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表达 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

2023-01-11 02:26吴远瑜
中学语文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建构创设

吴远瑜

一、语文学习活动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现状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聚焦在真实情境任务的创设上。因此,大量真实且富有意义的情境任务应运而生,为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增添不少亮色。情境任务的创设,无疑是重要的。学科素养指向复杂的现实问题,是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表现。情境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有效。

但在基于情境任务而开展的高中语文学习活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再深究一下,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对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忽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素养,这一素养的生成便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建构与运用能力。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综合体现。应该说,新课标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出是驱动语文学习活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契机。遗憾的是,尽管在语文核心素养的驱动下,注重情境创设、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语言表达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不可一时兴起,而应将其常态化。学习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应当具有指向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内容,并使之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必备内容。

二、学习活动中聚焦语言表达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生成为目的。聚焦语言表达有助于弥补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对学生语言表达训练重视不够的缺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逐渐提升,并最终能够畅所欲言,促成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生成。其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让语文学习活动更有“语文味”

“语文味”即语文学科的特性、特点。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应强化其学科的特性。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活动既要重视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也要重视学生对语言表达技能的掌握。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的能力,以及对文本中字、词、句、段的运用能力。聚焦语言表达的学习活动可以弥补语言训练不足的缺憾,更能体现作为语言类学科的“工具性”,从而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生共存,相得益彰,让语文学习活动更有“语文味”。

2.让语言建构与思维提升共生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语言积累、建构与运用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聚焦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助于随时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建构与运用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话语系统的建构,从而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生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也意味着学科知识的内化及运用是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是有意义的。

同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良好的语言表达一定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聚焦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的规范中促成思维的清晰,在语言表达的提升中实现思维的发展。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品质。

三、学习活动中聚焦语言表达的策略

在学习活动中,聚焦语言表达,实现语言表达的有效训练,需有具体可行的操作策略。下面三个策略分别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说什么”“如何说”“说得如何”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操作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1.激发表达——依据目标,创设任务

创设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活动任务。现行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任务创设多指向“语言输入”而忽视“语言输出”,即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习得,忽视对语言表达的训练。因此,聚焦语言表达,要从创设指向语言表达的学习任务开始。

教材资源是很好的语言训练载体。创设指向语言表达的活动任务应就材取材,从教材中提取语料资源,从语言运用方面设问,结合学生兴趣,创设能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较好的体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黄厚江老师的《谏太宗十思疏》的教学实录中有这样一段:

师:我读“十思疏”时,就针对自己的缺点从文中的一个句子中摘取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要“谦冲自牧”。文章中的许多话,对同学们很有启发。如果请大家也从文章里摘取一个句子作为自勉的话,或者作为赠言送给别人,你会摘哪一个句子呢?并说说为什么。

生1:我会摘取“戒奢以俭”,因为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很丰富,容易奢侈。

生2:我会摘取“善始克终”,因为我做事情常常有头无尾,不能坚持到底。

……

在这个片段中,黄老师创设的活动任务很好地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聚焦语言表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2.规范表达——明确要求,提供范例

明确语言表达要求,提供清晰表达范例。从大多数高中生的语言模仿能力优于语言创造能力的特点看,明确要求,提供范例有助于他们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学习活动要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自主不等于自由,自由发言往往带来杂乱无序的表达。因此,要变自由发言为规范表达,就需要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明确要求以及清晰的范例。其中,清晰表达范例是聚焦语言表达的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抓手。黄厚江老师在让学生完成上面的活动任务时为学生提供了清晰表达的范例:“我读‘十思疏’时,就针对自己的缺点从文中的一个句子中摘取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告诫自己要‘谦冲自牧’。”

3.提升表达——关注个体,及时评价

关注并及时评价学生个体的语言表达。关注学生个体的语言表达有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及时评价学生个体的语言表达,纠正不足、肯定亮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学习活动实践中,常见个别学生表达未及重点,耗时又长,教师不得不在冗长的表达中寻找关联点给予鼓励。或由于学习活动时长有限,教师只能侧重点评其表达内容,对于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未加引导;或出于“鼓励为主”的理念,教师放弃对语言表达规范作出及时的纠正。长此以往,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毫无裨益。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依然重要,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关注以及评价。仍以黄老师的学习活动为例:“我选择‘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送给所有学生,因为我们作为学生,学习不能好高骛远,要从‘根本’出发,要为将来打好基础。”当有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时,黄老师马上关注到其语言表达中的称呼问题,并提出规范建议:“送给所有的‘同学’会不会更好?因为你也是‘学生’。”同时指出另一个不足:未提炼四字词语。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提炼,学生很快就提炼出“固其根本”这个词。同时老师还就语言表达进一步提出想法:也可以提炼出“根固木长”“泉浚流远”等。如此,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建构创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