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

2023-01-11 16:47杨丽雯
中学语文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文味文言文文本

杨丽雯

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音、语法、词汇知识点,同时还要挖掘语文学科的本质,打造“语文味”浓郁的高质课堂。

一、重视诵读,读出“语文味”

初中生对于文言文形成的认知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上,尤其是初学文言文阶段,对于文言文的表述方式并不熟悉,难以理解其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诵读,诵读也是文言文学习中最为基础的方法,在明确并准确读出字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领略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强化语言,疏通文意,体会作业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时,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受到认知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影响,直接理解文章内容的难度较高,因此可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先将文中句子读通顺,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在诵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在前期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古人趣事实现趣味导入,并对作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即可进入诵读环节,教师可逐句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强调句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如“谢太傅/韩雪日/内集”,教师领读一遍后,可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自由朗读,可以结合课下注释与自己的理解,在诵读过程中加入表情与语气,读出韵味,读出“语文味”,而后可在提问环节,让学生分不同的角色来朗读课文,期间,教师需要针对语音、语调以及句读,进行纠正与指导,多次诵读后,可让学生尝试复述故事内容,为后续品读句意做好准备。

教师需要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文言文,在预习阶段就可布置诵读任务,通过诵读来更为直接地感受这种文体的文章独特的写作方式与表达方式,提高对文言句式与文言词语的熟悉度,为日后的更高难度的文法、文辞以及文意的学习夯实基础。教师还可组织语文古文诵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也能够对“语文味”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二、关注文本,悟出“语文味”

文言文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走入到文本中,对文本内容进行反复研读,在思考中体悟“语文味”,研读的对象可以是文中语句、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只有经过斟词酌句才能够真正领会到文言文的精妙之处,文本是文言文阅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

比如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夜游的原因、夜游的景象与感受,学生在解读夜游原因时,不仅仅要依托文本,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通过了解作者的经历,来体会其创作心境,针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词句,进行诸字拼读,作者通过比喻,将倾泻在庭院中的月光比作积水,通过“空”字修饰色调,凸显空灵特点,将虚景“藻、荇交横”与实景“竹、柏影也”进行结合与对比,更显生动与诗意。作者因官场失意,寄情于大自然中,探寻精神层面的寄托,作者借短短的文字表达了极为复杂的情绪,包括欣喜、遗憾、激动、喜悦、闲适从容、悲凉、自嘲、落寞,都是需要细读品味才能切实体会到。

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让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到文本上,在诵读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既要理解作者用词的用意,同时还要认识到字外之意,弦外之音,增强自身的领悟力,更透彻地悟出“语文味”。

三、渗透文化,挖出“语文味”

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环节,要突出语文学科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因素,感悟文化蕴藏的精神内核,从而强化文化自信心,同时也通过文字,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的优秀品格。

比如学习《爱莲说》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依托文本,让学生认识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在预习阶段,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各个城市的市花,并简单说明市花的选择原因,以此引出本课内容,进一步认识植物这种意象在文言文中的应用情况。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针对描写莲花的语句,探讨文中的语言美,同时可通过PPT 为学生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将文字与图片结合,品味重韵、叠音体现出的音韵美,或者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切入,分析作者如何将议论、描写、叙述与抒情融入到短文中,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对于清高美、正直美、质朴美与高洁美这种君子之志的追求。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搜集文言文中借助植物来表达志向的文化现象,比如与梅花、竹子、菊花相关的古文诗词,体会传统文化意蕴,感悟这些在现代社会仍旧具有影响的优秀价值观、文化观。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教师要依托文言文课堂,为学生展示我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既可结合文言文内容,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突出,对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拓展,也可依托作品背景,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凸显出语文课堂的“人文味”“文化味”“语文味”。

四、以读促写,创出“语文味”

文言文学习任务不仅包括读懂文言文,同时还要实现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文言文。将写作与文言文阅读相结合,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将写作与初中生的生活进行结合,将写作生活化。

学习《三峡》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采用自主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下注释以及古汉语词典等工具,对课文大意进行分析与理解,总结三峡的山具有的高俊壮美、延绵的特点,三峡夏季水具有的奔放迅疾的特点,春冬时节独特的清荣峻茂之美,秋季景物的凄美凄凉美,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在学生深读文本时,教师可展示三峡景观图片或者视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在课堂练习环节,可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旅游游览经验,尝试进行景观描写的练笔,可以仿照《三峡》,结合自己的文言文知识,以古文的方式写作,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用现代文的方式写作,完成写作之后,学生可以互换练笔内容,进行互评,并学习他人在写作方面的优点。最为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景观描写的写作思路,可从季节或者典型景观等多种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景观特点,综合运用侧面与正面描写,将动景与静景结合运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以读促写,并非只是要求学生仿写古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累意识与学习意识,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后,不仅要掌握实虚词、一词多义等词汇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感悟课文情感,赏析佳句,并将合适的语句以及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为作文增添古韵,在写作中展现出“语文味”。

“语文味”应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教师则要把握诵读、文本、文化以及写作等关键词,在各个环节体现“语文味”,引导初中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以文言文为媒介,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热爱语文学科。

猜你喜欢
语文味文言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会背与会默写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