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的“语言歧视”

2023-01-11 01:04索菲亚·奎利亚
海外文摘 2023年1期
关键词:戈尔丁学术界文献

索菲亚·奎利亚

相當比例的科研成果被国际学术界忽视,只因它们并非以英语发表。要想解决这一语言困境,任重道远。

| 非英语世界的语言困境 |

哥伦比亚生物学家拉米雷斯·卡斯塔涅达长期在亚马孙丛林研究蛇以毒蛙为食却不生病的原因。虽然成果颇丰,但她和研究团队的同事们却一直很难将这些生物学发现推向国际学术界。卡斯塔涅达的母语是西班牙语,她必须将论文译成英语,才有可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由于预算有限、时间紧迫,许多成果最终不了了之。“我不认为自己是个不合格的科学家。”她说,“这种情况是语言障碍造成的。”

面临这种困境的远不止卡斯塔涅达一人。大量非英语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翻译过程中流失,很多甚至从未被翻译过,在国际学术界留下了一片空白。科研成果总量越多,空白就越明显,这一问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尤为严峻。毕竟,生态系统相关的地方传统研究多以本土语言开展,极少会被翻译出版。

截至目前,共有9种两栖动物、217种鸟类和64种哺乳动物的研究尚未在英语文献中出现过。昆士兰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员天野达也说:“在国际学术界,非英语发表的科学数据很少会被采用。”

天野和研究团队检索了用16种语言发表的40多万篇论文,结果发现,其中1234篇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论文由于没有使用英语发表而被学术界忽略,包括濒危毛腿渔鸮(世界上最大的猫头鹰)迁徙的日语研究成果,以及利用护卫犬缓解巴塔哥尼亚农民与安第斯山虎猫之间矛盾的西班牙语研究成果。

在天野看来,尽管这些文献并未采用当前国际学术界的通用语言,但人们依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降低语言障碍造成的负面影响。为此,他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旨在缓解这一困境的指南。

| 科学是否需要通用语言?|

部分学者认为,英语就是科学界的通用语言。在华盛顿大学地质学家斯科特·蒙哥马利看来,从大局出发,科学研究就应该采用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

“科学是全球化的科学,未来也只会更加全球化。因此,使用全球通用语言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是为了密切协作。”蒙哥马利说,“英语之于科学,就像数学之于科学,是研究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他还补充说,如果学英语实在有困难,那就应该找人将非英语文献译成英语。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迈克尔·戈尔丁认为,将科学文献译为更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历史上一直是标准做法。“从古至今科学界都是这么做的。”戈尔丁说,“9世纪至13世纪期间,阿拉伯语资料之所以那么丰富,就是因为大量文献是从希腊语和叙利亚语翻译过去的。”

然而,需要翻译的文献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在戈尔丁看来,潜在的解决方案之一便是进一步推广机器翻译,再者就是向大型国际组织申请文献翻译和编辑的资金支持。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学术界会慢慢过渡到英语、中文和西班牙语三分天下的新局面,就像英语、法语、德语曾三足鼎立于19世纪的欧洲学术界一样。

| 语言歧视加剧南北差距 |

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的研究员尼娜·亨特表示,语言歧视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差异会进一步加剧南北差距。“只因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的学术语言,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家及其科研成果就会被埋没。”亨特在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来自非洲葡语国家的研究人员正在被边缘化。此外,许多来自南美或非洲原住民社群的生物学家不得不学习殖民语言。他们中的许多人无法为自己的研究积累知识,因为绝大多数文献是他们看不懂的语言。

卡斯塔涅达表示,科学家可以选择与懂英语的研究者合作或雇佣翻译人员,但这些做法依然是在强化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她说:“将全部文献译成英文并不现实。科学应该是多语种的,科学家应该能自由地使用母语进行研究。”

[编译自英国《卫报周刊》]

编辑:要媛

猜你喜欢
戈尔丁学术界文献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威廉·戈尔丁作品在中国译介中的问题分析
少年的回声
性依存叙事曲
捕捉爱的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