夫斯基大调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往事
汉江船歌
G大调随想曲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散文诗章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