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3-01-11 16:18安霞罗艳丽
当代体育 2022年47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体教网球

安霞 罗艳丽

网球运动在我国各高校中越来越流行,但在目前的網球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课时不足、以技术为主导、场地匮乏、网球文化氛围淡薄等,学生的需求难以满足。该文基于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首先对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目前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对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有效缓解当前我国高校网球教学模式的现状,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学习需求,旨在为提高网球教学效果提供借鉴与指导,并为新时代培育又一批社会复合型的网球后备人才。

自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2011年法网和2014年澳网中相继夺得世界大满贯的冠军,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运动之一,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网球运动的热潮,极大的推动了高校网球运动的普及,网球运动有其特有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本质属性等特点,受到了广大高校学生的青睐,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日趋激增。2020年9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背景下要求充分发挥体育与教育的功能,以培养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为主,实现“以体育人”的预期目标,充分挖掘体育功能的潜在价值。在体育教育改革和体教融合的推动下,许多高校的领导们应该高度重视起来,筹建网球场、开设网球课,学生们可通过网球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方式学习网球技术和理论知识,并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到实处,把课内网球教学与课外网球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体育融合的背景下采取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体教融合

教育中没有体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早在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清华大学校长也说过“无体育、不清华”的说法。想想那时的他们是多么如此的有远见,当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教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升华和创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的提出也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推动体育和教育的融合发展,培育新时代高层次的体育后备人才。

1.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课内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校体育运动新体系。主要体现在早操、课外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各方面,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承担着课堂教学任务,又兼顾到了课外教学的锻炼和训练功能,把两者的具体体育组织形式有效的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因此,两者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有效扩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网球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网球技能及对网球运动的兴趣都会得到提升,形成一种以课内教学为主,课外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推动该教学模式的良性发展。

2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网球同羽毛球、乒乓球一样都是属于以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型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及健身性等特点。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兼顾高校体育运动专业教学,还旨在培育高素质竞技性的专业人才。因此,依靠网球运动来助力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体教融合,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践行高校体育教育,实现我国体育强国文化建设具有极大的意义。

首先,网球课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体现在场地和教学课时不足等现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网球学习需求,给学生有效学习时间提供保障。该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目的是将课外教学能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因为课外教学也是属于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体教融合首先得让体育引起重视,形成“体中有育、育中有体”的高效融合。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实施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其自身重要性,基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效果出发,该模式的构建会产生1+1>2良好的效果。

其次,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推动校园网球及校园网球文化的普及,而衡量普及程度的多少就可以从侧面看出课外网球运动的开展及成效如何。以往的课外网球课多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太过于随意和零散,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参与一下,并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形成不了长期锻炼的习惯。所以“课内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可以丰富网球运动的内容,形成具有规范化和组织化的模式,保障课内与课外的高度契合,从而有效地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越来越普及。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球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3.1 教学课时数量不足

针对学校教务处的相关要求,对于学生所修的每门课程都有学分制度硬性要求,必须在毕业前学分修满才能准予毕业,当然,术科要求也不例外,一般是每学期的上课时间至少要达到18次课、36学时。就当前从各大高校实际教学课时来看,存在的普遍趋势就是每周仅有一节网球课,课时时长明显不足,这从侧面反映了在网球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锻炼和学习需求。有部分学校领导看来,单纯认为只要学生能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网球运动中,一样能达到理想效果,但网球运动项目不同于其他项目,有其特殊性,在技术上要求较高,难上手。如果自发的学习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技能上也得不到显著性的提升,而且错误的动作练习还会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最常见的“网球肘、肩袖肌的损伤、手腕、背部肌肉、膝关节的前后拉伤等身体部位”。

3.2 以技术教学为主导

结合目前高校网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教学层面上,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出现了严重的“学训矛盾”,以技术训练为主导,却忽略了网球理论知识的学习,严重违背了体教融合的理念。在平日的训练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一味的追求单调乏味且重复的机械训练,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网球技能和网球运动文化素养的提升,严重阻碍了网球运动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复合型人才培养。

