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01-11 02:38
中学语文 2022年17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文学作品文学

■ 张 立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实现对学生情操的培养与熏陶,达到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效果。语文教材中具有诸多优秀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其中展现了作家们对世界与人生思考的,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因此,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学,能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与社会,并能唤起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学欣赏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学生语文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培养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只会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其他的能力,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会使教师忽略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养无法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成为现阶段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

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体会到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推动学生人格的完善,使学生更具有人格魅力。

二、培养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策略

1.夯实基础,增强阅读

(1)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鉴赏

文学鉴赏的特殊性,注定其与其他的文章阅读不同,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与体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引领学生能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投入到阅读鉴赏与思考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体验。

例如,在进行鉴赏《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此段时,教师要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自身关于“雾”的经历表达出来,让学生能结合口头表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此段内容的理解。借助此种方式,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体会作家在创作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形成对作品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2)从作品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文学作品作为创作艺术的一种,在美术艺术创作中所经常运用到留白艺术,也会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此为作家给读者们所遗留的未知空间,能让读者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对文章内容的期待感,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验证自身的猜想,达到有效激发读者阅读热情的效果。对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可以结合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作品的欣赏与思考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陈情表》时,李密在文章开篇就介绍了自身幼年时期与祖母的悲惨生活,但是在文章中并没有详细地讲述完。随后便跳跃到“察孝廉”中,通过此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李密祖母后来病情如何,让学生满怀期待进入到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情绪,从而直到阅读到“终余年”,才使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先尽孝,后报国的心境,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比较联系,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在文学作品教学时,不能只停留于语文教材中,要延伸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拓展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内容,达到掌握相关语文内涵的效果,并能通过阅读大量同系列的文章,牢牢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教学《边城》时,作者沈从文以翠翠的纯爱故事,将人的真善美本性跃然纸上。结合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巴金《小狗包弟》与《边城》两篇作品进行对比,《小狗包弟》中想要表达的是作者与小狗包弟之间的感情,而这两篇文章都是借助写人、写动物将真实的情感展现出来,都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宣泄。《边城》中描写的环境虽然十分的不堪,但是在此环境中虽然有着纯洁的心灵与安详生活。《小狗包弟》中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痛恨和控诉,又对自身将包弟送到医院解剖室的做法痛恨不已。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能让学生进一步明晰文章中对社会环境的不满与痛恨,使学生迅速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此种延伸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课外阅读,提升热情

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就要通过增加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鲁迅《拿来主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其弃医从文的事迹、生平经历等,以此来引发学生对鲁迅的兴趣,让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有关鲁迅的相关作品。如让学生能在后续学习《朝花夕拾》《狂人日记》等相关作品平时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加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搜集更多优秀作品进行阅读,如可以阅读我国四大名著,以及国外名著等作品,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自身的阅读体会,既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升,也能推动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4.深入阅读,培养习惯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学生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严重阻碍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良好文学素养、正确价值观取向的形成。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能深入文学作品阅读里,从全方位的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如从表达手法、材料、语言、创作风格等,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从诗歌角度鉴赏此文章,通过为学生提炼出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如“云彩”“金柳”“柔波”“青荇”“星辉”等,让学生详细分析与探讨作者选择这些意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能结合作者徐志摩的生平、性格等角度,探索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情感领悟。同时,还可以借助设置疑问的形式,如“传统诗歌中描写离别对象皆为人,而在这首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却是“西天的云彩”,你们是怎样看待此种描写手法的?”通过此种形式提问,能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主体、创作手法及艺术形象等层面进行深入性地探究文本,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全面培养。

5.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各个行业领域里,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塑造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情境,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让文字跃然于屏幕上,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学习的体验感。

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教师可以将话剧《雷雨》的影视片段导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里。

总之,教师在进行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时,要学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文学作品文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