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研究

2023-01-15 11:26鲁蓉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监测站监测技术环境影响

鲁蓉蓉

(广东韶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000)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催化了国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深化了我国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度。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于环境现状监测的研究起步较晚,从当前环境现状监测的研究来看,主要焦点从对污染源的监控转移到了对整体环境质量的监控,环境现状监测范围逐渐朝向污染及区域性环境质量发展[1]。加之信息技术的出现,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宏观生态监测系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了环境现状监测的效率及质量,在数据传输、获取、应用及使用上发挥着促进作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现状监测技术作为当前环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如何切实提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成为广大社会积极讨论与研究的重要内容。据此,文章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的技术要点为讨论方向,旨在促进我国环境现状监测质量及监测效率的提升。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发展历史

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国际化正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有效地采纳和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缺少将国内标准转换为国际标准的投入,从而难以形成技术壁垒。我国环境现状监测历经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由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监测、卫星监测及间歇监测逐渐向自动监测、持续监测转变。监测范围由区域扩散到城市、地区甚至国家,同时建立一套以环境分析为主,物探为辅,生物监测和生态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体系[2]。进一步完善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规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环境质量报告体系。我国环境现状监测发展历史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环境现状监测发展历史

1.1 环境现状监测技术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监测技术规程所列出的各项监测指标,一、二级站有7项监测、12项降水监测、61项空气和废气监测、12项土壤固体废物监测、3项水生生物监测、6项噪声监测,定期进行元素监测的站点数量显著增多[3]。至今,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站点由370个增至1 145个;地表水监测点已由1 078个增至1 244个;环境噪声监控由1 131个增至1 420个;海洋监测站点由63个增至9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由111个增至643个;生态监测站点由16个增至54个;酸雨监测站点由185个增至704个[4]。

1.2 环境监控网、自动化监控系统

环境现状监测网络多采用管理型(按照行政体制)形成基于环境因素的跨部门、跨行政区的环境现状监测网,例如三峡生态环境现状监测网、“三江源”生态环境现状监测网、全国酸雨监测网、沙尘暴监测网、海洋环境现状监测网等[5]。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二次优化建立了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其中包含135个监测网站、103个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13个酸雨监测网站、37个沙尘暴监测网站、55个噪声监测网站、43个放射性监测网站。至今,我国已建立全国环境现状监测站、省级环境现状监测站、市、县监测站等4 800余个专业和行业监测站[6]。

1.3 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环境现状监测设备投入资金约615亿元,其中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质联机等共1 257套[7]。根据178个国家控制监测点的统计,现有监测设备总值达3 13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51.19%;大中型设备661台,占全国总量的50%[8]。每年600亿的国库券项目,将环境保护行业的监控设备列入计划[9]。“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地表水与辐射环境现状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三峡水库上游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以及重点流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0]。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

为提高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的质量,应在着重规范相关标准及选用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兼顾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确保环境现状监测根据具体标准及环境现状监测不同技术类型进行统筹规划,确保环境现状监测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为保障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支持[11]。

2.1 科学选择监测对象

当前,我国的有机污染源、污染负荷、危害和影响尚不明晰,同时因技术不完善、人员水平低、缺乏经验等因素导致我国环境现状监测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已制定79个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亟待研发先进的环境现状监测手段来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和研究[12]。在进行环境现状监测的时候,监测对象的选择可以直接影响到当前监测工作的结果,所以必须严格确定监测对象,遵循标准,避免监测目标选择的随意性,缺少准确定位,没有合理使用技术标准等问题。对此,在环境现状监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制度标准的基础上科学考虑监测对象,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环境监控的质量[13]。

2.2 合理控制监测频率

将环境现状监测运用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可对监测频率进行科学控制,以便收集到更加真实、有效的系统数据,了解大气环境现状,为后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环境现状监测工作要满足时间节点和时间间隔的科学性,要合理控制监测频率,做到四个时段同时进行,以此才可保障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合理性,为改进大气环境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14]。此外,单纯加大工作频率并不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升,从当前环境现状监测制度来看,我国在技术运用上尚未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对此,应积极改变技术应用问题,科学、合理选用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技术系统,保证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收集到的数据更为准确,为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5]。污染物的排放存在着周期性和非均质性的变化,而在大气中的紊动同样也存在着周期性的变化,使得污染物的浓度在一年、一季、一月、一周、一天中有所差异。对此应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资料进行评估,并确定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首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1月、4月、7月、10月(代表冬、春、夏、秋)各进行一次监测;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冬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一级评价。必要的情况下再进行二期(季)一级评价。空气污染现状监测应与气象条件相对应,同时要考虑到大气的稳定性,至少一次连续监测7天,每日取样6~8次,每2小时同步取样。在取样过程中,还要对风向、风速、温度、云量等进行观测。最后,选择最恶劣的季节对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进行监测,一次为期5天,每日四次。

2.3 实施科学的监控与布点

在对监测点位数量进行安排时,须将指导准则和环境现状监测需要相结合,确保监测布点的位置符合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设置监控点。首先,要按照有关法规在实施环境现状监测时明确各监测点的设置,并根据所处的风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此基础上,也要将监测点坐标、环境现状监测目的、有关地区职能等因素纳入考量;第二,从规则上来说,在分配监测点时,要考虑到项目级别,通常情况下一二级评估项目都要考虑到不同环境、地形及污染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地点[16]。如三级评估项目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增加监控点数,一般不超过4个;第三,在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环境现状监测中,所开展的监测工作有很大差别,而且监测点的数目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环境现状监测工作时,必须针对建设项目的种类有目标地进行监测[17]。

2.4 创建和完善技术体系,完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控技术系统,为我国的环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现代化及信息化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信息技术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此,应依托当前新兴技术不断完善技术体系,通过对环境监测现状及难点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整体环境现状监测体系。

2.5 完善相关监测制度

第一,完善突发污染事故预警监测系统。环境现状监测承担着核污染、化学污染反恐、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任务[18]。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如何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快速反应、事后风险评估等,目前还缺少完整的技术支撑,对此,应加强环境污染应急预警及监控体系建设;第二,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国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了超过65%的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并对其进行筛选[19]。要在环境保护的关键地区和重点项目中进行长周期的环境现状监测、环境安全性评价与控制措施的研究;第三,研究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编制《环境监控系统》。加强空气、废气、地表水、污水、噪声环境现状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在新的监测技术领域,应加强对连续自动监测、应急监测、流动监测等质量管理制度的研究[20];第四,加强环境污染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制定科学、全面的管理方案,将环境管理和人类健康结合来。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还应阐明污染的危险与危害。

3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现状监测技术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出台与实施充分说明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对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有关部门技术人员既要深刻认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又要掌握各种技术要领,以此实现在新形势下建立资源节约、环保型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监测站监测技术环境影响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巩义市审计局重点关注空气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
检察版(六)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