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洪涝灾害特征成因及防洪减灾措施探究

2023-01-11 23:25
地下水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洪减灾防汛

牟 宇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水利局,辽宁 朝阳 122000)

人类社会发展长期受到洪水灾害的困扰,从洪水灾害形成机制上看,其存在季节性、可重复性、区域性等特征[1-2]。洪水灾害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次生灾害以及间接灾害或诱发其他类型的水灾害,洪水灾害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制约社会发展、威胁广大群众安全的自然灾害之一。防洪减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保障广大群众人身安全的重要公共事业。

根据近220多年记载的数据资料,辽宁省共出现139次洪涝灾害,其中特大灾害19次,平均每2 a发生一次洪灾,每10 a发生一次特大洪水灾害,每次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群众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灾害损失,对辽宁省洪涝灾害成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并结合区域洪涝灾害特征因地制宜的提出防洪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 洪涝灾害特征与成因

1.1 防洪灾害特征

从空间分布上,受季风气候影响每年6-9月(汛期)降雨集中,由于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所以洪水主要发生在汛期,并且往往集中于几次大洪水。一次洪水的历时大约为24 h,河流具有山区性陡涨陡落的特点,峰型以单峰为主,但不少大水年份,双峰或多峰的型式也时有发生,连续两次洪水的历时一般为3~5 d。

从空间分布上,西北内陆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东部沿海丹东市和西部内陆朝阳市具有最高、最低的洪涝灾害发生频次。

从经济损失上,越发达的地区其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在防洪设施和洪水强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洪涝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随资产的增加、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逐渐增大。

从受灾范围上,中西两侧较轻而东部较重。通过分析历年洪灾范围发现,盘锦、营口、辽阳、鞍山、沈阳等中部地区的受灾范围最广,而阜新、锦州、朝阳等西部地区以及丹东、本溪、抚顺等东部地区的受灾范围较小。

1.2 洪水灾害成因

总体上,可以将辽宁省洪水灾害频发的成因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其中自然因素包括独特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等,人为因素有水土流失、河道设障、挤占河道等。

1.2.1 自然因素

(1) 地理因素。辽宁省地处E118°53′~125°46′、N38°43′~43°26′之间,南邻渤海、黄海,与韩国、日本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部与吉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临界,西南与河北省毗邻,属于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东北部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以及对外开放的门户。境内夏季降水集中,因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各地的气候差异显著,东部丹东地区年降水量达到1 000 mm以上。

(2) 地形因素。辽宁省总面积14.75万 km2,总海岸线长2 920 km,地势从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总体呈“马鞍型”的地势特征,东、西两侧分列有山地丘陵,辽河平原位于中部,山地、平地、水面占总面积的58%、33%、9%。夏季季风与境内山脉丘陵走向相交,坡度超过0.01的地形使得降水强度明显增大。入境河流有东辽河、西辽河、大凌河支流、浑江、柳河等,出境河流有青龙河、东辽河、老哈河和辉发河支流,入海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和沿河诸河。

(3) 气候条件。辽宁省地处亚洲中纬度东部沿海的太平洋西北岸,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1 100 mm,受季风气候影响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6-9月份降水集中站全年雨量60%~70%,季节性降水特征明显。夏季西风带气旋频繁通过,若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则台风与热带风暴将携带大量水汽北上,从而出现特大暴雨、暴雨并引发洪涝灾害[4]。

1.2.2 人为因素

(1) 水土流失严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东部许多山丘地区普遍存在毁林种田、矿山开采等活动,严重破坏林草植被。此外,随着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及商品粮收益的减少,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农民过度放牧,对山上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原本相对稳定的庞大的生物基因库生态变的日趋脆弱,自然灾害抵御功能不断减弱,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后果堪忧。

(2) 河道设障严重。有的地区存在垃圾乱倒阻塞河道、占河建房或种植作物的现象,这使得河流行洪断面不断变窄以及河道泄洪能力逐渐下降,对沿河防洪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密布,土地支离破碎,坡面风化强度大,植被稀少,郁闭度低,夏秋季多降暴雨,容易流失,这些是造成侵蚀的主要因素。

(3) 缺乏防护措施。辽宁省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在河道内急剧汇集形成,由于河道两岸缺少防护措施,洪水自然下泄,流速较急,凹岸陡坎处形成坍塌,河道宽浅处造成漫溢,所以造成两岸的耕地被淹,有的土地、林地被冲毁,洪水过后,河道内一片狼藉。沿岸乡镇受洪濑灾害影响较大,再加上天气系统的影响,经常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来时陡涨陡落,来势凶猛,峰高流急,损失较大。

