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3-01-12 03:49陈银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金融学案例思政

□于 洁 陈银忠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等内容,进一步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开展思路。《金融学》作为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承担着传授金融知识和技能以及塑造正确的金融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责任,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做好《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一、《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

(一)思想政治元素挖掘。孟德锋和朱鸿钰[1]认为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包括马克思主义“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修养、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内容。王璐瑶和康健[2]指出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融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这五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二)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周弘等[3]提出金融学课程群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机制,以及宏观、中观和微观这三个层面的融合路径。赵泽鑫等[4]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提出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融入思想政治元素。

(三)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张雷等[5]基于OBE教育理念,从确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执行课程思政教学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这四个流程探索了课程思政路径。梁玉和蔡幸[6]提出从顶层设计、教师队伍、思政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激励与约束这五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姬晓婷和胡君晖[7]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思政资源、德育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王伟和黄颖[8]设计了网络、课堂、课外和实践这四平台互动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二、《金融学》的教学现状与思想政治元素分析

(一)教学现状。

1.课程思政没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当前《金融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契合度不高,存在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只是将思想政治内容“生搬硬套”到《金融学》课程中,二者没有实现有效匹配和无缝对接。

2.对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金融学》课程涉及货币、利率、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等较多内容,很多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金融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讲解上,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在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中加入了课程思政的元素,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与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发挥专业课程对学生价值引领的作用。

3.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现有的《金融学》课程思政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需要教师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程思政的科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思想政治内容,真正理解思想政治元素的价值,形成内生认同。

(二)思想政治元素分析。在《金融学》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中,应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金钱观、国际视野、“四个自信”、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元素。深入挖掘《金融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原有金融学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其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有选择性地引申和扩展相关的金融学概念和知识点。比如复利的概念,它的计算公式是,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引申为一个人现在的价值越大,努力的程度越高,并且坚持的时间越长,最终得到的价值越大,让学生意识到复利思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再比如在讲解金融市场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介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和成就,讲好中国的金融故事,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实现中国金融梦而不懈奋斗。二是将经典金融案例、当前金融政策和最新金融实践活动等内容融入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教学案例的课程思政属性。比如在讲解货币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货币发展史,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的背景和意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比如在讲解信用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建设高质量社会信用体系的情况以及个人征信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引导学生珍惜个人信用,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及其对应的思想政治元素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金融学》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汇总

三、《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国家、社会和金融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金融学》教学内容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金融学学科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有机融合,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良性互动,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格局,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也要以“预期成果”为目标,确保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内容兼具学科性和思政性,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四个自信”、“四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从而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育人目标。作为经管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金融学》的学科知识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普惠性,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金融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金融基础知识和主流金融理论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涵和中国特有金融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通过经典金融案例的分析、重大金融政策和实践活动的解读,引导学生树立经世济民的理想和为国奋斗的理念,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责任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三是通过金融从业者的职业经历和相关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提高金融素养,树立法治意识,遵守金融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具体的金融知识和理论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恰当的启发式教学。教师首先要精讲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涵、中国特有金融制度安排的优势等,并随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金融知识背后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答疑,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而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2.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师在课前布置案例分析的主题,指导学生分头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包括新闻稿、学术论文、专家解读等文字、图片、数据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思考案例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启示,准备课堂讨论。教师在上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以及评价,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金融知识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

3.课堂授课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金融学》作为一门具有理论和应用双重属性的课程,除了教师课堂授课金融知识和理论外,还要辅之以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金融业务和学科发展前沿。可以采取参观金融企业、邀请行业专家讲座、开展实地走访调研、进行假期金融实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金融知识和技能,理解我国现行的金融政策和举措,并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立足于我国的金融实践,不断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实操能力。

四、结语

当前《金融学》教学存在课程思政没有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对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等问题。关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既可以从原有金融学专业知识中挖掘出其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可以将经典金融案例、当前金融政策和最新金融实践活动等外部思想政治资源融入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在构建《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应首先确定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然后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指导课程思政的教学安排,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推动《金融学》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金融学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