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提升政治思想影响力的百年历程及其启示

2023-01-12 00:03孙立樵陈俣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政治

孙立樵 陈俣彤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使命型政党,也是理论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历史进程中通过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每一时代不同需求的新的思想和理论,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奋力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的崇高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致胜法宝。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影响力的内涵和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影响力的内涵

政治思想,一般是指由某一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中的少数人通过敏锐把握某种思想发展的历史趋势,并充分理解和结合他们所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政治倾向、政治要求和政治愿望,最后将其系统化的表述结果。[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是党在思想建设过程中通过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逐渐形成的具有指导性质并指明方向的政治思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2]

政治思想影响力,是指一个政党从政治的方向上对党内思想理论方面不断进行建设,强化对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达到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的一种能力和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创造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思想影响力,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思想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团结一切的力量。一个伟大的政党想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影响力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从低谷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1.有利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精神力量。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称之为“观念的永恒性”。意识形态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对其统治地位及核心利益的观念表达。[3]P170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的集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必然是该社会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P178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5]P21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被迷雾笼罩,在前进的道路上失去政治定力和动力,这时需要我们党及时拨开思想迷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作为行动指南,用政治思想引导党员干部找准目标、拨正航向。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一段时期甚嚣尘上,存在歪曲历史、否定革命、否定崇高、否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和全局高度,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6]

2.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社会中的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是政治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7]政治认同从来不是单向的认同,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取得社会成员对执政党及其执政理念的认同和支持是双向选择的结果。执政党政治思想的宣传普及和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尊重,是构建政治认同的基础。百年来,我们党的政治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广泛且持久的影响力,就是因为我们党不仅向人民群众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了党亲民爱民的政治思想,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已深入人心,从而获得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无比的信任、依赖和追随。

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具体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认同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回应人民群众的相关诉求,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坚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3.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又是我们党传播政治思想的有力武器。百年来,我们党就是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政治思想,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党员和群众,使人们自觉接受党的主张,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广大军民“抗日救国”的思想政治觉悟,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使党的政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不仅为党领导抗日各项工作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为以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传播党的政治思想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使全体党员干部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党的政治思想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为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中国共产党提升政治思想影响力的实践路径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统一全党的思想,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实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一)通过相关会议统一并贯彻党的政治思想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在遇到重大和紧迫问题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都召开了廓清思想、统一思想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唤醒广大民众觉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党的紧急会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几次关键性的会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中央紧急召开的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流寇思想和单纯军事观点等不良倾向在红四军内滋长。1929年12月,红四军召开的古田会议纠正了党内错误思想,从“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角度出发,确立了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的建党建军原则,对此后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左”倾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党的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往往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历史节点。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做了重要准备。1925年中共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1927年中共五大,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中国革命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积蓄力量。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等正确主张,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良好开局。1977年中共十一大,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焕发出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极大热情。1982年中共十二大,回答了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重大问题,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1987年中共十三大,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制定了“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1992年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科学概括。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作了概括。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我们党在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中央全会,及时讨论决定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纠正错误的政治思想,对于引导革命和建设走向正轨发挥了重要作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抗日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部经验,批判了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存在的关门主义和投降主义两种错误偏向,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奠定了基础。1944年召开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团结与统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历次党的三中全会,对全党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并在整个经济领域全面展开。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世纪发展目标和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二)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政治思想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9]P1471我们党自成立起,一刻也没有停止利用不同媒介进行政治思想的传播,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通过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进行政治思想传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号召中国走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文章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如李汉俊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李达的《唯物史观解说》、李季的《社会主义史》、恽代英的《阶级争斗》,尤其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宣传发动和思想理论准备。[10]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李大钊主编的《少年中国》、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恩来创办的《觉悟》、瞿秋白创办的《新社会》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加重视政治思想的传播。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就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问题,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也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状况,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新起点。党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具有普遍性和通俗性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印刷出版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调查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众多著作,创办了《红色中华》《青年实话》等报刊,传播革命思想和知识。延安时期,出版发行了大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的理论成果,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整顿党的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我们党还创办了《新中华报》《边区群众报》等一大批进步报刊,积极宣传和传播党的政治思想和精神面貌,推动了党的政治思想在干部和群众中广泛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的传播,1949年8月,将《人民日报》正式改版为党中央机关报。1949年12月,将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党中央要求各级党的宣传机构,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电影、学校及其他各种文化教育工具,经常地向各界群众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主张。1951年到1953年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在全国形成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变化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着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1983年之后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2006年编辑出版了《江泽民文选》第一、二、三卷;2016年编辑出版了《胡锦涛文选》第一、二、三卷,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的思想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编辑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和一系列专题论述摘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2.通过文艺作品宣传党的政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宣传时,还通过创造出很多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文艺作品来提升政治思想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1]P857中国的文艺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才能发挥最大的正能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组织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思想的文艺作品。如杨靖宇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中韩民众联合抗日歌》,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光未然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联合抗日热情。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后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便激励了千万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另外,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贺敬之的《白毛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对宣传党的政治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创作出话剧《龙须沟》、歌剧《长征》、小说《铜墙铁壁》、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歌曲《歌唱祖国》、电影《钢铁战士》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使党的政治思想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地道战》《南征北战》《开天辟地》《建党伟业》《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百团大战》《重庆谈判》《开国大典》《觉醒年代》《跨过鸭绿江》等大量的红色影视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3.通过新媒体融合提高党的政治思想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我们党在广泛运用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引导舆论,增强党的政治思想宣传的效果。目前,我国网民达到10亿多人,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首选信息来源。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也使一些错误思想借助网络进行传播,甚至反华势力大肆抹黑中国历史、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主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力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成风化人、凝心聚力。[12]要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加强网上舆论建设,壮大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要创新网络宣传方式,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要重视国际传播和话语体系建设,要改变中国的形象往往是由其他国家塑造的,中国的理念常常被曲解甚至歪曲的现状,要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描述真实客观的中国形象,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增信释疑、凝心聚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通过打造自己的叙事体系来对冲西方的反华宣传,增进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感,展示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3]

