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策略

2023-01-11 02:35
中学语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文体语文课堂

■ 王 飞

语文教师一辈子必须面对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什么是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就是指语文课通过教学材料细读、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灵活变动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指向该教什么,对学生而言指向该学什么。

一、寻找语文课教学内容的藏身之处

概而言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一是从文本细读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二是从师生的思想碰撞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三是从教学问题链的编织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四是从文体教学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从文本细读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锻炼出细读课文的硬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硬功夫往往表现在:教师能独立自主无所依傍地解读课文,能用悟性穿透课文的语言文字,能用自己的气质才情去不断引发富有创意的课文意义的解读。语文教师借助这种硬功夫,引导学生细观课文的内容与形式,启发学生认真体会课文内容与形式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发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过是围绕课文的形式、内容、以及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巧妙解读和真切理解。

从师生的思想碰撞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学预设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弹性生成。语文课前的教学预设是语文教师凭借一己之力进行的有创意的文本解读,语文课堂的弹性生成是师生在语文课堂上思想智慧的相互碰撞和协商达成。善教者总能够择机而发,随机而动,因势利导,灵活达成,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的思想智慧不断生成,让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灵活变化。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在这样的教学预设和弹性生成的紧密关系中产生,由此产生的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超出了教师个人的思想见识,而且也超出了学生的个性理解,是师生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从师生的思想碰撞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思想智慧相互碰撞、彼此交流和协商对话,我们会发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过是围绕师生之间的疑问与解答的反复斟酌和深层探究。

从教学问题链的编织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引领学生用有内在联系的多个问题去完成富有创意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文本解读的深度思考,尽一切可能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力求在语文课堂上巧妙生成一连串有内在联系的教学问题,力争编织出语文教学的问题链。例如教学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链:文章标题为什么把小人物阿长排在名著《山海经》的前面、阿长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作者究竟详写了哪些事情、作者对阿长的所作所为持怎样的情感态度、善良的阿长的苦难遭遇隐含什么深意。语文教学的问题链环环相扣、密切相连,师生的思想见识就会借助语文教学的问题链不断拓展,伴随着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的逐一解决,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沉淀下来,延展开来,师生就能够对课文意义产生新理解和形成新见识。从语文教学的问题链的编织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借助语文教学问题链的精巧编织和灵活拓展,师生会发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过是围绕语文教学问题链的精巧设计和深度解答。

从文体教学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树立鲜明的文体意识,引领学生发现课文自身的文体属性,启发学生思考不同文体表情达意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掌握文本这一个特例表情达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进而领悟这一类文体表情达意的普遍共通性。长此以往,文体教学就会形成语文课的文体意识的自觉,师生会通过相同文体的课文解读,理性推导出合乎文体自身表情达意规律的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杜甫诗歌《望岳》的文体教学可以这样设计:寻找意象、体会图景、推敲意境、体验情感、揭示内涵。师生解读课文如果在思想深处形成文体意识的自觉,必将事半功倍,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有意倡导的文体教学学会独立自主、富有个性地解读文本的真本领。从文体教学中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努力找寻不同文体表情达意的规律,会发现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不过是围绕文体表情达意的独特性和共通性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

应当承认,寻找语文课教学内容的藏身之处虽然有点困难,但有法可循和有路可走,说到底就是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巧妙融合。总结归纳,就是以下这些:非借助文本细读,语文教师就不能尽显解读课文的硬功夫;非借助师生的思想碰撞,语文课堂就不能尽显师生思考问题的真才能;非借助语文教学问题链的编织,语文课堂就不能尽显师生的层层递进的真思想;非借助文体教学,语文课堂就不能尽显学生阅读理解的真本领。

二、探索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善教者苦心经营之后的巧妙达成。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做,才能探索出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概括来讲,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巧用教学问题引路,推动学生认真思考,让学生自主寻找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师巧用学法指导,提供精要学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语文课教学内容。三是教师巧设教学活动,设计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课文,让学生自主推导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四是教师巧用课堂总结,提示文体表情达意的特殊性和普遍共通性,让学生自主提炼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巧用教学问题引路,通过营造有坡度、有联系的若干主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形成梯度,推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环环相扣。善教者往往都是善问者,教师通过设计若干个教学问题来提问学生,吸引学生由此及彼萌发一连串密切联系的诸多问题。教师提出的若干个教学问题和学生萌发的诸多问题势必形成呼应,产生张力,形成强有力的问题召唤,引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行动,吸引学生从容地走进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学杨绛的《老王》,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个教学主问题,那就是全文从哪些方面写老王的善良和不幸。然后再引领学生思考以下诸多问题:围绕老王的善良,全文写了几次送;围绕老王的不幸,全文都写了哪些不幸;围绕老王越是善良却越加不幸,作者究竟想抒发什么情怀;围绕作者的愧怍,想暗示愧怍什么。语文教学巧用这样的问题引路,可以启发学生如何进行文本细读。

