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融合探索*

2023-01-15 21:27
广州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冬虫夏草药学产物

林 洁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020年5月28号,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改革教育方法,以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培养药学专业学生掌握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和中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因此对于“课程思政”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如何融合的探索尤为重要。

1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我国,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从20世纪70年代初真正建立,历经30多年的发展,并成为医药院校中许多专业的必修课。近20年来,天然药物化学是在药学及化学领域中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学科,研究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1]。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因此新药创制关系到重大民生问题[2]。符合药学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具有创新思想,还需要具备很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未来的药学工作者需要有着眼于病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善于借鉴外来的技术改革创新,又需要善于发现中医药瑰宝的犀利眼光、不畏艰难的执着探索、不计较得失的勇于奉献。因此,“课程思政”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融合探索对于药物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涵盖面广,延伸程度深,内容抽象、化学成分结果复杂、理化性质多样,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的深入挖掘,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对评价体系的完善,深入挖掘“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润物无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挥作用。

2.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讲授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史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举以下例子:在明代李挺的《医学入门》(1575年)中记载了制备没食子酸的过程,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较之瑞典化学家席勒的发明要早二百多年。又如樟脑的记载最早见于1170年洪遵的《集验方》一书,明弘治年间的《本草品汇精要》(1505年)亦有记载,《本草纲目》很详细记载了升华法制备、纯化、精制樟脑的操作过程,后由马可波罗传到欧洲。而欧洲至世纪下半叶,才提出樟脑纯品。在《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有关乌头碱的制备,在欧洲是1860年才制得结晶[3]。用以上例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国历代本草记述的有关中药、天然药物化学实践是一部积淀很深的医药化学,从11世纪到17世纪在世界居于领先的地位,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2 增强责任感

在讲述天然产物研发这一章的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药物研发地位,创新药物及其先导化合物一般从传统合成、组合化学或天然资源中获得。天然产物在创新药物研发中,有其特殊优势。天然产物具有超乎人类想象的、极高的结构多样性;而且生物进化赋予了天然产物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能够匹配人体各类靶标的空间需求。这些独特的优势决定了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据统计,从1981年至2014年美国FDA批准的1562个小分子化学药物中,有73%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天然产物,仅有27%纯粹来自化学合成。而其中80%的抗肿瘤药物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4-6]。但是40年代后得三四十年里,我国科学家虽然在有效成分及药理方面做了一些艰苦的工作,但在化学成分结构的研究上却较少突破,新成分的发现也较少,在那个年代我们是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目前我国因此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关注国内外本专业的前言动态,意识到我们拥有中医药文化的宝贵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让学生意识到创新中医药文化,加快中药现代化责无旁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

2.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讲述核磁共振波谱NMR解析的知识点的时候,将高效液相色谱和核磁共振对于分离成分是否为纯化合物进行对比。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只有一个峰的组分,不可草率认为就是纯化合物,如果将洗脱溶剂由甲醇-水换置为乙腈-水,本来只有一个峰的组分,很有可能就会分裂为两个以上的峰,证明其为混合物。所以需要结合核磁共振等多重手段,才可以对化合物纯度进行确定,不可盲目主观判断。

在讲述天然产物活性的知识点的时候,举例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冬虫夏草的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它具有镇静,止血,抗惊厥,降压,改善心肌缺血,抗血小板凝结,抗衰老,调节人体免疫的功效,并且是有抗肺癌、淋巴癌和肝癌功能的药物。冬虫夏草和它的发酵物中最重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为代表的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杀虫等活性。另一类活性成分是甾醇类化合物,大多数真菌都含有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冬虫夏草还含有丰富的多糖和D-甘露醇。目前仅分到这些主要化合物,如果简单的认为这些成分就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那就不够科学严谨,因为,目前发现的化合物大多为虫草中量大的化合物,它们远不能够解释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另外由于这些成分过于常见,相信冬虫夏草还存在着未被发现的独特的活性成分。

因此,对于研究结果,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讲事实证据,而不主观臆断,考虑问题全面周到细心,不出漏洞。

2.4 形成创新意识

在讲述天然药物化学提取与分离的知识点的时候,强调我国正在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过渡的关键期,学生们需要增强创新意识,心中有一个“新药梦”。可以举的例子包括: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块根中分离得到的天花粉是终止妊娠的有效成分,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努力,对原复方天花粉进行了去粗取精、整理提高的工作,从七八味药中筛选出单味有效成分——天花粉,在世界上属于首创;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青蒿素的研究,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获得诺贝尔奖;“甘露寡糖二酸”、“桑枝总生物碱片”等原创药物获得新药证书[7];中国的天然药物研究人员近5年在Nature、Science、Lance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我国天然药物化学自90年代以后新发现的化合物则以每年数千个的速度递增[8]。

2.5 对于科研的执着坚持

在介绍糖和苷这一章的知识的时候,以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为例,我国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的研发历时22年,甘露特钠胶囊又名九期一,于2019年12月29日正式在国内上市。人类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甘露特钠胶囊是第六个。

在生物碱这一章的知识的时候,我们以吗啡(morphine)为例,1806年由德国学者Sertiirner发现,1925年提出结构,1952年人工合成才得到确证,其间约经历了150年时间。又如我国学者赵承嘏教授等在1932年从浙贝母鳞茎中分离得到浙贝甲素和浙贝乙素,结构一直确定不下来,其分子式一再修正,直到1956年才由朱子清教授通过化学的方法确定。多少科研人员筚路蓝缕的开拓,苦心孤诣的探索都只为了推动中国原创药工业的发展。

3 结 语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课程中,教师需要凝练教学目标,精心编排教学内容,以巧妙地将“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为实现健康中国不断努力奋斗,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冬虫夏草药学产物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球形三氧化钼还原产物形貌
神奇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怎样形成的?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青年编委会
美联储加息的产物研究
GRASSLAND P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