(三)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共识

党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力是通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工作实现的。重视学习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1]P1094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每每面临新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时,都会在全党进行集中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持先进性、提高战斗力,这已经成为我们党保持长期稳定执政的重要经验。

1.整党整风运动。为了树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我们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通过整党整风运动肃清错误思想和不良作风,不断提高全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比较典型的是从1941到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是一次全党范围内大规模的思想教育运动,通过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全党学会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达到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的骄傲自满、官僚主义作风和思想、组织不纯等问题,我们党于1950年和1951年先后开展了整风和整党运动。整风的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主要任务是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整党是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尤其是发展新党员较多的地区,旨在普遍地提高党员素质,纯洁党的队伍。195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应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强调“‘三反’运动是一个更加现实与深刻有力的整党运动”。“三反”运动以县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主要在城市和机关展开;整党运动以县以下基层党支部为重点,主要在农村展开。通过整风整党运动,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增强了党的战斗力,有效巩固了新生政权。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通过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和反对以权谋私歪风进行全面整党,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上来,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开展集中教育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扩大政治思想影响力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开展五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2014年10月,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2015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明确专题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围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进行学习整改,在深化“四风”整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实效。2016年,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这是落实党章要求、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推进了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的深入发展。201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2021年2月,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总的要求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们党政治思想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始终注重思想先行和思想发动,以此团结、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4]P152018年8月,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5]党的百年历史证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来抓,才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同时,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张思德、雷锋等先进模范人物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提升政治思想影响力的现实启示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引导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始终把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方法。如果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习近平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6]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为我们党和人民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所以,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导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导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指导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既是寻找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不懈奋斗史,又是以制度化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艰辛探索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对于以制度之力持续筑牢“中国之治”的意识形态根基,意义十分重大。无论在什么时候,凝聚民心都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牢牢掌握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凝聚起社会各界的力量;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面前,使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历史和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主导思想,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很快变成“一盘散沙”。习近平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17]P13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万众一心、团结奋进,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才能够保持事业永远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是为了使当代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指引、有一个汇聚人心的内核,从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动员全体人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

(二)始终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穿透力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实践,因实践的需要和呼唤而产生,又指导实践,以指引实践的正确推进为己任。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理论当然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且站在实践的前头,方能发挥指南针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告诫人们:“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8]P219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党的事业开拓前进的先导。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断与时俱进,并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6]

中国共产党扩大政治思想影响力,需要始终推进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穿透力。穿透力是能量外化穿透物质与辐射外界的能力,能量越强,穿透力越大。要想实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穿透力,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相结合,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且不断发展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实际上就是中国现代化的逻辑,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历史问题与中心任务。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会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主要结合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19]P95。并形成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系列阶段性成果。中国共产党自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开启以来,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创新成果,而每一次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都离不开将马克思主义贯穿始终。党的指导思想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是向前发展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其思想的穿透力,一定会在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实践中向前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三)始终重视党的政治思想宣传普及,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传播力

党的政治思想宣传普及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部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冲锋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对真理的追求、对理想的坚守融入灵魂血脉,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基本职责,把团结、凝聚、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荣使命扛在肩上,始终坚持宣传思想工作这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始终注重彰显思想的伟力、真理的光芒、精神的力量,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战胜一次又一次风险挑战,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和中心环节,不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坚持的是用党的政治思想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因此,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教育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是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团结统一的关键所在,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所在。在新形势下要主动适应时代新变化,加强对新技术、新手段、新传播平台的应用,不断增强党对思想宣传的传播力,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大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四)始终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国际传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影响力

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高,是党的政治思想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党的政治思想在国际上影响力的需要。而扩大党的政治思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于讲好中国故事,构建话语体系,拓宽传播渠道。回顾过去一百年里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在什么年代,中国共产党都将对外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党在对外传播的理念、方式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新时代,在对外传播手段和方式上有着新的路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对外传播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新时代对外传播工作的使命任务。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正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走去,在国际事务上的参与力也显著提升,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局势空前复杂多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对外宣传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创新对外传播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断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就是提升党的政治思想的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作为对外宣传的突破口,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进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在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等重大问题的对外传播上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使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让外国人听得懂、愿意听、引发共鸣,传播久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