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索

2023-01-11 16:47王义翔
中学语文 2022年23期
关键词:意象核心微课

王义翔

随着“互联网+”语文教育的兴起,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致使语文线上教学成为学界热切关注的话题,因此,作为语文线上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实践有哪些新的价值取向变化?语文教师如何设计制作和运用微课这一教学形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并寻找到微课教学的一些基本操作路径。

一、微课教学的价值诉求

在我们的认知范畴内,微课可以理解为一种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专门设计和制作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资源,它具有切口小、时间短、主题突出、类型多样、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而微课教学是一种借助视频将语文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回放的教学形式或教学范式,它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核心知识、指导学习方法、丰富课程资源、开阔学生视野等价值。

根据微课设计的不同侧重点,微课教学设计大致有三种价值取向或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微课教学,第二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微课教学,第三种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微课教学。所谓“以技术为中心”,主要是指微课设计侧重于微课设计开发的技术层面,比如微课的呈现形式,课件的具体设计,画面的清晰程度,声音的介入配合等。其目的在于通过精致的微课设计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所谓“以知识为中心”,主要是指微课设计侧重于学科教学内容层面,比如明确的知识点,积极的思想价值,便于掌握的方法,清晰的讲解等。其目的在于通过详细的微课设计来促进学习者更精准、更扎实地获取核心知识和习得必备技能。所谓“以素养为中心”,主要是指微课设计侧重于学习者对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统合,是瞄准学习者、适应学习者、服务学习者的一种微课设计。无论是技术中心,还是知识中心,其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是“他者性”的,而以核心素养中心的微课设计,其聚焦点是“人”本身,是“自主性”的存在,因此,以核心素养中心的微课设计是对技术中心和知识中心的补充和超越。

核心素养取向的微课教学实践,其关键和前提在于开发和设计核心素养取向的语文微课,为此需要重点思考如下几个问题:微课如何呼应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微课应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内容和组织什么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来适应核心素养本位的语文教育?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收获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体验和经历?在此,我们试从微课的核心构成部分依次进行讨论。

首先是微课的标题设计,总体上来说,标题要讲究精炼、准确、新颖、实在、短小等。但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要关注教学重点,比如围绕“解读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这个教学任务来设计微课,若聚焦“意象”(关注文本内容),则可以拟定《诗中月亮三重镜》《诗中杨柳别样情》等标题;若聚焦“解读”(关注解读过程或解读方法),则可以拟定《月亮如何绘诗意》《杨柳如何抒诗情》等标题。其二,要注意标题形式,是知识性的还是技能性的,是单行体的还是多行体的,是书面语的还是口语化的,等等。一般来说,微课标题宜用技能性的、单行体的、书面语的方式来表达。

其次是微课的导语设计,总体上来说,要讲究简短、有力、直接,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具体来说,在表达上要尽可能地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不要绕弯子;在内容上要紧密贴合知识点,善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导语的清晰性、可读性和吸引性。比如可以首句设问,尾句扣题;在情境上要设置典型情境,要包含一定的真实问题,具备一定的学习元素或思维含量。比如《月亮如何绘诗意》的微课导语:大家应该都看过月亮,但月亮何以能够描绘诗意和彰显诗情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和人的情感相互映衬,它可以水到渠成地拨动人的心弦。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聚焦经典诗词名句,一起欣赏和学习古人是如何借月绘意抒情的。再者是微课的知识讲授设计,其注意要点是讲授过程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层次性主要指讲解的结构形式要么先总后分,要么先分后总,要么先总再分后再总。逻辑性主要指讲解的知识内容要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仍以《月亮如何绘诗意》微课设计为例,我们可以按照从“展示一组咏月唐诗,感受意象”到“从事物赏析上升到诗人情感品析”再到“空中明月总关情的总结”步骤来呈现微课,然后在组诗赏析时,可以先一首一首地来分析,然后再整体来分析,进而实现对上述要点的关注和落实。

最后是微课的结语设计,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结语要呼应微课内容,即讲授的核心知识点;第二点是结语要能够升华微课主题,不能草草地一句话完事,而要特别设计,以达到卒章显志和让学生醍醐灌顶的作用和功能。如 《月亮如何绘诗意》 的结语可以设计为:空中皎皎一轮月,在诗人的墨彩华章中却充满理趣,含有哲思,富有人情。品读诗歌中的月亮意象,让我们明白: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综上,微课教学实践要走在核心素养教育的道路上。具体来说,微课设计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要时刻注意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融合,其中语言的言简意赅,如标题命名;思维结构的整饬和谐,如知识点的讲授过程;审美元素和文化元素的相机融汇,如导语和结语的内容表达要富有美感,蕴含文化品性。