教师巧用学法指导,通过精要恰切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清楚语文课学习的方向、路径和方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精要的学法指导,明白语文课学习的方向,做到有所学和有所不必学。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精要的学法指导,清楚语文课学习的路子,做到有所用和有所不必用。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精要的学法指导,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做到了有法所依和有法能依。教师巧用的学法指导不仅要精要,而且要切实管用,尤其是要真正还语文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于学生,学生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来自主构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的。这正如叶圣陶所言,教师之主导作用在就学生已有之能力水平而适当提高之,使能逐步自己领会课文之内容与语言之运用,最终达到不待教师之讲解而自能阅读。

教师巧设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充分参与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花样翻新,要与众不同,能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其乐融融。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折射出语文味,让学生透过面貌清新的语文教学活动去体验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做到严谨有序、严丝合缝,让学生透过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去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教师巧设教学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展开活动,而是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想借助巧设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自主构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想借助巧设的教学活动来教会学生自主掌握语文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巧用课堂总结,通过课堂总结来展示文体背后表情达意的原理,来揭示语文学习的规律。课堂总结可以由教师做出,也可以由学生做出,方法可以千变万化,但目的却都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提炼经验、产生理性、形成自觉。教师巧用课堂总结,首先要求巧妙,课堂总结让学生入心入肺、入肝入髓,产生陶醉和沉迷,体会到语文课堂所学的一切原来是这么好,这么美,这么富有诗意。教师巧用课堂总结,其次要求精要,课堂总结不过是短短几句,却能道出语文课的真知灼见。教师巧用课堂总结,再次要求管用,课堂总结讲的是语文课的学习内容的真理,揭示的是如何运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的奥秘。

三、探究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

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并不是语文教师的率性而为,而是具有合乎理性的构建规律。语文教师穷其一生,都是走在如何探究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的路途中。非如此,语文教师不知道该教什么;非如此,语文课堂不知道该学什么。

欲探究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洞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方面的人才,这样做让语文课堂之所学能够满足社会之所用。其次应当理解语文学科自身涵盖哪些方面的学科内容,这样做让语文课堂之所教能够显现语文味。再次应当体会学生需要从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什么,这样做让语文课之所得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应当清楚语文课堂实际展现什么内容,这样做让语文课之运行能够展现师生的真实思想。

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方面的人才来讲,社会需要会理解、善写作、能交流、会做人的人才。语文课为了完成社会需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既教好文,又育好人。如何做到既教好文又育好人?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聚焦于教书和育人的巧妙契合,其规律就是通过理解文本是谁写的、因何写的、为谁写的、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什么材料写的、怎么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等内容,最终促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沟通、如何做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内学习的硬功夫来满足语文课外的社会所要求的活学活用的真需求。

从语文学科自身涵盖哪些方面的学科内容来讲,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无所不包,理解力、感受力、判断力、欣赏力、创造力、批判力等语文能力应有尽有。语文学科涵盖的学科内容复杂多样,语文课为了完成学科需求,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必须围绕立足语言、盘活语言和运用语言来展开,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从言到意、从意到言的反复运行。从言到意是通过文本的语言在什么语境下说的、如何说的来理解语言说了什么,从意到言是通过文本的语言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来体会这样说的好处。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在从言到意、从意到言来回穿梭,为的是让语文课更像语文课,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

从学生需要从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什么来讲,学生需要从语文课堂学习中获得智、获得力、获得美。如何让学生获得智?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从多角度、全方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全面地想、深入地想,越想越聪明。如何让学生获得力?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用课文的美好言语来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兴发感动,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妙动人的精神世界中,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如何让学生获得美?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引领学生发现课文的言美、意美、情美、人格之美,让学生产生美感体验,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例如七年级学生偏爱读小说,语文课就应当引领学生体会小说的写人叙事的语言之美、人物形象鲜活灵动之美、周遭人情态度曲折变化之美、作品意义内涵多重微妙之美。

从语文课实际展现什么内容来讲,语文课实际展现的教学内容变动不居,不可重复,不能复制。正是因为如此,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尽显才情。越是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就越敢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大胆设计、精巧安排。越是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就越愿意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追求。越是有才情的语文教师,就越愿意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显现自己巧妙的创设。所以,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创意无限,个性十足,才情独具,才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才能够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综上所述,构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大有可为。语文教学应当寻找语文课教学内容的藏身之处,让学生明白学什么。语文教学应当探索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让学生明白怎么学。语文教学应当探究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构建规律,让学生明白如何真正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探索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如何构建,要求教师通盘考虑、谨慎选择和理智行动,这样做有利于语文教学走向理性和自觉。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文体语文课堂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可怕的语文课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语文课上做游戏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