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物特征,升华文章格调

2023-01-14 23:51杨春菊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闰土格调外貌

杨春菊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诗词的格调。直到如今,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上,而且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也会重视整篇作品的格调,但它的体现方式已经不单单依靠思想内容和声律,而是以更多的形式体现出来。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说,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格调优雅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从作品的创作价值来看,整部作品的格调是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深度、艺术价值的。即便站在欣赏的角度,格调也是对作品进行评价鉴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在我们阅读完某篇作品后,正是通过作品的格调才引发了读者内心对这篇作品的想法和思索,才能在读者的思想中形成认知和评价。所以了解一篇作品的格调方向,可以促进我们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进而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那么从创作过程来进行反观,作者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提高作品的格调,其中对人物特征的描写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我们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为例来进行具体的解析。

第一,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我们常见的人物肖像描写,基本包括人物的外貌、姿态、穿着打扮等描写。通过它,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人物是生活富裕无忧的,还是生活在底层苦苦挣扎的,进而衬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比如在《故乡》中,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些艰苦的生活给主人公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凄惨命运。课文是这样描写的:从身材来看,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从脸色来看,记忆中的紫色圆脸已被灰黄所代替,爬满了皱纹,眼睛也大概没有了少年时的机智灵动,取而代之的是红肿,这些都是生活打磨的痕迹。此时他的衣着更是让人揪心,破毡帽和不合时节的薄棉衣,还由于天冷的原因在打着战,记忆中红活圆实的手早就变得粗笨,还裂开了口子。通过将少年时期的闰土与中年时期的闰土的外貌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时的闰土是天真烂漫、聪明勇敢的,而中年闰土在经过岁月的打磨后,外貌上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且从他的衣着和面容来看,不难看出中年闰土饱经生活的沧桑和艰辛,一直在生活的边缘挣扎着过日子。由此,便引人深思这种反差背后的原因。又比如,在见到杨二嫂时所看到的形象:“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之后,作者又在大脑中回忆当年的杨二嫂脸上会带着点妆容,不像现在的颧骨那样,嘴唇也厚一点,大部分时间是坐着的,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的怪异站姿。同样的是前后巨大的外貌反差,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生活日益悲惨,身处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因此,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参考,在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的时候,运用这些方法可以突出人物的特征。

第二,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动作描写往往是对人在具体事件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和反应进行的描写,能够直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因为人物的动作往往就是内心真实心理活动的一种反射。比如在《故乡》一文中,对闰土“他只是摇头”的动作就写了两次:在“我”询问闰土的近况时,他第一次摇头是在告诉作者他不知道如何开口回答,也许是生活的悲惨让人不知如何开口;第二次的摇头动作则更多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毫无办法,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从闰土的两次摇头,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现状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无法诉说的窘迫,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无助感。那么,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也要学会抓住那些细微且重要的、足以折射人物心理的动作描写。

第三,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在具体的事件中,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及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和特点的重要描写手法。在鲁迅的《故乡》一文中,语言的描写非常多。在与少年闰土相处的过程中就是充满童真和欢声笑语的,闰土的聪慧、机智、勇敢、健谈都可以从语言中得到体现,比如少年闰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自来熟,就体现了他的健谈;又比如少年闰土在聊瓜田里的猹时,对如何捕猎讲述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在面对中年闰土时,他居然称呼“老爷!……”,还说“水生,给老爷磕头”。就连母亲在听到这话的时候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从这些语言的变化中,可见中年闰土早已失去了孩童时期的天真、无畏和勇敢,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与闰土之间俨然产生了很大的隔阂,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残害着人们的心理。足见当时的社会不仅仅是生活的艰难,人的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所以,语言是反映人物特征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在文学创作中抓住人物语言进行描写,对于提升人物整体形象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四,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一般都是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刻的剖析,去理解和发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人物在面对事件或現实的时候,内心的感受、心理活动、心理的期望以及所作的思想斗争和心理矛盾等,这是对人物性格特点描写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故乡》一文中,作者在叙述见到杨二嫂时就采用了漫画笔法,把杨二嫂身形比喻成圆规,通过她鄙夷的心理和说话时的冷笑语气可以看出杨二嫂的性格特点,即尖酸刻薄、自私自利,满身的市井气息,直接反映出当时生活现实对人们心灵的荼毒。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也要从这些心理活动细节着手,善于发现和观察,运用最为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人物。

第五,作品中对环境的描写也可以提升作品的整体高度。环境描写大多起到烘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细分来看,其一是自然环境的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季节和气候,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其二是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通过人物居住的地点、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氛围,交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故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暗示文中人物命运的走向,反映当时的社会关系,比如人物是高高在上的,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以及人物一路走来的经历,等等。比如在《故乡》一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有很多,如“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都是外部的自然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到深冬的寒冷凛冽中去,悲凉之感也油然而生。这是我们在写作中最为常见和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可见,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人物特征的描写,体现形式有很多,从正面或者侧面、直接或者间接地让读者感受文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把人物、事件、情境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鲁迅的《故乡》一文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人物特征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典型和突出,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现实抨击力,最终使整个文学作品的格调更加突出。

猜你喜欢
闰土格调外貌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法式新格调
《故乡》的呐喊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运动,是一种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