二、微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当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微课设计出来后,如何基于微课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实践,则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尝试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来总结基本的路径,以此为教师的微课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课前预学。教师可以在班级QQ 群或微信群,亦或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上发布《声声慢》的微课视频,然后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预习单。预习单主要由“重点字词解释、重点语句翻译、作者生平及文学常识、词中意象梳理、课后问题思考”几个部分构成。完成预习单的作用有两点:第一,让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学和自评;第二,帮助教师即时、准确地了解学情。

其次,课中实学。该环节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进行。第一,激趣导学。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李清照的《如梦令》,现在可以进一步学习她的另一首经典作品《声声慢》。尤其是重新呈现微课导语中的内容——后人对李清照词作的评价语:欢娱之作亦工,悲苦之篇尤佳;诉衷肠情真意切,优国事势压须眉。第二,聚焦促学,重点进行意象梳理和意境分析。在疏通词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循微课的讲授过程,重新提炼诗词意象,描绘由诸多意象所构成的诗词意境。其中的意象涉及到“淡酒”“急风”“细雨”“梧桐”“黄花”“大雁”等,其中意境的关键在于一个“愁”字,即营造了一种内心苦闷,胸中哀伤之情难以排遣的意境。从赏析方法的角度进一步总结知识点:借景抒情,借哀景抒哀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第三,资源辅学,即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引进有关诗人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人生经历,从而侧面揣度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诗人的表达意图和情感抒发。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后,就不难理解这首《声声慢》的情感色彩的冷峻、悲苦了,李清照的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聚焦生活家常,比较闲适、雅淡;后期聚焦人生境遇,比较愁苦、凄哀。而这首词正是国破(靖康之难)、家亡(丈夫逝去)后真实心境的写照,是特殊时期的特别作品,据此来理解词作的意象选择和意境描绘就更容易了。第四,答疑固学。主要是让学生就课前依托微课进行自学时所产生的疑惑、问题等进行课堂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师生研讨的优势,集中解决学生的困惑。这样也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坚持和落实。

再者,课后延学。该环节主要有两个活动设计。第一个活动设计是拓展比较。既然《声声慢》中涉及的意象多为深秋时节所有,意境和情思紧紧围绕一个“愁”字,那就相机再补充一首或几首表达愁思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互文阅读。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让学生从“异”“同”两个维度进行意象和情感的比较阅读,进而深化学生对这类诗词的独特感受和阅读学习体验。第二个活动设计是练笔交流。也就是让学生围绕这首词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创意表达,即进行二次创作。学习古诗词,不能一直让学生陷于翻译和理解这样枯燥、机械的任务解决,而要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操练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即用一种情境的、个性化的、方法性的活动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练笔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同伴交换互评、批阅,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缮,再由小组评选和班级推荐,在班级公众号或文化墙上进行展示。

最后,线上评学。教师课后通过班级QQ 群或微信群,或学校网络课程平台,从课前微课自主学习、课中交流互动、课后扩展延学三个环节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留痕,让学生可以回顾整个学习历程;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把脉,以便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进而决定自己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出意见或建议,比如微课设计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方面的问题,这样也能够帮助教师即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而为教师优化和改进微课设计及微课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和修改建议。显然,该环节的核心意图是通过线上评学的活动促进学生学得更投入,教师教得更有效。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实践,其基本路径为“课前预学、课中实学、课后延学、线上评学”。凝练和设计这种教学范式,其追求有四大亮点:第一,秉持学生本位的立场和学习中心的理念。一切设计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一切实践的宗旨都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第二,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亦或是课后,都要紧紧利用微课内容进行预学和促学,真正地将微课镶嵌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第三,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优势,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而基于微课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具体的活动设计,如线上评学等就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积极探索。第四,通过知识和技术的融合,让语文教育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一改过去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不得超标命题在2019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出,要求“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目的是从“以考定教”转为“以学定考”。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一方面,改进结果评价意味着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命题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到“学什么、考什么”。坚决取消考试大纲,严禁随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不得考校外培训和社会竞赛等内容,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情境设计,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与开放性,确保考与学有效衔接。同时,坚持“两考合一”,合理确定中考难度系数,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诊断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过程评价应严格控制考试测验次数和作业数量,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进行测验和考试。

——薛海平,《光明日报》2022 年07 月26 日15 版

猜你喜欢
意象核心微课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意象、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