3.3 网球运动场地匮乏

网球場地是网球运动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同时场地面积占比又很大,对于场地的要求较高,标准场地的基本要求宽为10.98m、长为23.77m、占地面积不小于长36.6m、宽为18.3m的场地才能满足。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当前我国各高校对网球场地的需求仍不被重视,甚至是豆腐渣工程,敷衍了事,反复的修修补补,更突出问题还在于“人多场地少”往往以班级为单位几十个人共用一片网球场,连基本的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可能都无法满足,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升,严重限制了网球教学的有效性,基本的硬件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将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大折扣。

3.4 网球文化氛围淡薄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往往良好的运动氛围可以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参与其中,从而促进该运动项目的良性循环发展。从相关文献中得出,如今在各大高校中网球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乐观,相比于其他项目起步的很晚,文化氛围远远落后于排球、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属于多人参与的运动,在同伴的带领下参与的机会及兴趣可能会更加浓厚。而高校对网球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相对较少,一般是体育院校的网球文化氛围高于普通高校;在竞赛组织方面,体育院校的比赛更多、更频繁、更专业,这对于网球文化的宣传也就自然带动起来了,所以说淡薄的网球文化氛围也会阻碍网球的发展与推广。

4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4.1 明确网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对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体魄、健全人格为目标。优化教学模式目标可以结合网球课程的自身特点创设多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开展课余竞赛、组织网球协会社团、建设网球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网球课程新体系,实现从课内教学到课外锻炼的模式转变,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4.2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标准

教学评价体系和评标指标应该多样化,如可以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到网球教学中去,教师需要针对评价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时优化,采取的评价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并贯穿网球教学和训练的全过程。通过适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为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用的信息来满足课内外一体化的需求,通过这种反馈的效果可以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不同方式的评价体系也可以有效的唤起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拥有一项运动爱好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4.3 转变教学理念,有效延展课堂教学

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主,而在当今仍有各大高校坚持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传统观念上的教学模式并不太适用于当下的时代发展需要,因为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发挥着引导作用,所以应该汲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去其糟粕。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网球教师或教练要严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作用,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有效地将网球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把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并积极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路径,实现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4.4 完善场地设施建设

针对各大高校网球场地不足问题,相关领导应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建立一些网球辅助设施来缓解现状,如:网球墙、网球练习网、推动快易网球的发展等,还可以利用其他项目的场地提供给网球运动项目,实现一场地多用的利用率。但这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所以学校领导主要是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标准的网球场及网球设备来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锻炼需求,在这基础上学校的课程安排要分配好课内与课外的场地利用时间,尽可能多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4.5 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需要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网球教师与教练是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往往高校开设的网球课程教学可以为网球运动发展培育一批后备人才,然而高校网球专业课的开展是网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和依据。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此,高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优先聘用国家级优秀退役运动员来从事相关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等,并组建一只庞大的教师队伍,因为在这基础上他们本身就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加强校内网球教师或教练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网球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也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满足体教融合背景下网球教育工作方面的时代需求。

5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注意事项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要重视网球在选修课与必修课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网球学习效率,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同时,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分清课内外的主次关系,课内教学是课外教学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课外教学是围绕课内教学而展开的,教师就必须立足于课内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内的主观能动性,再把这种主观能动性发挥到课外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去,实现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网球技能和理论知识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展示和提升。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完善一系列制度管理,制订学校体育设施与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及使用制度,并在教师的工作制度上把课外教学的时间也纳入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细则里,充分肯定课外教学时间教师的辛勤付出,也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把握好“帮扶”与“放手”的关系,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权”,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去获取网球知识,及时关注国内外网球运动的发展,更新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大力建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越来越普及。

6 结语

该文主要是针对高校网球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基于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提出对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及注意事项的举措,有针对性的改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通过这一些列的举措将有助于提高网球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并优化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因此,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加大对该教学模式的关注力度,努力建设“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旨在为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参考意义,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网球运动普及到更多高校中去,为社会培育一批更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网球后备人才。

(作者单位:1.湖北恩施广州体育学院;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体教网球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