2 防洪减灾现状

2.1 防洪工程现状

截至目前,辽宁省已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水库蓄水、堤防防御的工程体系,特别是水库加固整治和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等工程的实施,显著增强了大凌河、辽河、太子河、浑河等主要江河和沿河重要城市的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了其防洪标准。然而,相对于经济振兴、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现有防洪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仍具有很大差距[5]。总体而言,研究地区依然存在防洪标准低、防洪减灾能力弱等问题,其中有50%的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于5年一遇,30%的低于10 a一遇,至今仍有20%尚未修建堤防,遇强降雨极易发生溃坝决口。另外,许多水库处于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的状态,病险水库对下游沿河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2 防洪非工程现状

通过不断努力,辽宁省基本建成了非工程措施防洪体系,尤其是水文监测预警、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投入运行对制定防洪对策,合理高效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尚未建立覆盖全省的非工程防洪体系,难以充分发挥防洪减灾的综合功能,现阶段还无法满足防洪减灾的实际需求,非工程措施仍存在许多问题[6]。例如,水雨情监测设备设施相对落后、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工情采集现代化、规范化程度低,采集点覆盖范围小等;通讯系统部分设备老化、水利信息公共平台和防汛基础数据库杭埠完善,系统建设功能还无法达到实际防汛要求;此外,防汛系统开发缓慢,尚未建立能够全面支持防汛指挥决策的应用系统。

3 防洪减灾对策

非工程和工程措施是组成防洪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建立系统完整的防洪体系。对此,要不断转变洪水灾害防治理念,加快形成抗洪抢险与防洪结合、非工程与工程措施并举的新模式,保证重要基础设施、重点城镇、大中型水库及江河湖泊的防洪安全,最大程度的降低洪水灾害损失。

3.1 防洪减灾的基本原则

为了有效降低区域洪濑灾害损失,确保蓄滞洪区有效运行,按照防洪减灾“三个转变、两个坚持”的新理念,水库、水闸水利工程实行科学调度,以实现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的有效提升。洪水灾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坚持提前预防、及时预警、统一指挥调度的原则;(2)坚持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统筹兼顾、蓄泄兼筹的原则;(3)对于标准内的洪水要合理运用水闸分洪、河道泄洪、水库拦洪的重要作用,保证防洪安全;(4)对于超标准洪水要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通过挖掘水闸和水库枢纽的分洪与拦洪潜力、合理利用加筑子堤或堤防超高挡水,保证重要城市和重点区域防洪安全,最大程度的降低洪灾损失;(5)在保证防洪安全的条件下兼顾洪水资源利用的原则。

3.2 增强防洪工程防洪功能

通过进一步加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防洪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提升全省防洪减灾水平;对难以达到防洪要求的河流,要加强清淤疏浚、河道清障等工程建设;坚持系统推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山洪灾害易发区逃避险工程和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全省洪能力;贯彻落实江河湖库治理,保证大型河流、重点中小河流主要河段达到50 a一遇和10 a一遇防洪标准;将城市、县级市提高至100 a和50 a一遇防洪标准,进一步增强防洪体系抵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及时应对洪水灾害产生的潜在威胁,最大程度的减轻洪灾损失。

3.3 完善防洪非工程体系

(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及防汛指挥系统。完善覆盖重点区县和全省各市的重要水电站、水库防汛调度体系及异地视频网络体系,持续加强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和水利工程科学调度,通过实行水库群联合调度提高防汛调度的及时性、科学性。此外,要贯彻落实重要蓄滞洪区、水电站、水库、堤防等工程的安全度汛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各级防汛预案,加强抢险队伍、物资储备等防汛机构建设。通过加强水情、雨情监测预报以及监测评估分析,进一步提升全省水文预报能力,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好地服务于防洪指挥决策。综合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等,结合新媒体的宣传功能积极推广科普知识,实现预警信息的多渠道表达和防汛演练的大范围覆盖,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有效性,并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传输精度和广大群众的避险意识。

(2) 加大执法力度及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加快完善防洪减灾相关制度、政策。例如,完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由防汛抢险部门主管、政府主导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如社会抢险力量购买、仓库管理、抢险队日常管理、仓库建设、物资采购等费用,在各层级政府预算中按照事权分别列入,可通过财政支付、部门预算、基本项目建设等方式体现。另外,要进一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防洪意识,尽可能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以及人类活动影响。

4 结语

防洪减灾治理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针对河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保障广大群众安全为原则,以防洪治理为关键,将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重点险工险段实行治理。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考虑左右岸、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防洪治理,进一步提升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猜你喜欢
防洪减灾防汛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防汛当前莫添乱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乡村防汛 浚沟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