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 法对医教协同理念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3-01-15 09:50黄宇辉柳筱雨赵可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卫医疗卫生咨询

胡 蓉 唐 森 陈 容 黄宇辉 柳筱雨 陈 玲 赵可心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学院,湖南 株洲 412012;2.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湖南 株洲 412000;3.株洲市天元区嵩山社区医院康复科,湖南 株洲 41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明确提出要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要突出,补齐基层医疗人才短板是重中之重[1]。医卫类高职院校是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湖南省共有10 所省属公办全日制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响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号召,承接涵盖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多个专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计划培养3000 名基层医卫类本土化大专层次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 号)提出“强化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对高校和承担培训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动态管理,质量评估与专业认证不合格者限期整改,整改后不达标者取消招生(收)资格”。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不仅能够客观评价各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指挥棒”作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调研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1.1 调研对象 运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开展文献检索,时间限定2011—2021 年,高职院校医卫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报道。

1.2 文献筛选 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医卫类人才”及“高职”为关键词,检索出与高职院校医卫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有8 篇。在检索中注意排除以下文献:(1)无明确指标体系构成的文献;(2)资料来源不明者;(3)同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以一篇计。

1.3 录入与核对 将检索文献报道按照医卫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视角、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及实例研究3 个方面,输入微机。为保证录入准确,由双人分别负责录入数据及交叉审核。

1.4 数据分析 检索出的8 篇文献范围涉及临床医学、中医类、康复类及护理专业,其中仅有3 篇文献明确报道,围绕培养核心素养归纳出主要指标,进行具体细化,并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建立了较为完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田维珍等[2]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4 个一级指标和18 个二级指标相对重要度两两比较,根据专家问卷结果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张俊俊等[3]通过文献研究法及Del phi 法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58 个三级指标。专家判断依据系数Ca 为0.76,熟悉程度系数Cs 为0.89,权威程度系数Cr 为0.83。安晓妤等[4]通过文献复习、理论分析、讨论等方式拟定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专家咨询与论证的方法,构建的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量表由7 个维度、22 个二级指标、41 个三级指标组成,其Cr onbach' sα 系数为0.980,各维度系数为0.839~0.967。但是也有专家认为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5]。另外,评价内容仅仅围绕学生综合能力、专业水平,或是学校课程设置、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出发点多基于学校角度,缺乏来自用人单位及学生自我评价。有专家提出应采用“多元化、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可追踪、动态发展评价体系[6]。

2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2.1 依据文献调研结果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文献调研分析现状及问题所在,本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级。依次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一级指标层)、方案层(二级指标层)3 个等级。围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目标“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分别对应,设置一级指标层依次为学生意愿及就业满意度、岗位胜任力、用人单位评价,二级指标层则在一级指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见表1。

表1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2.2 专家咨询构造判断矩阵

2.2.1 组建咨询专家组 采用德尔菲法,成立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科室负责人,村卫生室骨干组成的专家组,合计19 人,受邀专家能从岗位胜任力、用人单位评价等对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予专业性意见。专家情况见表2。

表2 咨询专家组成情况一览表

2.2.2 咨询论证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编制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就项目咨询说明、专家基本情况、问卷主体3个部分进行设计。采用问卷星及头脑风暴法开展专家咨询,在问卷主体指标体系部分设置开放性建议栏和指标添加栏,供专家提出修改及优化意见。根据专家出具的意见加以整理,逐一对条目进行修订及优化,经2 轮咨询后基本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2.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按照层次分析法要求构建好层次结构模型后,第3 次专家咨询,对各层次中的准则层(一级指标层)、方案层(二级指标层)中的各个构成要素,采用标度法,即依据Saat y 相对重要性标度含义表就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见表3。然后运用AHP 法构建判断矩阵,采用1~9 比例标度。将2个对象区分为“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几个等级。在相邻两级中再插入一级,共9 级。根据AHP 法的求解步骤进行求解,导出相应的权重。见表4。

表3 Saaty 相对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表4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指标权重

3 结语

3.1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意义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核心策略。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即“强基工程”是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其建设成效关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有效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多元化动态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突破以往仅从学校培养角度,紧紧围绕“下得去、用得上及干得好”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多元为主体,涵盖学生就业意愿、岗位胜任力及用人单位评价多个影响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给其他承担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提供量化的参考和依据。

3.2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及科学性 本研究指标体系确定采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结合层次分析法3 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现状,分析不足,初步拟定指标各个条目及对应关系。专家咨询涵盖行业、用人单位及人才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具备多元多主体性,受邀专家对人才培养职业面向、岗位胜任力、教育教学规律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客观对指标体系提出优化及修订意见。层次分析法则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确定相关因素中影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计算出权重所占比例。因此,整个指标体系构建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专家咨询涉及面偏窄,各层次代表人数还是偏少,使指标代表性有所欠缺。另外指标可操作性还需要开展预实验研究,加以验证。因此,今后需扩大研究范围,扩宽专家咨询涉及面,增加各层次代表人数,以保持指标体系全面性、客观性。还有一个因素是随着时代进步,基层医疗的功能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不会一成不变,必将呈现动态变化,指标体系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僵化,与之适应。下一步需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检验并修正。

猜你喜欢
医卫医疗卫生咨询
两会医声
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对策
两会医卫大变局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内蒙古:建立首个省级“医疗卫生云”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