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3-01-15 09:50颜冬梅张金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改组中药学中医药大学

颜冬梅 徐 麟 张金莲 陈 泣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院士工作站,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1]。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2]。

在这个系统工程中,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关键,学生则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成为激发学生最大学习潜能、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创新是人的一种潜能,人人都渴望创新,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创新能力。然而,中药学具有知识量大、难记忆、容易混淆、实践性强等特点,根据培养大纲,针对中药专业学生,中药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面对生僻的中药名字,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内容抽象,如果死记硬背,根本无法达到教学效果[3,4]。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心渴望创新的特质。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人才的中药专业人才为目标。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中药学的课程教学中无实验实践课时的安排,教师大都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学生主体参与性、主动探索性较差,学习兴趣日渐衰减。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学以致用,导致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质量与当今致力打造中医药强省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存在很大差距。

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前期教改成果[5],本研究拟以激发学生的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为目标,进行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指的是行为主体把创新发展的外生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以自我担当的精神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以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接连不断地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目标,并且不断升华其境界[6,7]。内驱力的产生是在个体本身就有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能够推动个体的努力以达到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在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拟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渴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培养兴趣,逐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联系起来,将创新能力内化于心,提高学生个体素质;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将有助于学生积累处理有关中药实际应用的经验,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或班级地位),满足学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 级中药1 班为教改组,共61 人;2019 级中药3 班为对照组,共44 人。教改组和对照组的师资力量完全相同,由1 名教师主讲,授课内容包括理论课时和中药饮片辨识。

1.2 教学方法

1.2.1 教改组

1.2.1.1 学生分组 由于中药学每个章节药物很多,而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二年级的课程较繁重,且每个学生的优势不一样,故将全班按寝室分组,每组5~6 人,小组成员各自分工,比如收集素材、拍照(事先给学生分发了相关中药饮片)、美化PPT、讲解等。每小组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选出1 名小组长。

1.2.1.2 课程分层 结合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学大纲和中药学专业培养方案,根据中药学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层次,主要包括教师讲授部分、学生和教师共同讲授部分、学生独自讲授部分。中药学理论课时72 学时教材:《中药学》第十版,作者钟赣生.2019 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饮片辨识课时16 学时(教材:《中药饮片辨识基本技能实训》,作者钟赣生,张建军,2013 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总共88 课时。72 学时总共讲授25 个章节,其中总论(第一章至第七章)和各论中的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为教师讲授部分,各论中的泻下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讲授部分,各论中的消食药、驱虫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拔毒化腐生肌药为学生独自讲授部分。16 学时的实训课也全部是学生独自讲授部分。

1.2.1.3 教学实践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按章节先后顺序请各小组委派一位主讲学生为全班讲授该组负责的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包括:(1)能总结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2)能提出讲授内容的疑点;(3)能梳理掌握、熟悉药物的药效特点;每次理论课后,学生开始进行当前课程内容对应的项目实践,由小组长牵头,小组分工协作。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主动分析、组内讨论、组间协作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4)每次课程设置5~10 min 提问时间,学生可提出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教师即时答疑解惑;(5)设立课后线上答疑,教师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上述步骤随理论实践课程循环循序推进,直至完成教学内容。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讲授饮片辨识,2 个过程均由教师一人承担,内容结束后同教改组参加一样的理论和实践考核。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学生成绩综合评定 学生成绩依据理论考核结合饮片辨识考核进行综合评定,满分为100 分。(1)理论考核:本部分由教师自主命题,统一考试,该部分相应的评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70%;(2)饮片辨识:在平时训练的150 味临床常用中药中随机选取50 味,按照学号依次进行现场辨识,在综合评定中占比30%。

1.3.2 学生被推荐参加中药相关比赛情况 根据学生在平时上课的表现和自荐,推荐其参加中药学相关比赛。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3.6.0。纵向对比分析教改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综合成绩。本研究的结果评价指标均为数值型资料,故采用()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组间差异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 val,CI)表示。检验水准取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成绩综合评定 综合考虑理论考核成绩和饮片辨识考核成绩,教改组得分为(75.78± 14.22)分,对照组为(67.11± 12.84)分。教改组的综合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2)。见表1。

表1 2 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得分比较 (,分)

表1 2 组学生成绩综合评定得分比较 (,分)

2.2 学生被推荐参加中药相关比赛情况 教改组学生易海燕被推荐参加“2020 年江西省‘振兴杯’赣鄱工匠大赛中药炮制竞赛”,并获得炒制组一等奖。

3 讨论

中药学是中医专业和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由基础进入临床的桥梁课程,没有实践,学生很难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8]。激发内生动力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中药学的基础理论和中药的功效主治枯燥无味、抽象很难理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中药学课程产生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和提高执业技能。

本研究中,虽然教改组的成绩有显著提升,但仍有部分学生总分绝对值很不理想。笔者认为其原因包括:(1)学生本科阶段对中药学的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足;(2)分配的任务是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但有个别学生疏于参与,不愿承担团队分配的任务;(3)对本专业实在缺乏兴趣,懒于参与活动,也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寻找学生兴趣点,让其在团队合作中寻找认同感,激发胜负欲,以使每组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是激发内生动力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中教改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小组长将分配的任务细化,组员认领,实行个人部分负责制,组内学生间按完成效果进行自评,在后期的任务展示中其他组学生再予以整体的他评。(2)教师在课后给学生播放一些医药达人录制的中药学方面的短视频,或一起欣赏相关影视作品,推荐相关文学作品,介绍中医药领域的实时动态。(3)在学生开展任务前,对PPT的制作和授课的实施给予一定培训和指导。这些措施均对各小组项目的按时完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供其他课程参考。

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只针对了中药学专业,以后可以将该方法推广至其他需要修学中药学的专业。二是纳入的班级有限,只做了横向比较,而每一届学生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在后期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纵向对比设计。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原有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变革教学关系[9]。从本教改过程和结果研究可以看出通过激发内生动力教学法可有效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的中药学成绩及相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猜你喜欢
改组中药学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探究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